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干部参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创始人
2025-09-26 21:29:24
0

■ 赵俊峰

离退休干部作为历经时代淬炼的特殊群体,其政治素养、专业经验与社会威望构成独特的文化资本。他们以“政治引领—文化传承—治理创新”的三维实践模式,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文化强国战略协同推进提供了实践路径。

一、离退休干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理论定位

离退休干部群体既是党的文化政策的亲历者,更是基层实践的推动者。浙江“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中,离退休干部通过方言故事、乡村戏台等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文化符号,实现了理论传播的“本土化”转型。这种实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诠释,更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桥梁。

离退休干部的文化参与既是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关键力量。北京“银龄书院”项目组织离退休教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2.3万名社区居民受益,在共读中形成文化认同,从而印证了文化建设对社会治理所发挥的精神纽带作用。

二、离退休干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离退休干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需重视发挥其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激励其投身群众文化建设。

(一)政治优势:筑牢文化建设的红色根基

理论传播的“银发讲师团”。在山东济南,由离退休干部组成的“泉城红烛宣讲团”,运用“理论+故事+互动”模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00余场。他们将治国理政智慧转化为“胡同故事会”,用亲身经历诠释“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覆盖听众超5万人次。山西太原“红色引擎”老干部宣讲团通过组织生活、个人自学、上门送学和线上推送等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这种以亲身经历诠释理论的方式,既增强了传播的感染力,又巩固了基层意识形态阵地。

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哨兵”。在广东深圳,离退休干部志愿者建立了“网络文化观察员”制度,全年审核社区文化活动方案300余项,纠正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内容12起。他们通过“银发网红培育计划”,在抖音等平台发布正能量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达300万次。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治理模式,为维护文化安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二)经验优势:激活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

非遗传承的“活态教科书”。在江苏苏州“姑苏银龄非遗工坊”,由退休工艺大师领衔,开设缂丝、苏绣等12个传承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先生,曾经带领团队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作品《江南四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带动当地非遗产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这种“传统技艺+现代创意”的融合模式,为非遗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文艺创作的“时代记录者”。在陕西延安,离退休干部通过组建“黄土高原文艺轻骑兵”,深入乡村采风创作。他们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推出《山丹丹花开》《黄河儿女》等32部作品,其中3部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部获文华大奖。

(三)威望优势:构建社会治理的文化共同体

社区治理的“文化黏合剂”。上海长宁区“银龄文化理事会”由离退休干部主导,制定《社区文化公约》,协调解决广场舞噪音、活动场地分配等矛盾46起。通过“时间银行”机制,累计存储文化志愿服务时长15万小时,形成“文化养老+互助治理”新模式。这种自治模式有效化解了广场舞噪音、场地分配等矛盾,实现了文化治理与社区和谐的良性互动。

代际融合的“精神桥梁”。福建厦门“银青结对”项目组织离退休干部与青少年,共同完成“红色家书”创作、闽南语童谣传承等文化传承项目。“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山西太原的杨贵山,先后被60余所大中小学聘为德育教育校外辅导员,累计给学生讲雷锋故事达2000多场,受教育学生100余万人次,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们共同学雷锋做好事。30多年来,累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等公益支出25万余元。这种跨代际的文化传承,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实践范例。

三、离退休干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现实挑战

当前,离退休干部正以多元形式深度参与群众文化建设,成为基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或以文艺团队、文化社团形式自发组织,或在老干部局、社区党组织引导下开展活动,内容涵盖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讲座、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如北京的老党员先锋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江苏南通通州区在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夕阳红”党支部,助力基层文化发展。

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组织协调机制尚不健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活动开展存在重复或空白区域。不同组织举办的文化活动缺乏整合,资源未能充分共享。二是资源保障不足,活动经费紧张,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缺乏,社会资金引入困难。三是参与群体结构失衡,部分老同志因身体、家庭等因素参与度较低,活动供给未能精准对接差异化需求。四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传统活动形式占比过高,缺乏与数字技术、新兴文化形态的融合创新,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

四、离退休干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路径探索

(一)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三级责任体系。成立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如上海建立的“银龄文化枢纽”机制,通过组织部门顶层设计、老干部局整合资源、社区驿站精准落地,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

(二)资源整合:破解发展瓶颈

构建“财政+社会+市场”多元投入机制。设立文化振兴专项基金,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冠名赞助+公益创投”模式。广州沙湾街通过侨胞资源整合,将祠堂改造为非遗传承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实现了文化空间共建共享。

(三)精准供给:提升参与效能

建立“需求调研—分类建队—动态管理”服务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文化需求,组建特色团队,如成立“银发智库”参与基层治理、“非遗传承工作室”培养文化传人。针对高龄群体,开发“云上文娱”平台,通过直播教学、VR展览等数字化手段实现文化服务“零跑腿”。

(四)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

打造“传统+现代”双轮驱动模式。深化“文化养老”内涵,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借鉴北京老党员先锋队将党史宣讲与AR技术结合,使红色教育更具沉浸感的创新实践,为文化传播注入了时代活力。

当下,离退休干部群体正以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他们的实践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在理论传播、社会治理、代际融合中彰显时代价值。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内生动力,让银发群体持续释放文化潜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贡献“银发智慧”。

(作者单位:太原市老干部服务中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