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秋分,暑气渐消。
虽有AI大模型的加持,但中国医疗信息化、数智化市场却似乎提前迎来一片“寒气”。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感到步履维艰的时刻,业务收缩、利润亏损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
然而,在这一片萧瑟之中,东软集团却凭借一套章法清晰的“攻守道”,正在悄然改写行业的市场版图。
寒冬中的“相对胜利”
我们先来看看这股“寒气”有多么严酷。
根据对国内336家IT上市公司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分析,医疗IT板块无疑是受创最重的领域之一。其营收增速中位数断崖式下跌至-7.01%,而扣非净利润增速中位数更是探底至-26.09%。
这意味着行业过半数的企业不仅增长停滞,更是陷入了严重的亏损泥潭。
政府财政的紧缩、医院预算的延迟、需求从大规模建设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变……这些让IT厂商们得到的预算越来越少。
卫宁健康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8.39亿元,同比下跌31.43%。AI业务其所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板块收入同比锐减64.76% ,商业化落地遇阻。
创业慧康2025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下降20.6%,归母净利润亏损8055万元,同比下降394.3%。15.5亿元的应收账款(2024年末数据)和创始团队的轮番减持,侧面反映了其在现金流与市场信心层面正面临双重危机。
相比之下,东华软件体系内的东华医为保持了营收的微弱增长(约4.01亿元)。东软集团的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业务,也交出了一份营收仅微降1.37%的答卷。
在同行动辄20%、30%断崖式下滑的衬托下,东软的“几乎持平”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市场的存量蛋糕,正在发生剧烈的重新分配。而东软,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事实上,从总体业务规模上分析,东软在医疗数智化领域的份额甚至有可能在年底会达到第一。
当然,光环之下,我们也发现,东软并非轻取,而是将所有资源all in未来的结果。
一系列翻单
在逆境中,能“守”住基本盘是活下去的前提。东软的“守”,不仅是消极防御,更是在巩固核心阵地的同时,发起了精准而致命的“阵地反击战”。其核心战场,便是智慧医院建设。
如果说财报上的营收数字只是宏观结果,那么市场一线的捷报则最能说明问题。2025年上半年,在整体市场需求萎缩的环境下,东软的市场开拓却进展惊人。据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软在国内斩获近20个千万级别的大单。在医院普遍捂紧钱袋子的今天,能拿下如此数量和体量的项目,本身就证明了其解决方案的强大竞争力。
但最能体现其“守”中带“攻”特质的,并非新客户的开拓,而是在存量市场的“阵地攫取”能力。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考验的是技术、品牌、服务乃至商务策略的综合实力。这意味着东软的产品不仅能在招标中胜出,更能经受住实际应用的考验,赢得了客户的最终信任。
这其实向整个市场表明,东软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在面对行业最顶级的客户需求时,已经具备了全面超越传统强敌的实力。它不再是单纯的跟随者或挑战者,而是成为了一个能主动定义战局、改写格局的领导者。
正是凭借这种稳固核心业务,东软才得以在行业寒冬中,为自己的整体营收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AI与数据,双轮驱动未来
如果说“守”让东软在寒冬中站稳了脚跟,那么“攻”则决定了它能走多远,能跳多高。东软的进攻,挥舞的是“AI”与“数据”这两把面向未来的利刃。东软的AI战略展现出惊人的体系化、产品化和落地速度。
第一板斧:AI+医疗,从概念到产品的体系化突围
2025年3月,东软正式发布了“添翼”医疗健康智能化全系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涵盖了8类医疗行业赋能体的完整产品矩阵。这一举动标志着东软的AI能力已经完成了从单点技术研发到平台化、体系化解决方案的进化。它不再是零散的“AI应用”,而是一个能够深度融入医院业务流程、创造实际价值的“智能引擎”。
更关键的是,“添翼”并非是停留在PPT上的概念。在发布后的短短数月内,该方案已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一众国内顶级医院完成了场景落地。这种“发布即落地”的速度,不仅展示了东软强大的工程化能力,更与其在医疗行业数十年的知识积淀密不可分。它深刻理解医院的痛点,使得其AI产品能够精准地切入应用场景,从而快速获得市场的正向反馈。
为了给这把“利刃”提供更强大的生态支撑,东软在2025年3月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宣布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启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这步棋意义深远。在未来,医疗IT的竞争必将是生态的竞争。与华为的联手,意味着东软不仅获得了底层技术架构的强大支持,更重要的是,它选择与一个平台型巨头结盟,共同应对来自阿里、腾讯等跨界玩家的潜在竞争。
第二板斧:数据价值化,从软件交付到运营服务的战略升维
东软的另一“攻”势,体现在其对“数据”这一核心资产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布局上。它早已不满足于做一个传统的软件交付商,而是致力于成为一个数据价值的挖掘者和运营者。
其战略意图在多个国家级和区域级的标杆项目中得到了体现:
在2025年9月的服贸会上,东软受邀参加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的建设成果发布,其大数据与AI能力被用于赋能高精尖的精准诊疗和药物研发领域。这表明东软的数据技术能力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湖北宜昌,东软深度参与建设的“数智健康”模式,成为了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群众看病难问题的“宜昌标杆”和“湖北方案”。该项目成功入选了2024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这充分展示了东软已经具备了超越单个医院信息化的区域医疗数据治理和运营服务能力。
通过在CHIMA、CHITEC等顶级行业大会上,携手武汉中南医院、郑大一附院等标杆客户,密集展示其在AI和数据领域的创新实践 ,东软成功地向外界树立了其“技术赋能者”和“思想引领者”的形象。这套“AI+数据”的双轮驱动攻势,不仅为东软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极高的技术壁垒和生态壁垒,让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模仿和超越。
智能时代征途
回望2025年上半年的医疗信息化市场,我们见证了旧秩序的松动与新格局的雏形。东软凭借其“守住基本盘,猛攻新动能”的“攻守道”组合拳,成功地在行业最艰难的时刻,稳据市场领跑者的身位。
东软的守与攻表现可圈可点。其“守”,稳固了根基,保证了现金流的相对安全;其“攻”,精准地踏准了AI和数据的时代脉搏,为其赢得了通往未来的门票。东软战略转型方向与行业进化趋势的高度吻合,是其能够“逆势登顶”的根本原因。
然而,正如任何伟大的变革都需要经历阵痛,摆在东软面前的智能化道路也是清晰而艰巨。
它也必须尽快向市场证明,其在AI和数据领域的巨大投入,能够转化为高效的商业化产品和持续的服务收入;它必须向客户证明,其领先的技术优势,能够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患者体验提升的实际价值。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需要能够定义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方向,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真正“行业标杆”。在这个智能化征途上,东软已行之过半、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