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国联手挑战中国稀土霸权,绞尽脑汁想出4招,却反帮了中国大忙?
全球稀土争夺战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31个国家(G7 欧盟)正绞尽脑汁,试图打破中国稀土的垄断地位。然而,他们费尽心思提出的对策,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可能让中国占据更有利地位。
美西方为何紧盯中国稀土?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高科技、军工、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低成本优势,成为全球稀土供应的绝对主导者。然而,随着中美博弈加剧,西方国家开始恐慌——万一中国限制出口,他们的高端制造业将面临“断粮”风险。
于是,G7和欧盟紧急开会,琢磨出4个“绝招”,试图减少对华依赖。
四招“反制”中国稀土,结果如何?
1. 提高外资审查,限制对华投资
西方国家想通过收紧投资,阻止资本流入中国稀土产业,延缓中国进一步垄断的步伐。但现实是,全球稀土加工技术高度依赖中国,外资即便不投,中国企业依然掌握核心优势。
2. 设定“本地采购”规则,减少中国稀土进口
美西方计划在政府采购和招标中限制中国稀土份额,鼓励本土或盟友供应。问题是,除了中国,全球几乎没有成熟的稀土加工能力,强行“去中国化”只会导致成本飙升、供应不稳。
3. 加征关税或“碳税”,抬高中国稀土价格
想用高关税逼中国企业涨价,从而降低西方对华稀土的依赖。但中国手握定价权,完全能通过调整出口策略反制,甚至可能直接减少供应,让西方企业陷入更严重的短缺”。
4. 设定稀土“最低价”,争夺定价权
美国曾尝试用这招操控市场,但稀土供应链高度集中在中国手中,西方想定价?中国不配合,这招就是空谈。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除了上述四招,G7还琢磨出“联合采购”“内部互惠协议”“建立稀土储备”等方案,但问题在于——他们连替代中国的供应链都没建好,拿什么和中国斗?
数据显示,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60%以上,而加工环节更是垄断了92%的份额。这意味着,即便挖出稀土矿,其他国家也没能力加工,最终还得运到中国。
过去,美国砸钱扶持本土稀土产业,结果资本根本不买账——成本太高,根本不赚钱。欧盟甚至异想天开,考虑“太空挖矿”,可惜技术难度太大,至今毫无进展。
西方的困境:团结不起来,手段也没用
31国想联手对抗中国稀土,但首先得解决内部矛盾——各国利益不同,能否统一行动都是问题。其次,他们的招数中国早有应对经验,无论是限价还是加税,对中国影响有限,反而可能加速西方供应链混乱。
更关键的是,中国完全有能力反制:
- 如果西方执意加税或限制采购,中国可以减少出口,把稀土转为战略储备。
- 即便失去欧美市场,中国也能开拓新兴市场,或者发展国内高端制造业,自产自用。
结论:作茧自缚,不如合作
西方国家的“反制”策略,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漏洞百出。与其费尽心思围堵中国,不如取消贸易壁垒,恢复正常合作。否则,等到中国彻底调整稀土出口政策,西方的“稀土危机”只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