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9月2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福建省政府25日下午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关于全省文物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数字化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利用插上了科技翅膀,未来还要加强三维文化遗产展示等数字场景应用,打造能看、能听、能学的交互式、沉浸式“无边界博物馆”。
近年来,全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7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33251处,数量居全国第十位。世界遗产达到5处,数量并列全国第三,10个项目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争取并投入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6.6亿元,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1274项, 47个县(市、区)列入全国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十四五”以来,福建省累计争取并投入文物数字化资金超1亿元,完成36家博物馆的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对7000余件(套)珍贵文物进行了三维数字化扫描,实现了珍贵文物的高清三维数字化复原与应用。福建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管理系统已建设完成,福州文庙、华安土楼二宜楼等数字化保护试点有序开展。
报告称,接下来要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福建篇章,持续加强万寿岩、奇和洞、壳丘头等重要考古遗址的调查、考古发掘和研究利用。依托平潭水下考古基地等,开展平潭海坛海峡、圣杯屿元代沉船等水下考古调查与保护利用。系统推进福建海防遗产、古代交通体系、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持续推进三坊七巷、万里茶道、两岸妈祖文化史迹、闽南红砖建筑申遗,加强遗产价值研究。实施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线性整体保护利用工程,修缮开放一批重要革命旧址。
还要做好活态传承、拓宽文化惠民服务路径,提升各级博物馆布展陈列水平,大力培育市场化博物馆,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引导向社会开放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