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十五五’期间,国产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进口气增量可观,叠加低价LNG供应快速增长,2030年全国可供资源量57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约6%以上。
“预计‘十五五’期间,国产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进口气增量可观,叠加低价LNG供应快速增长,2030年全国可供资源量57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约6%以上。”在日前召开的2025天然气产业发展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予以相似预测并表示,天然气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能源,也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撑能源。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供应日趋宽松且价格下探,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未来,天然气在发电以及城燃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供应宽松价格下行
公开数据显示,国产天然气连续八年年增量超100亿立方米,2024年产量达2464亿立方米。其中非常规天然气表现尤其亮眼,产量突破千亿立方米,占比达45%,中国已成为北美之外全球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
同时,天然气进口能力显著增强,四大战略通道持续夯实,LNG接收站达32座,接卸能力较2020年增加5660万吨/年。当前进口来源国增至24个,多元供应格局不断巩固,为我国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多位与会专家提及我国天然气储运和调峰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国长输管道总里程达128万公里,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储气库38座,形成调峰能力266.7亿立方米,约占年消费量的6.3%。国能能源研究院预计,至2025年末我国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将突破300亿立方米,保持稳步快速增长,为天然气调峰保供和提高天然气产业韧性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市场供应趋于宽松,天然气价格预计下行。
国际燃气联盟副主席李雅兰分析指出,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正进入新一轮供应扩张期。现有LNG产能已超4亿吨,在建产能约2亿吨,预计到2030年全球LNG供应能力将突破7.1亿吨/年。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气价预计将逐步回落,长协LNG价格较“十四五”期间将明显降低。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资源与市场部副总经理沈悦表示,资源成本整体下移将传导至终端市场,管道气价格有望下降。“价格下行会刺激天然气市场重新迎来发展机遇,预计203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将突破5600亿立方米。”
气电将迎发展窗口期
在供应宽松、价格下行的新格局下,与会专家对天然气发电“寄予厚望”。
李雅兰指出,当前全球发电结构中气电占比达22%,而中国仅为3.2%,差距显著也意味着潜力巨大。“气电因其灵活、低碳、稳定等特点,可在电力系统中承担基荷与调峰双重角色,尤其适合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燃气轮机启停迅速、调节灵活,年启停可达300次以上,这是煤电机组无法比拟的优势。”李雅兰说,“预计未来全国气电装机有望增至5亿千瓦,在保障电网安全、提升绿电比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李雅兰补充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表示,燃气发电的调节和容量支撑价值将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而愈发凸显。但也要注意气电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在经济性层面仍面临挑战。
不过,气电作为“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的配套调峰电源具有多重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基地绿电外送率、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绿电绿氢等新能源消纳,还可以降低电网碳排放。
城市燃气消费仍有增长空间
李雅兰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市燃气消费量为628亿立方米,2020年增长到1246亿立方米,五年增幅高达98%。“十四五”前四年增幅仅为15.4%,同期工业用气和发电用气增幅分别是43%和45%,远高于城市用气的增长。“不可否认,城市燃气的发展从‘十三五’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十四五’的平缓发展阶段。”
城市燃气消费量“十五五”期间是否还有增长空间?
“我们选取重庆、苏州、上海、天津等GDP排名前12的城市数据,研究发现,煤炭在这12座城市能源结构中的分量依然不轻,仍有3.2亿吨左右的煤炭消费,‘煤改气’存在很大空间。”李雅兰分析说。
“目前这12座城市的天然气消费量总计约1100亿立方米,整体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为15%。如果把占比从15%提高到23%的全球平均水平,这12座城市至少增加约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增幅51%。”李雅兰补充说,“这12座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也是城市燃气发展最成熟的城市,天然气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放大到全国694个城市,燃气发展的潜力可想而知。”
当前,城市燃气公司对市场前景似乎较为“焦虑”,他们既要承担因进口气价格倒挂产生的亏损,又要担忧天然气被新能源发电所替代。
有燃气企业人士指出,城燃企业正面临安全投入增大、老旧管网改造任务重、技术研发滞后等现实压力。尤其在经济性方面,上游气价虽逐步市场化,但下游顺价机制仍存在“肠梗阻”,不少城燃企业承担巨额亏损,影响再投资能力。“‘十五五’期间应全面落实顺价机制,回归天然气商品属性,同时强化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