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 (ID:ciweigongshe),作者:刺猬公社编辑部
腾讯综艺团队,很少在国外做综艺。
于是,《地球超新鲜》成为平台在国外录制综艺的一次正式试水。也是这次试水,成功帮助腾讯视频野草工作室负责人闫芝桦,验证了自己做“快乐综艺”的方法论,也将自己的综艺内容版图拓展到海外。
一方面,作为一档新IP,《地球超新鲜》在豆瓣拿下8.2分的高口碑,目前为2025大众游戏类综艺TOP1,腾讯站内热度值破26000,热度与口碑让团队在制造S+笑点方面的能力再一次得到印证;另一方面,在海外录制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海外拍摄、天气变化、突发状况等诸多意外,留下一些遗憾,但团队也获得了更多海外录制经验。
《地球超新鲜》和《现在就出发》出自同一班人马——监制闫芝桦和总导演王海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在看两档节目时,觉得有些许相似。
但从底层逻辑来看,两档节目的出发点又不完全相同。对闫芝桦来说,《现在就出发》做的是“人与大自然”的深度连接,具有“充电属性”;而《地球超新鲜》则多了“人文属性”,做的是个体与世界的深度连接。
对王海龙来说,《现在就出发》是一种“包围”,嘉宾们总是在大自然的包围之下产生笑点,建立友谊;《地球超新鲜》则是一种突破,从国内到海外,它意味着嘉宾要突破圈子,走到更多人的中间。
“这两档节目从根本上差异很大,用力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王海龙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可能唯一一样的就是轻松快乐,还有真诚。”
在《地球超新鲜》即将完结之际,刺猬公社和主创聊了聊,为什么他们可以连续做出两档热度与口碑兼具的节目。
快乐旅行,会好看吗?
市面上的旅行综艺并不少,节目往往通过组队旅行的方式,在重压之下来呈现不同的人物关系。
如果再做一档旅行综艺,要想做出效果,就要有差异化。经历了《现在就出发》的和谐模式后,团队达成一个共识:轻松的环境产生的人物关系更良性有趣,不靠强压下的冲突,用户反馈也正向,这是一种情绪上的双向奔赴和正循环。
闫芝桦想将这个“长板”延续到新节目中,用轻松的方式打开海外游的节目内容,这既是团队擅长的,也恰好是市场所欠缺的。
“我们在想,如果能以这种方式产生更好的人物关系,未尝不可以做到国际场景中。”尽管舒适的环境可能无法让嘉宾产生极致的人物关系和戏剧性,闫芝桦还是很想验证一下“快乐旅行”的模式,通过游戏搭配主题旅行的方式,建构新型人物关系。
节目还未成型时,《地球》嘉宾之一龚俊曾跟王海龙沟通过,自己刚和父母去土耳其旅行归来,体验感很不错,想一起合作一个国外旅行的综艺,再加上和团队想法不谋而合,这档节目就顺理成章地做了。
在王海龙看来,《地球》主打的就是“朋友之间的旅行”。“我们会想,如果是自己和朋友去旅行,会做哪些事情?”
王海龙的答案是吃好、住好、玩好、然后特色打卡。如果让他去旅行,考量的也会是这几点。
“吃好”在节目中的体现,就是体验当地美食,但在后续的录制中,这一点的特质逐渐淡化,因为中国美食太多了,会显得国外美食的特点不显著,不做也是顺其自然。“住好”代表着生活节奏的舒适度,“玩好”代表着游戏设计,以及一起去认识罗马、巴塞罗那等城市。
这也决定了节目的整体气质和走向:主创们不做特种兵式旅行,更想在整个过程中保证艺人的松弛感,让大家在自然状态中做到真情流露。
“艺人状态一旦很紧绷,对内容的呈现不一定会友好,就像《现在就出发》一样,给予大家能量场正向的激励,更容易产生美好的情绪价值。坦白说,任何拉低艺人情绪的事情,我们都会尽量杜绝。”闫芝桦说,对抗类的游戏或者有人性博弈的游戏,也因此在策划中被删除。
《地球》将团队擅长的“和谐真人秀”进行到底。结果也证明,每个嘉宾都在节目中超常发挥,制造不同的笑点,而观众依然会为这样的节目买单。
从“卫星选盘”,到“群星璀璨”
和《现在就出发》选人一样,《地球超新鲜》在选人方面也同样成功:成功地挖掘到综艺新人,成功地将一群人融合成一个团体。
“《现在就出发》的选人是卫星式的,组盘逻辑是有一个核心,然后周围是一群卫星围绕,到了《地球超新鲜》,它的选人逻辑是群星璀璨式的,因为你现在很难再找到一个组C的人选。”
在闫芝桦看来,如今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将熟人关系消耗殆尽,一档熟人局成功,就迎来了很多熟人局节目,如何跳出无C可组、熟人关系的框架进行创新,是很多从业者都面临的选人困境。
困境中也藏着机遇。团队根据艺人对综艺的熟悉度来寻找不同的点位,比如演员陈星旭,作为演员,陈星旭很少上综艺,观众对他的角色有认知,但很少有场景能看到他本人的性格特质。
闫芝桦很喜欢在综艺里用好演员,“角色呈现度、真人呈现度、以及人的真实度,都是我们的考量因素。”
闫芝桦记得和王海龙第一次见陈星旭时,几个人聊了四个小时。陈星旭话很少,说的话却很真实。当时王海龙问陈星旭,“你喜欢旅行吗?”陈星旭回:“我喜欢,但我不想跟不熟悉的人一起出去旅行。”后来,闫芝桦一直跟他强调自己做综艺的理念,陈星旭才决定来试一试。
节目想要做“群星闪耀”的选人,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综艺功能”。体现在《地球超新鲜》里,就是通过代际差、性格差,和对综艺熟悉度等多个维度建立艺人的辨识度。
“比如红雷哥在这档节目中,起到一个定海神针和扶持新人的作用;赫对于笑点有绝对的开发能力,节目大家能看到很多笑点因为赫的捕捉升级变得更好笑了;乃文哥就是紫薇星,有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宇宁是ace全能,是认真周全担当,有很强的控场和导演能力,所有事情交给他绝对放心;
龚俊是真善美的化身,特别纯净善良,绝对的完美旅行搭子;星旭则是我们的赌石,开好了就是赌成功;玉雯外表很甜但个性鲜明可爱,是个‘虎妞’且多才多艺;娣娣则代表新生代力量,可以体现成长感。从红雷哥到最小的娣娣,跨了三代,其中的代际文化也能带来有趣的反差。”
一开始,龚俊以及他对陈赫的邀约对节目码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闫芝桦看来,《地球超新鲜》并不想单纯地做熟人局,而是在每隔五岁产生的一个代际差中,既呈现一定的熟悉度,又呈现每一个代际里人物的个性差异化,让嘉宾借助彼此力量的同时,也不淹没自己。
因为陈赫、孙红雷等嘉宾的出现,节目播出后,也有观众觉得《地球》更像是《极限挑战》《哈哈哈哈哈》《现在就出发》等节目加在一起的“融合菜”。
王海龙在录制《极限挑战》时就是孙红雷的PD,在新节目里,他看到孙红雷不断地尝试打开自己,保持对年轻人的好奇,接受更新鲜的朋友,“恰恰是他和乃文哥不断地问为什么,打开了更多的文化圈层。”
点位不同,带来的视角也在变化。尽管在《五哈》中呈现出了自己综艺天赋的一面,但在《地球》中,李乃文对大部分嘉宾都很陌生,对他而言,这就是一场崭新的“生人局”。
陈赫同样如此,在其它综艺里,他往往起到造梗的作用,但在《地球》中,他还承担着“综艺导师”的角色。每次录完节目聚餐,陈赫都会主动和嘉宾复盘,如何表现效果会更好,“表面看他非常松弛,但私下对工作很认真。”王海龙透露。
内娱综艺有三足鼎立,有双强对阵,有卫星式选盘……看似相似的嘉宾选择思路,呈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游戏”VS“旅行”,如何更有看点?
到海外为什么还要做游戏?是部分观众对《地球》的困惑。
为了呈现更多海外人文景观,团队在前期策划时就考虑了“游戏”与“景点”之间的比重。
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平衡,比如在拍艺人游览庞贝古城时,大家会觉得看节目不如看纪录片细致,比起综艺的整个节奏,如果一味加重景点的打卡内容,节奏又显得有些拖沓。
“在快乐旅行的模式下,游览内容的密度有时候会比较低,可能拍了大半天最后只有20分钟是有效的,太长确实像纪录片了。”
在闫芝桦看来,为了保证节目的可看性,团队需要用“游戏”来增添旅行中的趣味性。因为慢节奏旅行的内容容易看起来“散漫”,在当下很可能不符合观众的观影习惯。
这是在海外旅行中增加游戏策划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则是海外的拍摄难度比想象中更大,有时候大家想让嘉宾走出去,但现实条件不允许。
除了语言障碍外,国外与国内的沟通效率完全不一样,再加上天气因素和安全问题,有部分本来制定好的“旅行”的内容就难以完成下去。
比如去罗马时,当地正在举办大型活动,很多核心景区被封闭,留给嘉宾能逛的景点并不多;去西班牙时,团队原本策划去拍叠人塔比赛,但当天大暴雨,叠人塔的表演取消,户外拍摄只能叫停。
到了国外拍摄,还需要向当地申请拍摄许可,团队发了很多邮件,但有时候会石沉大海,拿不到拍摄许可。大家也不敢冒险拍,一旦被叫停,嘉宾情绪很受影响,反而得不偿失。
让艺人在松弛的环境中还原真实的旅行状态,是王海龙做这档节目的底层逻辑,这一点不能改变。
事实上,在现实录制中,团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来拍摄旅行的部分,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呈现游戏环节。但最终剪辑恰恰相反,三分之二的内容由游戏构成,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旅行体验。
对于王海龙来说,根本原因还是对“精彩度”的考量,“平淡的内容,如果不在剪辑方面下功夫,就没有看点。为了让嘉宾开心的同时观众也开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游戏引发爆笑,用旅行做情绪缓冲。”
而游戏设计环节也并不容易。一方面,团队需要因人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创新游戏,让嘉宾更有新鲜感。
王海龙曾向刺猬公社透露,在《现在就出发2》中,团队每天讨论的游戏数量超过20个。到了《地球》中,每个游戏也会根据嘉宾个性和特点进行设计,比如第一期中的“耳机指令”游戏,设计的来源就是嘉宾中除了王玉雯是E人外,其余全员I人,让一个人控制另外一个人,才能化尴尬为笑点。
有时候嘉宾也会在游戏进程中超常发挥。刘宇宁扔瓶子改高音游戏,最终引发疑似自己被做局的笑点;李乃文建议节目组在游戏中给大家安排保洁(洗袜子)、保安、厨师的身份,晚上团队就结合当日他们最终的游戏结果,回酒店连夜修改后续策划。
在熟悉度中创造新鲜感,调动嘉宾的主观能动性,嘉宾满足,观众看起来就会舒服,这是团队打造S级笑点的秘诀。
“让所有人都更融洽和开心,我觉得这也是《地球》的底色。”王海龙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