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回归,什么时候能到家呢?
大家好,我是孙少睡,这是我的第416篇楼市文章。
2025年的上海楼市其实开头势头非常好,从2024年底开始就显示出很顽强的生命力,让很多人开始慢慢重视起来。
除去1月份是传统的淡季之外,从2月开始,上海也出了一些推进的措施,比如针对临港、张江等五个重点区域,把非沪籍人才的社保门槛从5年降到了3年。
市场也给了很积极的反馈,张江嘛,码农还是很有钱的。克而瑞数据,政策后的第一个周末,重点区域的到访量环比激增近80%。
这口气一直撑到了3月。当月,上海二手房的成交量定格在21300套。彻底爬过了2万套的荣枯线,市场觉得能松口气了。
这种势头,大家都觉得会继续。但不成想,这2万多套的成交里,超过六成的交易要么是房东自砍15%以上,要么是总价在300-500万的刚需。
说白了,就是大家依然没有放开手脚,犹犹豫豫不敢上。可是这些卖家,明明是上海最优质的那群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上海楼市4月的成交量迅速回落到18100套,5月进一步滑到17500套。夏天到了,淡季来了,整个市场就基本躺平在16000套的水平线上。
政策的涟漪,在证明了楼市的冰冷之后,就彻底消失了。
成交量萎靡的同时,二手房的挂牌量却打了鸡血,疯一样往上冲。链家数据,到8月初,上海二手房挂牌量已经突破了20万套。
两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10万。
20万套待售房源,悬在1.6万套的月成交量上。贝壳研究院的答案是,平均成交周期从去年的180天拉长到了245天。
一套房子从挂牌到卖掉需要8个多月。时间成了所有卖家最恐惧的元素。245天,不知道又有多少二手房要挂出来。
以前大家都说北京折叠,最近这个月北京房价疯狂补跌的时候,上海的房价除了陪一根,也有自己的倔强。
陆家嘴一套一线江景房,挂了8个月,最终以低于22年高点12%的价格成交。徐汇滨江一套次新大平层,挂牌价从5200万调到4600万,三周成交。
最近王思聪那个楼,1.2亿自降到6100万才成交。腰斩,实实在在的腰斩。可是新楼还是不停在往外卖。
上海的豪宅,流动性不大,但还在。依然是用来对抗不确定性的硬通货。克而瑞数据说,上海上半年3000万以上的豪宅成交甚至还微增了5%。
但流动性的另外一部分,是外环外大面积的冰封。宝山顾村一套曾经能卖550万的房子现在成交价380万,这还是挂了10个月之后的结果。
嘉定新城,一套房子挂牌价从320万降到280万,带看了30多组客户,依然无人问津。
二季度,外环外房价环比跌了2.1%,当时内环内刚跌到0.6%。房价的下行正在沿着环线逐级传导。
之前市区跌老破小,现在老破小暂时稳住了,次新房开始补跌了。下一环,不知道会不会是新房。
大家确实信了这个邪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居民部门的长期贷款已经连续三个月净偿还。
难道是普通人突然有钱了吗?不是,是恐惧压倒了贪婪。宁可砸锅卖铁,也要降低负债。
二手房的平均议价空间从去年的5.2%,扩大到今年的9.8%,但是等等党还是不肯下手。
法拍环境不说了,中指研究院数据只给了新增拍品2191件,同比下降了42.5%,体感差距太大,我懒得讲。
最后是租赁市场。诸葛找房的数据说,7月上海平均租金同比下跌了4.5%。一些长租公寓甚至开始签约一年送两个月。
1.8%的租金回报率甚至跑不赢国债,就像炒股一年只能保本,你说你花时间花精力炒它干什么呢?
思来想去,2025年的上海楼市没有奇迹,只有常识的回归。以前吃的太饱了,现在饿一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