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通过科技赋能积极创建“无蚊村”:生活无蚊扰 乡村更宜居
创始人
2025-09-25 11:29:07
0

秋分前夕的傍晚,在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惬意漫步、乘凉的村民可真不少。“以前夏天晚上不敢在户外多待。今年多亏了这些灯,在院子里坐很久也不会被蚊子叮了。”村民雷灼芳指向小院围墙顶上安装的一盏小灯。记者看到,几只蚊虫正环绕小灯飞行,毫不理会院中喝茶唠家常的村民。

“这是智能诱蚊灯,可在夜间自动切换到工作模式,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吸引它们靠近,再通过电击灭蚊。”罗源县疾控中心医生于述航介绍。与蚊香、烟雾等传统化学驱蚊方式不同,诱蚊灯无污染、无刺激性,既对人体无害,又能维护乡村生态环境。

安装诱蚊灯,是罗源县创建“无蚊村”试点项目的重要环节。今年1月起,八井村成为首批“无蚊村”项目试点村。像这样的诱蚊灯遍布八井村,共有60盏。罗源县疾控中心医生游益银告诉记者,项目团队每月对蚊媒密度监测2次,通过统计路径指数、布雷图指数和停落指数,动态掌握相关情况。这3个指数分别反映在室外每千米发现的积水处数量、每100户住宅内伊蚊幼虫滋生的积水容器数量、30分钟内会停留于暴露在外环境的人身上的蚊虫数量。

游益银说,在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中,调查并清理蚊虫滋生地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今,这一环节可借助科技力量轻松完成。

清晨,一架无人机从八井村村部起飞,工作人员紧盯屏幕,通过实时传回的画面,细致查看村内是否存在积水点。随着操作员的控制,无人机精确悬停在一间民房的天台上空。“你们看,这个屋顶有口缸,昨晚下了大雨,里面积水应该很深了。”确认情况后,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倾倒水缸并倒扣,还向屋主科普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

“以前都要靠人工巡查,不仅要花上几天时间,而且难免会有遗漏。现在有了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全村扫描,谁家屋顶积了水,看得一清二楚。”八井村党支部书记雷可寿说,在专业人员的定期培训下,村中操作无人机的能手越来越多。

“‘无蚊村’项目也是一次科技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游益银说,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村内排水管道清理、水培景观植物改造等工作,将蚊虫防控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同时为制定农村蚊虫防治策略总结经验,探索适合罗源实际的蚊媒传染病长效防控机制。(记者 陈欢欢 通讯员 高坤颖 刘其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