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27个省会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各城市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有了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些规划不仅涵盖了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还明确了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每个城市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阶段,制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蓝图。例如,一些沿海城市将重点发展海洋经济和港口物流,而内陆城市则更侧重于制造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此外,所有规划均强调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旨在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次规划的出台,为各城市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月13日,国务院批复了《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至此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批复。未来十年,这些城市的规模和定位已经明确,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蓝图基本明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这意味着国土空间规划将在国家政策统筹中发挥基础作用。各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显示,中央已给予各省会(首府)城市应有的角色和定位,预示着接下来国家资源将向哪些地方倾斜,政策将更突出哪些导向。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批复中对不同类型的中心城市进行了明确分类,这体现出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度思考和战略部署。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引擎,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批复中,省会城市广州被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杭州、南京被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兰州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太原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武汉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贵阳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银川、西宁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春、哈尔滨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呼和浩特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福州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此外,长沙为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南昌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济南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