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风水轮流转,西方现在终于尝到,被中国“卡脖子”的滋味了,为了破开“稀土困局”,G7想到了一个办法,但是先得防着中国一手。
据观察者网报道,不久前,七国集团的技术团队在美国开了个会,重点讨论怎么在中国的稀土管制之下,得到足以让成员国使用的稀土配额。
不由得西方不着急,全球超过9成产量的稀土加工,都被中国所垄断,而稀土又是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在国防军工、以及众多高科技领域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美欧等国都严重依赖进口。
不过,G7这边讨论来讨论去,提出了两个针对中国的方案,一是联手给稀土交易设定价格下限;二是对中国的稀土出口加征更多关税。
G7的“阳谋”:既要压价又要加税,算盘打得叮当响
2025年6月,G7峰会在加拿大召开,各国领导人秘密签署了一份“稀土独立宣言”,目标是在年底前实现稀土供应链“去中国化”。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想出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策略:一是联手给稀土交易设定价格下限,二是对中国稀土出口加征关税和碳税。
这波操作让不少人看傻了眼——西方不是缺稀土吗?怎么反而要加价买?其实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算计。设定价格下限是为了扶持本土稀土企业,毕竟中国稀土凭借规模效应成本极低,美国MP Materials等公司即便拿到政府补贴,产品价格仍比中国高30%以上。如果G7能统一压低市场价格,中国稀土出口利润会被压缩,而西方企业则能通过补贴维持运营,逐步形成竞争力。
加征关税则是为了制造谈判筹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公开指责中国“将稀土主导地位武器化”,转头就带着一块稀土磁铁参加G7峰会,试图渲染供应链危机。他们的逻辑是:通过关税增加中国出口成本,迫使中国在稀土配额上让步。但这个策略有个致命漏洞——中国稀土出口对象主要是宝马、大众等跨国车企,这些企业若因关税被迫减产,损失最大的还是西方消费者。
中国的“组合拳”:从法律到技术,层层筑牢护城河
面对G7的步步紧逼,中国早有应对之策。2025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接击中西方要害。这些元素不仅是电动汽车电机的核心材料,更是精密导弹制导系统的命脉,美国F-35战斗机单架就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管制措施出台后,欧洲新能源汽车企业产能下降15%,德国巴斯夫等化工巨头不得不紧急申请中国出口许可。
法律层面,中国建立了全球最严格的稀土监管体系。2024年10月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要求全产业链追溯,每克稀土从矿山到终端都有电子标签,海关用探测器一扫就能识别真伪。2025年7月生效的新《矿产资源法》更将稀土走私刑责提到最高10年,案值超500万元可按危害国家安全罪追责。今年5月,深圳海关截获25吨伪装成瓷砖胶的钕铁硼磁粉,涉案人员全部被刑事拘留。
技术层面,中国用专利筑起护城河。全球37项稀土提纯核心专利中,中国独占28项,产品纯度高达99.999%,而美国Lynas公司马来西亚工厂的合格率还不到60%。即便美国国防部砸4亿美元扶持本土加工项目,仍因侵权中国专利被冻结生产线。土耳其埃斯基谢希尔稀土矿虽探明6.94亿吨储量,但土方明确要求“技术转让包含本地加工”,否则免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中国技术,开采出来的稀土也只能当“土”卖。
G7的“死局”:盟友各怀鬼胎,替代计划举步维艰
G7的“稀土突围”计划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漏洞百出。首先是盟友间的信任危机。美国试图拉拢沙特、土耳其等国建立替代供应链,却不愿分享核心技术。MP Materials与沙特Ma'aden签署的全产业链协议中,关键精炼环节仍依赖中国设备。欧盟则悄悄启动1200万欧元项目,试图撬走土耳其稀土订单,但土耳其能源部长直言:“中国能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欧盟只能给空头支票”。
其次是环保与成本的双重压力。稀土开采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水,中国赣州为治理污染花费380亿元,相当于当地10年稀土开采利润。而美国内华达州的萨克帕斯锂矿项目,因环保组织抗议已停工半年,即便投产,成本也比中国高50%。澳大利亚Lynas公司虽号称2027年稀土产量翻三倍,但得克萨斯重稀土厂因社区反对,开工时间一拖再拖。
最致命的是时间窗口正在关闭。中国正加速布局全球稀土资源。2025年6月,中俄哈达成协议,俄罗斯将扎列奇诺耶铀矿49%股份转交中国,而哈萨克斯坦铀产量占全球43%,其中伴生稀土储量巨大。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的稀土项目借助华为5G技术加速勘探,印尼、秘鲁等资源国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因为中国方案能带来技术转让和基础设施投资,而G7只会要求“优先供应”。
破局之道:合作共赢才是正解
G7的“稀土困局”本质是冷战思维的产物。他们一面指责中国“垄断”,一面用关税和技术壁垒构建排他性供应链,这种零和博弈注定难以成功。反观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宝马、大众等车企不仅正常获得稀土供应,还参与中国稀土永磁体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升级。2025年5月,中国向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发放临时出口许可,用实际行动证明“合规贸易大门始终敞开”。
稀土之争的终极战场是技术创新。中国已在稀土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领域实现突破,出口均价从2019年的46.59美元/公斤跃升至2025年的82美元/公斤,逼近日本高端产品水平。而G7若继续将精力放在政治操弄上,只会与中国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国优势不是靠封锁建立的,欧美废弃冶炼技术、丧失人才储备、放弃产业投资,今天的‘依赖症’恰是昨日选择的回响”。
在全球化时代,试图用政治手段割裂产业链是逆势而行。G7若真想破解稀土困局,就该放下成见,与中国在稀土加工、循环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毕竟,只有携手提升全人类的稀土利用效率,才能在能源转型和科技革命中共同受益。否则,这场“稀土战争”的最终输家,只会是那些沉迷于冷战思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