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编辑:董金鹏,作者:李金津
小姜,21岁,在工厂做质检员,8月特意请假,坐高铁去挑选核桃,预算千元左右。“这已经是第三对了,”他说,身边的朋友“不玩核桃也玩串”,还组建了文玩爱好者社群,分享货源和盘玩攻略。
“核桃越玩越红,质地更玉化,这个过程很有成就感。”小姜觉得,最起码比玩牌强,还能舒筋活血。像小姜这样的年轻人,现在越来越多。
一位北京的文玩商家,小红书粉丝1.7万,单价最高的是文玩核桃,客单价1500元,粉丝基本都是90后,70%是女性,“事少退货率低”。除了小红书,该商家还在抖音卖货,客单价也不低,约在1000元左右。
文玩核桃,曾是“老派”爱好,如今频频出现在年轻人手中。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备受追捧的核桃,绝大部分都来自河北保定北边的一个小县城——涞水。涞水位于太行山东麓北端,形状狭长,由北到南依次为山区、丘陵和平原。
涞水离北京城区90公里,处于环首都贫困带。过去十年,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4-2024年,涞水GDP翻番,许多流向京津地区务工的涞水人,回乡卖核桃年入千万。
8月中旬,亿邦动力前往涞水调研,当时正值新核桃的下树季。涞水县城不大,来往车辆非常密集,多数目的地是两处核桃交易市场。市场里,弥漫着青皮裂开的鲜涩气息;人群熙攘,每移动一步都要使些力气。
忙着挑捡核桃的,除了游客和玩家,还有二道贩子。几百家摊位延绵,不少摊主操着东北、山东和其他外地口音。“我们很自信,全国80%核桃都在涞水,我们就是老大。”在新建的核桃城,麻核桃协会会长冀卫东拍着桌子说。
涞水核桃年产值20亿元。每三个涞水人,就有一人的生计与核桃相关。十年前,这里可没有这么热闹。“以前整个核桃圈的核桃都没有现在一家多!”商家郭长江称,那时候核桃珍贵,随便拿俩差不多的,一对都是几千上万元,但现在要求“六面精配,克重还得讲究”。
20万的核桃,我每年卖掉10对
“玩文玩的人,手里必有一对核桃。”刘朋称,他出生于1990年,从摆地摊起家,做过批发商、微商,现在经营着一家70多人的公司,手底下有500多亩园子。刘朋现在主做抖音,账号叫“裱帝文玩”,就靠着核桃,年营业额过亿元。
“最早的文玩市场,基本以核桃为主。”刘朋说,北京潘家园、报国寺、大栅栏和天津鼓楼等,在七八十年代都属于旧货市场或花鸟鱼虫市场,流传古代王孙贵族、文人雅士手中的玩物,也主要是核桃。而后,文玩慢慢衍生出松石、蜜蜡、菩提、小叶紫檀和黄花梨等手串、把件。
文玩核桃,主要分为麻核桃、楸子核桃(又称秋子)和铁核桃三大类。麻核桃是文玩市场中的主力军,品相与收藏价值普遍较高。人们常说的“四大名核”——狮子头、公子帽、官帽和鸡心,都属于麻核桃一类。
经过多年的嫁接和品种选育,核桃品种不断丰富,现存已达380多种。在涞水市场,今年较火的品种是苹果园、秦闷和磨盘。
麻核桃的产地集中在北京、河北、天津以及山西部分山区。涞水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加之沙质土壤排水性好,钙镁等矿物质元素丰富,麻核桃皮质坚硬、纹路深邃。这里出产的核桃,常受到玩家的青睐。
没有定价标准,是文玩的特征之一,圈内所谓“文玩本无价,人心有高低”。然而,文玩核桃的价格相差很大,越稀缺的品种,越周正的样貌,都会让小小核桃的身价攀升。想玩,几块钱的有,上百万也并非没有可能。
核桃本是两条棱,长出第三条、四条就格外稀奇,能配上对的,更是万分之一。一个特别的核桃,一般先从花瓣发现,三朵花,也许就意味着三条棱,身价一下推高,拥有者也会格外重视。种植户会给予这颗核桃特别关照,系上红绳标记起来,等待花落成熟,卖出一个高价,少则几千,多达数十万。
因有成为异形的可能,核桃树一下变成摇钱树,有人因此铤而走险。在涞水,核桃贼每年都有,有些看着像异形或是比较大个的核桃,就会晚上偷偷摘走。为防止丢核桃,种植户还会安装电网和监控来防盗。
稀缺总是能带来发财的机会。在涞水,就有人专做稀奇核桃的生意,也称之异形核桃。
推开“佐少文玩”的门,眼见一个身材魁梧,留着半拉胡子的男子。他腕上戴串、指上戴金,盘玩着一对价格不菲的核桃。他就是涞水本地人张天佐。
张天佐主卖“白奔”,也就是白狮子三棱,售价一万五起步。“白奔”是张天佐起的名字,因三棱核桃,形状像奔驰的车标。生意人迷信,信核桃能带来好运,而长得像奔驰的标,既高贵又招财。
“以前玩核桃的是老年人,现在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和品位,就跟咱们戴的手表、开的车一样。”张天佐说,他想把“白奔”打造成奢侈品。
“白奔”每年市面上就几百对,“每年我能控制80%的量,”张天佐眼都不抬,只摆摆手,“这行业就一句话,玩白奔找佐少。”20万左右一对的核桃,他每年要卖10来对。
张天佐的核桃,80%线上成交。“以前淘宝、快手啥都做,现在只做抖音”,他说,快手基本上该消费的都消费了,现在抖音流量大,也在开辟南方客户。客户画像很明显,有钱的老板、领导或者二代,“前几天一个25岁的男生,买了一对8万元的核桃。”
在涞水,专做异形核桃的核商有几家,郭长江也是其中之一,被称作“异形大王”。郭长江,1985年生人,老家在河南,最早在北京打小工,搞绿化。老板是涞水的,给他介绍了涞水媳妇,手上攒了点钱后,在老家接了几颗麻核桃树。
命运的齿轮迎来一个转动的机会。郭长江当初引种的是磨盘,结果长了当时最火的王勇官帽。头一年长了两个青皮,剥开以后,一个核桃卖了4500元。
第三年大丰收,郭长江请假帮家里卖,骑着摩托车去上车亭西河沟市场摆摊,一会儿功夫,几个核桃卖了几万元。两口子当即决定辞职回家干核桃,专做异形。现在,郭长江已成为涞水数一数二的异形核桃商家,每年经他手卖出的异形核桃多达几百对。
价太高的,我们不在平台卖
异形核桃稀缺,价格也高,不愁买家。每年,商家都要上演“追核桃”的竞赛。
“都开着车,恨不得一脚油马上就到,”郭长江说,“谁给多些,速度快些,核桃的面你都见不着。”最多的时候,郭长江和几十家大小商贩追同一个核桃,路都被车堵死了。
想抢到头货,得往村里走。涞水核桃的主产区在娄村乡、东文山乡和宋各庄乡等。核桃火了以后,许多核农把食用核桃树砍掉,全部接种成麻核桃树。
核桃圈也有个规矩,正在看的核桃,其他人都得靠边站,看家一松手就没有发言权了。贵价核桃,一般当天验货,后续磕碰一律不负责。
假如看到一个好核桃,甭管是朋友圈还是电话,或是托人介绍,要么直接转账,要么直接打电话,一直别挂。“你要把电话挂了,别人啪把钱转过去,就没你事了,截胡了。”郭长江说,讲人情世故老打交道的会给你留着,但这种人太少了。
在涞水,许多人挣的是中间商的钱。这类人叫做“背包客”,俗称二道贩子,专门淘异形,再高价转给下游。“一个人追不过来”,郭长江说,“都是靠很多朋友介绍,中间再加点钱,也不能让人家白忙活。”
一个好核桃可以倒许多手,再流转到顾客跟前。比如郭长江,面向同行和客户的销售几乎一半一半。北京、天津的一些文玩大商家也会找他拿货,再提价售卖。
“价太高的东西,我们不在平台上卖,很多奇怪的售后太麻烦,还不如商家内部窜。”核商李朋更为直接,“窜到哪,谁最有本事,谁去出这个货。”
一个蛤蟆头六棱,追逐者众。同行开玩笑说:“长江,这个核桃让你抢走了。”郭长江回:“蛤蟆嘛,就得在长江水里养着。”众人大笑。
做异形核桃,也是重资产大投入。郭长江说,配核桃就像找对象,必须配好配绝才能往外卖。只要是做高端异形的,家里压的货不少于千万。“一千万不少钱,但换成核桃放桌上真没多少。”
在涞水,核桃以批发为主,交易市场一半批发商来自外地。价格也丰俭由人,到市场转一圈,批发价2-200元不等。问起是否为涞水核桃?摊主总抿起嘴来,笑而不语。
沸腾的电商,“弄死”了好多人
最近几年,核桃火爆,背后不乏线上助推。电商,给涞水核桃商人带来财富,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利益,中间环节减少了,整体的蛋糕也小了。”一位十几年的核桃商家说,“电商其实‘弄死’了好多人”。
“前几年,在网上卖文玩核桃的是特别横的。”核商黄静说,“没有退换货这一说。”这倒不是骗人,只是核桃离手,概不退换,似乎成为一种默认的行规。
“但现在不同了,卖10对核桃至少要退5对,抖音退货率高的能达到70%-80%。”黄静认为,归根结底是供给增多和支付工具造成的。“月付、花呗,反正不用出钱,买了哪家好,就留哪家的。”
消费更便捷,但却苦了卖家。平台要求开通运费险,商家搭得最多的是运费。“运费险一单一两块钱,一个月账户扣了一万多块。”黄静说。
麻核桃协会会长冀卫东也觉得,线上没有这么好干。“当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直播电商重要的时候,它是个机遇,但大家都意识到了,一个行业就会有竞争,比拼的是思想、技术和各种实力的整合。”冀卫东说。
冀卫东出生于实体行业,2015年接触到文玩核桃,拿出2000万建了文玩城,只卖核桃,别的都不卖。互联网兴起让冀卫东感受到危机,他开始上网直播。2017年,冀卫东在微拍堂卖核桃,每天雷打不动地播6个小时,一年下来GMV超过1500万元。开播前,他就锚定好今晚要跟哪个大哥交易。
辉煌的日子,仿佛随着时间留在了昨天。“疫情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跟人的消费有直接关系,以前很多地产行业的送礼。”一位核商说,“但毕竟核桃不是生活必需品。”
电商淘洗掉一众人,也让一些人乘着时代的风口向前。
李建忠祖上三代是核农,100多亩园子,每年产几十万个核桃,售卖品种上百个。他后来也转作核商,现在公司有十七八人,零售批发占比6:4;线上占比已经过半,主要是抖音、快手和视频号。产品从几百到几万都有,自产自销,省去流通环节。
李建忠有两个抖音号,大号“涞水老李核桃”卖中高端,小号只卖高端。大号8.1万粉丝,一场直播在线人数500-1500,两三个小时,月GMV做到300万左右。
亿邦动力调研当天,两个男人找到李建忠,花两万六千元,买了一对小三棱。一位来自北京朝阳的讨教经验,他只说“露了脸,观众才觉得这是个专业的直播间”。他并没有说的是,除了直播间,他还有十几个社群,每个群500人。
这两年,新涌入的年轻商家特别多,尤其是北京、天津以及保定等地刚毕业的大学生。黑龙江人张卓,今年22岁,毕业后在江苏卖核桃,基本都在涞水拿货。涞水人赵鑫潮,今年刚上大学,在朋友圈和小红书兼职卖核桃,收入几万元。
“只要比同行更像品牌就行”
文玩核桃,长期依赖传统线下集市、古玩市场和个人关系网络。时间一长,便形成“看货、议价、成交”的模式,本质上还是非标交易,很难做大规模。
涞水想要改变。2010年,“涞水麻核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府和协会通过专业内容运营来传播核桃文化,希望带动销售。“就像五常大米、贵州茅台酒,”冀卫东说,“我们也想打造这样的标志。”
自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后,涞水麻核桃就制定了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检验方法和合格判定等的标准规范。但到目前为止,看起来进展缓慢,涞水更像一个产业集散地。“只要核桃质量符合涞水的标准,那就是涞水的核桃。”
除了这种集体商标的打造,一些卖家似乎有意通过标准化,逐渐打造企业的品牌。王文华是美团前100号员工,结婚后和媳妇创业卖核桃,现在一年营收几百万,八成通过传统货架电商销售。王文华在天猫做了五六个店铺,山中玉比较出名,客单价小几百元。主卖20-30个品种,如白狮子、蛤蟆头等经典款,相对知名度高。
“我把核桃做成了标准化,一对核桃甭管形状,就分品种、大小卖。”王文华说,他的毛利在30%-40%,人工配一对核桃大约5-10元,“在京东能占到70%左右份额”。
问:做品牌是很烧钱的。
答:我们这样的商家,也做不了什么品牌,比一些同行做得像个品牌就行。
除了非标导致辨识度不强,涞水还有另一痛处。冀卫东说,去年涞水所有渠道的投诉量加起来达到了一万多例。
“夸张到哪个地步?抖音直播把人拉到微信里,钱收了以后就拉黑,货也不发。”王文华说,这些人专卖低价异形吸引人,2000元立案,一般就卖1888元。还有些卖假,打着全品(行话,指原生无修的核桃)的名头,卖拼接三棱。除此之外,一些商家卖尚未阴干的核桃,买家回去玩一玩就缩尺了,也招致很多投诉。
协会不再只是旁观者,成立惠农麻核桃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帮消费者联系商家,调解矛盾,重新建立起市场标准。从长远看,这也是涞水必须要经历和完成的。
这里曾是小众玩家的隐秘江湖,凭眼力、讲信誉、靠人情,一对核桃可能辗转数手,价格翻涨十倍,也可能因一次“打眼”血本无归。但如今,生意的主场移到线上,江湖变幻,新人辈出,玩法迭代成了常态。
调研结束,离开涞水时,雨还在下,涞水的街头车流未歇。涞水的故事,正是中国无数传统产业在时代巨浪中挣扎、转型和重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