“第二次大航海时代”已至,成功出海的餐饮品牌都做对了什么?
创始人
2025-09-27 20:04:32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 (ID:hongcan18),作者:郭霁


两年前我分享出海相关话题时,主题是“法务合规先行”,但现在中餐出海,合规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服务了很多品牌做出海合规工作,所以今天我分享的主题变成了“法务合规进行时”。


这几个代表性年份——2022茶饮出海元年、2023中餐出海元年、2024供应链出海元年,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现在我们要说的是,2025年,中餐出海正在迎来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航海,第一次大航海则是当年的郑和下西洋。


我们在服务餐饮品牌的时候,一直在强调,海外不是我们的母国,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品牌面临各种法律相关的挑战。


根据这几年的服务经验,我总结下来餐饮企业出海面临的问题主要包含知识产权、海外投资、财税、供应链、劳工、开店资质、数据安全、营销广告等等。其实在国内遇到的所有问题,在海外也会遇到,只是法律规定不一样,我们需要按照当地的规则来进行。


01、中餐出海第一步,先搞定知识产权的“法律身份”


作为一个连锁品牌,出海第一步应当做的是要解决知识产权的法律身份。我们看到的不合规的问题基本上都属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品牌一开始没想着出海,等意识到自己的品牌也能出海时,就临时想去注册,“临渴而掘井”。还有企业出海没有做好科学规划、注册不科学,这是我们所看到在商标注册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什么这件事需要提前布局,而不要临渴掘井呢?


因为每个国家的商标法都有各自的注册流程,有的国家时间很短,只要几个月,有的国家长达几年。比如越南,商标注册时间最长要3年。


如果品牌有出海的可能性,就应该用最小的投入把自己的商标保护下来,包括在国内,知识产权很容易遭遇“碰瓷党”,也有人专门囤积商标。无论是考虑到注册时间问题,还是说基于提早做布局的考虑,我们都应当提前注册。


全球有195个主权国家,每个国家都去注册不现实,每个品类都注册也不现实。那么,到底怎么注册才科学?


第一个方法是“抄作业”。我们去了解一下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这几个巨头是怎么保护商标的。


比如说麦当劳,从中国《商标法》上世纪80年代颁布起,麦当劳就开始在中国注册商标,那时候注册一个商标下来,人民币将近一万块钱,时间要三年。


有意思的是,麦当劳直到1990年才在深圳开设中国大陆首家门店,但其商标布局却比业务落地提前了近十年,对品牌保护的前瞻性是非常强的,商标的件数也达到了1819件。肯德基则是1057件,星巴克是1657件。这仅仅是在中国,还有各个国家。对他们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用这种方法做的话,可能需要经过很多年的积累。中国品牌刚刚开始出海没有必要这么去注册,我们建议就是分步骤,科学注册。


首先,按照出海目标国的顺序,无论是东南亚,还是北美、澳洲、日韩都是有一个时间节奏;其次,对照商标在这个国家注册时间的长短,形成一个注册的时间表。


另外还要看具体注册哪些品类,现在有些品牌把中国的注册情况全盘照搬,如果预算不够的话,就先把43类注下来,如果预算充足一点,就是把30类、43类全注册下来;如果是饮品的话,可以把32类、43类注下来,因为会跟新零售有关;35类可以再后一步。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有文字、有图形商标的,可以先注册图形商标。文字商标也可以考虑,但要想清楚是否需要取英文名。还要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马来西亚有特殊的法律规定,法定代表人需要是当地人;美国加州则要求门头只能挂英文。


图形商标是属于国际上通用的语言。我举个例子,提到星巴克,大家想到的是星巴克女王的标志,这就是通用的图形。图形商标意味着你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形成统一的标识。不过,标识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因为改动意味着商标要重新注册,费用非常高,而且很难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


02、连锁餐饮品牌出海,特许经营是主流选择


当前,80%的连锁中餐出海都是用特许经营的方式,我们也强烈建议采取特许经营,但是特许经营也要做到合规。


特许经营在全球包容性强,具有低成本、高效益、低风险、无政治风险等特点。我们了解美国文化,其实很多是通过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餐饮品牌,餐饮是文化输出的载体。


餐饮文化是直观可感的,这一轮中餐出海既是在做餐饮输出,同时也是文化输出,但它不涉及科技、国家安全或国家间的竞争壁垒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特许经营的国际适用性是极强的。


另外,特许经营没有太多的法律障碍,虽然每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但是随着冷战之后,这么多年全球的融合发展、国际公约、多边条约及各国商法基本上达到了一致性。


做加盟主要涉及三大法律板块:


第一是公司法,这么多年中外合资、各种涉外投资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民间商业往来已经非常多,促使各国外商投资相关法律的立法建设已趋成熟;


第二是知识产权,各国大多加入多边条约、双边条约,规则基本一致,比如在中国注册商标后,也可以到国外注册;


第三是特许经营规则,每个国家虽然有不同的要求,但70%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因为特许经营首先是一个商业模式,而非法律概念。它最早源于美国1865年出现的商业模式,后来风靡全球。我们已经梳理了60多个国家的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发现底层逻辑几乎都借鉴了美国的特许经营规则制度。到今天为止,美国的特许经营规则仍是最严格的。


所以,无论是公司法、知识产权还是特许经营的规则,对于一个品牌出海到全世界来说,法律上的障碍没有那么高的。不过其他行业可能有限制,比如律师行业只能在一个国家执业,但特许经营确实是能够走遍天下的商业模式。


全球连锁餐饮品牌门店数前十的品牌,中国有三个品牌,分别是蜜雪冰城、瑞幸和华莱士,除了华莱士,剩余九个都是特许经营。在这种模式下,它们都开出千城万店,甚至走遍世界。


同样的,在英国机构发布的“2025年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RESTAURANTS 25 2025)中,排名前十的除了星巴克,其他都是特许经营品牌。星巴克最初也是特许经营,只是后面慢慢改成了直营。


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非常推荐中餐品牌出海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当然还有合规问题要解决,不是说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就没有合规风险。


我们发现,中国品牌在国际特许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两大合规风险:一是特许经营资质不合规,二是特许经营合同不合规。


资质不合规主要体现在在当地没有注册商标,导致无法开放加盟。在中国,没有注册商标不一定做不了加盟,只是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不代表合同是无效。但有些国家或地区会要求特许经营要注册,有的国家要求是备案,有的国家要求FDD(特许经营披露文件)。比如说马来西亚实行注册制,没有特许经营注册就是不合规、不合法的。


我们再看特许经营的合同不合规。合同不合规大部分是因为品牌觉得还没赚钱,不想付律师费,就直接拿着国内的合同签出去了。等到品牌在海外真正做起来,原来的加盟商可能留下很多漏洞。


还有一些不合规是因为合同内容缺乏特殊国的要求,有的不符合跨国合作的情形。还有合同内容本身存在一些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或是权利义务安排不当导致合同无效。


这些问题背后,一是没有合规意识;二是有了合规意识不知道怎么办;三是抱着先上车后补票的心理;四就是前面说的临渴而掘井。


那该怎么破?


先看特许经营资质如何合规。我们已经排查了全球60多个国家,一类是规范型,一类是开放型。开放型国家如阿联酋、新加坡、香港等,规范型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需要注册和备案;规范型国家要做政府的手续。但开放型不代表彻底开放、可以不履行手续,企业还是要满足商标方面的要求。



如果我们提早做了商标的注册布局,在开放型国家,一纸合同就可以把品牌授权出去,符合当地规律的要求就行。在规范型国家,则需要先做信息披露,以及按要求做注册或备案,才可以进行品牌授权,规范型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要求和行政程序。


如果违反当地法律有什么后果?


第一是民事责任,涉及到解除合同、赔偿损失;第二是行政责任,比如行政罚款,我们国家特许经营没有备案罚1-5万;第三是商业影响,影响品牌形象和损害品牌商誉。


最重要的可能是刑事责任,这在国内是没有的,但是在国外有些国家是存在的,违反当地的特许经营法规的话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比如马来西亚在2020年修订的《马来西亚特许经营法》规定,商标必须注册,签订合同前必须做信息披露,并有7天冷静期,不合规就有可能面临监禁。而我们国内只是要求冷静期,未规定具体天数。


再看美国,美国的合规要求不在于繁琐的行政程序,而是因为它是联邦制国家,有联邦法和州法。51个州中,有14个州需要注册,9个州需要备案。我们已梳理出这些注册州和备案州,正在帮助一些品牌在美国全域做合规。


不过美国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有些州有特殊的豁免制度,如果提前报备,一开始开一两家门店的时候,用豁免的方式是可以的。



我们再看看怎么破?就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对合规难度高、备案耗时长的国家尽早准备。比如美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如果想出海到这些国家,应尽快启动合规工作。因为需要时间,还要政府批准,当地政府的行政效率没有那么高。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合规要求,加拿大有六个省的信息披露要有财务审计报告,还要符合加拿大本地或者美国的会计准则;越南特许经营要满一年;印度尼西亚特许经营要满三年。


特许经营合同的风险点怎么解决呢?


这个就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一个是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符合国际惯例和目标国的法律;二是交给专业的人,比如专业的律师。


03、连锁餐饮品牌出海,特许经营是主流选择


中餐出海目前除了特许经营之外,还有海外投资模式。


做海外投资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是避免负面清单,比如泰国对外商准入要求非常高,餐饮属于限制类行业,不可能让外资当大股东。如果要控股,必须要经过商务厅厅长的批准。


有人会想能不能找人代持呢?如果代持被知道的话,会有巨额罚款,还可能面临监禁。所以,我们如果到海外投资,需事先了解当地有关外商投资禁止或限制性方面的法律及政策规定。


第二是国外合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规定。我再举几个例子,比如马来西亚要求至少有一名在马来西亚居住的董事,该董事可以是外国人,但必须持有有效的工作签证;


新加坡要求公司至少有一名新加坡本地董事,即“常驻董事”,该董事需为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或持有就业准证的外籍人士,而且公司秘书也必须长期居住在新加坡;


法国则规定,若外商投资者直接或间接取得法国企业25%及以上的投票权(对非欧盟投资者而言,某些情况下上限可低至10%),或收购法国境内实体的控股权,须提前申报并获得法国经济财政部审批。


04、能“站着赚钱”,就不要破坏游戏规则


总之,想要出海的餐饮企业都会碰到这些问题,前面讲的三点(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海外投资)也都可以事先通过法律风险排查来做事先准备,其他问题则可以先做合规调研。


这一轮出海一定是要“先锚定而后动”。


既然把这一轮中餐出海拔高到“第二次大航海”的历史高度,在此,我们也呼吁一下——共塑中餐品牌世界新高度。


为什么会这说呢?整个中餐出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移民餐饮,代表低端、廉价,主要集中在19世纪;第二阶段是传统餐饮,个体为主、品类单一、性价比;第三阶段是品牌餐饮,做连锁数字化。到了这个阶段,不应该再以破坏规则,卷价格的方式去做。


如果这一轮餐饮出海做得好,中餐出现超越麦当劳的品牌是指日可待的。目前,蜜雪冰城的门店数就已经超越了麦当劳,蜜雪冰城有4.6万多家店,麦当劳是4.3万多家,这说明中餐在未来十年一定会在世界餐饮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基于此,我的第一个呼吁的是,合规问题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就拿某奶茶品牌来说,因为没有进行特许经营注册和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被加州金融创新与保护部(DFPI)罚款7599美元,并被颁布禁令,也就是在完成合规之前不得在加州当地再开展特许经营业务。


第二,不要将投诉作为竞争手段。我们现在也了解到,有一些品牌在国内是竞争对手,同时又面临在海外的竞争,可能就开始出现“自己人搞自己人”的情况。我们建议,在国内是竞争对手,但是在国外都代表中国品牌形象,应当相互支持,携手共赢。


第三个,什么都可以卷,就是别卷价格,别破坏国际的游戏规则。本来我们可以站着赚钱,为什么一定要先把自己卷起来,现在我特别担心这一点。2025年,我们在美国参加了一个特许经营展,品牌加盟费基本是3.5-4万美金。


其实,在海外还没那么卷的时候,我们可以挣加盟费,如果从一开始就卷的话,我们本应该获得的收益就没有拿到,同时破坏了世界上通行的游戏规则,有可能还会导致整个中餐出海受到抵制。这是我们所担心的,也是我们呼吁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简单分享,这里特别介绍一下中申连锁外服,我们是为中国餐饮连锁领军全球提供法务赋能,是专门为连锁品牌出海法务合规孵化成立的机构。


具体来说,我们整合了四类机构,分别有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以及公司注册代办机构,目前已经打通了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印尼等国家,欧盟、英国、俄罗斯等地区的网络也在搭建中。


我们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三块,第一是涉外知识产权的布局和落地咨询,能直接帮品牌在全球195个主权国家注册商标,也能做马德里体系注册,而且我们每天都会更新注册进度,不让时间耽误在代理机构上;


第二是国际特许经营合规服务,每个国家的特许经营合规要求不同,我们会先建立一个FDD母本,到不同国家再做调整,这样能降低法务成本,同时帮品牌完成各国的特许经营注册和备案,从今年11月起,我们还能协助企业完成当地国家的年度报告,确保品牌持续合规;


第三是特许经营合同体系搭建,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来设计不同的特许经营合同。现在我们律所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国,有美国的、加拿大的、越南的、印度尼西亚等等,希望能够帮助品牌跨越语言障碍和国际的法域障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