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振涛
左手发行400亿债券补充资本,右手赎回400亿已发行的债券,一发一赎,光大银行“发新赎旧”引起了市场关注!
9月20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 9月18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规模为400亿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下称“永续债”),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9月23日晚间,光大银行又发布公告称,公司在9月22日已经全部赎回了2020年9月发行的规模为400亿的永续债券。光大银行通过发行新的债券补充了资本的同时,也替换了市场上旧的债券。
光大银行为何要进行这番操作?
一方面来看,银行在日常经营和扩张发展中,对资本补充充满渴望,需要不断地通过外源方式来高效补充资本。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需要进行补充。
另一方面可能要从光大银行的业绩来看,近年来银行间的净息差收窄,对银行的收入带来一定影响,从光大银行发布的中报来看,公司营收出现下降,回顾历史,光大银行的营收已经连续12个季度同比下降,净利润增速也放缓。
新发的债券票面利率远低于市场上存量旧的债券票面利率,通过替换能够减少利息支出,优化平衡息差,对改善业绩有利。
通过发新赎旧,既能降低利息支出,还能在资本结构上抢占先机,要是恰好碰上资金面宽松时段,银行可能坐上“顺风车”。这样来看,光大银行的这番动作是对自身发展的调整。
根据光大银行公告,光大银行此次发行的是2025年永续债第一期,发行规模为400亿元,采用的是“5+5”的期限结构,前5年票面利率为2.29%,每5年调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个付息日附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
简单来说就是债券在发行5年后,银行作为发行人可以在任何一个付息日赎回债券。
另外据光大银行赎回公告,公司赎回的是2020年9月发行的永续债,赎回的债券规模也为400亿元。同样的规模,为何光大银行要选择这个时候“发新赎旧”呢?
观察光大银行的财报,选择这个时候“发新赎旧”或许是优化资本结构以及改善业绩的需求。
2025年中报显示,光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7.2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了4.02%,站稳了7万亿大关。其中,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达4.0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82%,吸收存款金额达4.2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39%。光大银行上半年进一步实现了表内资产扩张。
资产扩张的同时,光大银行的资本消耗较大,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2025年上半年末,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53%、11.55%、9.49%,较2024年末分别下降0.6个百分点、0.43个百分点、0.33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
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值,光大银行在扩张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外源方式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发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24日,2025年以来商业银行发行的二永债规模达1.24万亿元。
从补充资本的视角来看,光大银行发行新的债券是其对补充资本的渴求。
另一个方面来看,光大银行发行新的债券置换旧的,也是对自身业绩进行调整和优化。
光大银行赎回的400亿规模债券是2020年9月发行的,存续已经满5年,光大银行有行使赎回债券的权利了。细看赎回债券的票面利率,该批债券的票面利率为4.60%。
而光大银行此次发行的2025年第一期400亿规模的永续债的票面利率为2.29%。二者相比较,利率差了2.41个百分点。
特别是当前市场利率处于下行周期,通过较低的票面利率发行新债券置换旧的债券,能够大幅减少利息支出,优化息差结构,进而稳定收入,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由此来看,光大银行选择赎回旧债并发行新债的模式,是提高资本充足度与融资成本控制改善业绩的最优选择。
据媒体报道,市场专业人士表示,从供给端来看,若宏观利率维持下行趋势,银行发行新债的成本优势将长期存在,“以新换旧”的收益空间不会消失,或将进一步激励银行推进旧债赎回操作。
上文提到了光大银行发行债券“以新换旧”,能节省利息支出,优化净息差,改善营收提升盈利能力。
那么光大银行近年来的业绩如何呢?
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末,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实现归母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增长0.55%。光大银行上半年呈现“增利不增收”的情况。
对比光大银行自己过往的营收和净利润,光大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在放缓,2024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72%,而营收则呈现持续下降的情况。
回顾光大银行过往的财报,以季度为单位观察,从2022年三季度开始,一直到2025年二季度,光大银行的营收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连续下降12个季度同比下滑;而如果以财报期为单位,从2022年三季报到2025年中报,光大银行连续11个财报期营收同比下滑。
光大银行为何营收会出现连续下降?哪些业务收入在下降?
以最新的2025年中报为例,拆分光大银行的营收,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的净息差为1.40%,同比下降了0.14个百分点,呈现收窄的趋势。
在净息差收窄的扰动下,光大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454.32亿元,同比下降5.57%。其中,利息收入下降119.20亿元,利息支出下降92.41亿元。利息收入的下降要高于利息支出,因而光大银行利息净收入下降。
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部分,光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上半年为104.43亿元,同比也下降0.85%。光大银行表示,主要是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减少,银行卡服务手续费同比下降了5.61亿元。
其他收入方面,光大银行也出现了下降。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的其他收入为100.43亿元,同比减少11.21亿元,下降了10.04%。主要原因就是公允价值变动从2024年上半年的收益25.45亿元,变成了2025年上半年损失19.07亿元。
根据2025年中报,利息净收入占光大银行营收比为68.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15.84%,其他收入占比15.24%。构成光大银行营收的三个项目都出现下降,光大银行的营收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息支出的项目中,2025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发行债券利息支出同比下降了14.05亿,光大银行表示主要是发行债券利率下降。
由此来看,联系光大银行此次“发新赎旧”的操作,低利率发行新债券置换掉高利率的旧债券,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不过,要真正提升盈利能力,光大银行需要在收益端加大努力,进一步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利息收入,同时发力中间业务,提升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业务项的收入。降本和增效一起发力,才能更加高质量发展。
对于光大银行营收连续下降,发新债赎旧债的情况,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