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了硅谷最大的“不能说的秘密”
创始人
2025-09-23 18:04:59
0

 

在旧金山,正在运行着一个中国模型,“这可能是硅谷最大的‘不能说的秘密’。”

 

与帕迪·科斯格雷夫(Paddy Cosgrave)刚见面,他就一面展示着他上一秒在DeepSeek上询问的问题一面解释,那些压根不做AI的公司,全在跑DeepSeek的本地化版本。“既然有它,谁还愿意掏钱去用OpenAI或Anthropic?”

 

帕迪·科斯格雷夫


帕迪·科斯格雷夫是Web Summit(全球网络峰会)的CEO兼创始人,Web Summit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峰会,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科技活动之一,至今已经创办了第16年,见证了多次科技浪潮的涌动。如今,这个全球科技峰会已汇聚了超过 100 万名与会者,特斯拉创始人兼CEO马斯克、OpenAI创始人山姆·奥尔特曼、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黑石集团联合创始人苏世民、美国最大风险基金之一凯鹏华盈的合伙人Mood Rowghani等都曾是这个峰会的演讲者。

 

Web Summit现场


我们在张江科学城对面的希尔顿酒店简短会面,他刚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帕迪·科斯格雷夫的中国行密集而紧凑,上周他在北京、广州、深圳,这周飞到上海,接下去还有杭州的行程——他恨不得把中国最具创新动力的城市都跑个遍。

 

在许多场合,帕迪·科斯格雷夫都称AI的科技竞赛中国将超过美国,这不仅取决于核心期刊的高引数据,还包括了硅谷大量公司中华人员工的数量。“即便在美国,新冒头的 AI 初创骨子里也‘很中国’。”帕迪·科斯格雷夫说。

 

谈话发生之时,全球的风险投资和资本疯狂向AI涌入,在这个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十亿、甚至百亿的独角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千万甚至上亿的年经常性收入,这在过去难以想象。“这是AI时代的红利。”许多投资人如是说,只要产品出来就有人用,就能产生收入。

 

我们聊起Lovable——这家欧洲增长最快的AI独角兽,在8个月的时间里达到了1亿美金的年经常性收入(ARR),这个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变成独角兽Cursor,这一次的WebSummit,Lovable的联合创始人Anton Osika也将作为演讲者之一。帕迪·科斯格雷夫说,即便如Lovable这样的欧洲公司,内部的文化是“997”——“他们认定,想跑赢中国人就得比中国人更拼。”

 

除了AI,帕迪·科斯格雷夫说,中国的下一波浪潮肯定是软实力。他兴奋地展示了在深圳看到的一家文创店,那是一家制作中国传统香薰的品牌。

 

这趟来中国,帕迪·科斯格雷夫还有另一个任务——买Labubu,他前不久与Scale AI的创始人Alexandr Wang聊天,这家数据标注公司在前不久接受了美国科技巨头Meta143亿美元的投资,Alexandr Wang也加入了Meta。在与Wang的聊天中,帕迪·科斯格雷夫说,他们除了聊各自的生活,Alex告诉他自己收集了多少个Labubu的盲盒。“我可不能空着手回爱尔兰。”帕迪·科斯格雷夫说。

 

“去中国看看吧,那里正在突破几乎每一项技术的边界。”在浦江论坛的演讲上,帕迪·科斯格雷夫说。

 

“DeepSeek刚出来那会,几乎整个旧金山(企业)都在用它”

 

虎嗅:生成式AI发展至今,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中国AI公司是什么?为什么?

帕迪·科斯格雷夫:DeepSeek,它完全免费,你知道吗?他们居然真的用它训练出了模型,而且成本仅为西方模型的一小部分。性能更优,价格更低,简直令人惊叹。没错,它在各个层面都震撼了西方的根基。哇,这到底是什么?

 

Deep Seek刚出来那会儿,到整个2月份、3月份,几乎整个旧金山(的企业)都在用它。甚至那些压根不做AI的公司,全在跑DeepSeek的本地化版本。既然有它,谁还愿意掏钱去用OpenAI或Anthropic?这可能是硅谷最大的“不能说的秘密”。

 

他们悄悄在本地部署了一份,神不知鬼不觉——客服、后台,全跑在 DeepSeek 上。既然成本低到尘埃里,又何必再去给别家送钱?

 

虎嗅:你也每天会用吗?我以为你会常用ChatGPT或者Claude。

 

帕迪·科斯格雷夫:我认为DeepSeek更胜一筹,我宁愿用 DeepSeek,至少给我一丝“不那么透明”的安全感。

 

虎嗅:你之前说过,中国在这场AI竞争中会胜出,这个判断基于什么?

 

帕迪·科斯格雷夫:我记得早在 2017 年左右,彭博做采访,问我觉得哪家美国 AI 公司能最终胜出——那会儿压根没几家像样的。我答:AI领域胜出的公司,取决于几家尚未诞生的中国公司。对方一脸“怎么可能”。

 

理由很简单。翻开顶级 AI/ML 期刊的引用榜,中国学者的高被引论文一路陡升,欧美却近乎横盘。科研是产业化的先行指标;谁在今天产出最多顶尖研究,明天就最可能把成果变成商业化的创新案例。

 

如今看来,剧本正按页码走。即便在美国,新冒头的 AI 初创骨子里也“很中国”——打开硅谷公司的人才花名册,最常见的那一栏国籍,写的并不是 American,而是中国。

 

AI 终将像电一样,以近乎零的边际成本普及。

 

真正稳赚的是提供“电网”的公司——算力、带宽、存储、能源。模型再惊艳,本质只是一只数学筛子:把数据倒进去,靠统计规律漏出推断。数学公式没有国籍,也注册不了专利;只要算力管够,任何团队都能复现、压缩、蒸馏,把别人的“秘方”还原成自己的“家常菜”。于是越往后,模型拼的是规模、价格、服务,壁垒会越来越低。

 

世界各地总会有公司赚到一些钱,但我认为长期来看,能值几百亿(美元)、几千亿(美元)的公司不会太多。美欧在AI领域存在明显的泡沫,未来几年,许多富豪将损失惨重。

 

美国对华实施的芯片及相关组件出口管制,甚至强制全球供应商跟进,使得大批中国初创企业在与西方AI公司竞争时,如同单手应战。即便如此,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企业仍绕过可获硬件的限制,取得令人瞩目的突破——类似例子还有不少。

 

一旦中国初创企业能够充分获得全球顶尖的半导体、最好的GPU,局面将更加精彩;而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因为这些芯片未来也将在中国本土制造。

 

“想跑赢中国人就得比中国人更拼”

 

虎嗅:你接触了许多创业公司,欧洲的公司、美国的公司和中国的初创公司,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一场AI浪潮欧洲也跑出了非常不错的公司,比如Lovable。

 

帕迪·科斯格雷夫:Lovable 内部的文化是“997”——他们认定,想跑赢中国人就得比中国人更拼。于是干脆 997,我估计中国团队下一步会升级到“998”,凭空再挤出一天来。

 

若说差异,其实谈不上:大家都在最前沿猛冲。不过最近几个月,无论中西,都开始意识到 LLM 和 Transformer 的天花板。西方学界早有人预警,比如 NYU 那位把 AI 公司卖给 Uber 的教授,四年前,在 Web Summit ,乔姆斯基(虎嗅注: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断言“堆算力、堆 GPU、堆数据”的边际收益必将递减。当时没人听,还嫌他唱衰。结果上周《纽约时报》上他直接撰文放话:“老子早说对了。”

 

中国估计也会经历类似心路历程:一开始进步神速,大家半年等一款新模型,以为离 AGI 又近一步,结果改进只是“还不错”,谈不上“石破天惊”。所以,即便中国 AI 公司更可能最终称雄,我也不认为我们离所谓的通用人工智能更近了多少——眼下不过是些有趣的应用,距离 AGI 仍是原地踏步。

 

虎嗅:从 2009 年创办 Web Summit 至今,你经历了移动互联网的科技浪潮、AlphaGo激起的创新,这些过去的科技浪潮和这一次的AI浪潮是否有一些不同?具体在哪里?

 

帕迪·科斯格雷夫:首先是速度与资金规模史无前例。西方初创公司拿到的估值、融资额、ARR(年度经常性收入)都创下纪录。1 亿美元、2 亿美元、8 亿美元——因为采用速度太快,能力看起来太震撼。

 

但就在这几天,OpenAI 公布的新数据却显示:企业端的日活似乎在下滑,个人对 ChatGPT 的使用仍在攀升。最初企业一窝蜂“必须上 AI”,现在开始摸到这一代工具的边界。所以,我虽然看好个人订阅继续增长,但企业支出能否持续被打上问号。内部落地的大模型应用,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人类对有限性与终局命运一向着迷,科幻里机器超越并取代人类的末日叙事反复出现。自行车比人跑得快,拖拉机早已替代农田人力——每轮技术革命都有人惊呼“机器要统治世界”,几乎成了一种“宗教式”焦虑。只是这一次,浪头确实高得多。

 

“(中国AI公司)先走出去,气氛远比你想象的宽松“

 

虎嗅:中国很多AI公司都在出海,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帕迪·科斯格雷夫:可别忘了——美国初创去欧洲,会先把欧洲当成“另一个星球”;欧洲公司登陆美国,也照样觉得处处不一样。就算在欧洲内部,不同的欧盟国家也绝非“一个市场”:文化、法律、监管条条框框各不相同,瑞士这种非欧盟国家更是微妙。所以,对中国公司我有啥建议?——先走出去,别的再说。

 

DeepSeek、华为、比亚迪在西方年轻人心里掀起的冲击是实打实的。民调里看得清楚:35 岁以下越来越多把“中国”当成未来。

 

年轻人本来就是新技术的首批用户,如今又赶上对华免签,成群结队飞成都、飞深圳,夜里掏出手机一拍,评论区全在问“这是哪座城市?”——“成都。”——“成都在哪儿?”这种现场冲击力,比任何公关稿都管用。DJI 就是例子,西方根本拿不出能打的无人机,大家默认“除了大疆还能买谁?”

 

20 岁的大学生刷的是 TikTok 里的重庆夜景,他们心里的中国完全是另一版本。

 

所以,中国公司只管出海,气氛远比你想象的宽松。三月初我们在旧金山做活动,一票明星初创的 CEO几乎人手一份本地化DeepSeek——开源模型拖下来,客服、后台全跑通了。既好用又免费,干嘛还去给 OpenAI 交租?

 

虎嗅:这波AI浪潮中,跑出了许多年轻创业者,甚至辍学开公司,你怎么看?

 

帕迪·科斯格雷夫:说实话,我不吃“少年天才”这套叙事。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第一次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年龄是 42 岁——正好是我现在的年纪。媒体喜欢 19 岁高校辍学、一夜估值十亿美元的爽剧,观众也爱看,但平均值不会说谎。更稳妥的路径是:先钻进一家好公司,把行业摸透,把自己练成靠谱的领导,再出来单干——成功率反而高得多。

 

虎嗅:你见过一些年轻创业者吗?和他们聊过吗?

 

帕迪·科斯格雷夫:Alexandr Wang,Scale AI的创始人,Alex 就是典型——曾经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翁。

 

虎嗅:你们聊了什么话题?

 

帕迪·科斯格雷夫:我们聊了他收集了多少个Labubu的盲盒。

 

虎嗅:今年webSummit你最想邀请谁?

 

帕迪·科斯格雷夫:Labubu(泡泡玛特)的创始人。中国的下一波大浪潮肯定是软实力:电影、动漫、玩具、文化。你看日本就知道,日本最初先出口技术,70 年代后开始猛抓设计,把设计做成国家名片。


我家八岁娃听说我要去中国,第一句就是:“太好了,记得带个 Labubu 回来!”——他才八岁啊!我问他还有别的中国牌子吗?他想了半天:“没了,就要 Labubu。”这说明什么?中国的文化出口拐点已经到了。

 

我前阵子在深圳随手拍了一家店,他们做香水,那盒子精致得我怀疑人生——这工艺、这美感,放全球都是顶流,他们怎么做到的?文化这东西是“软”的,但一旦形成潮流,比硬件还猛。Labubu 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后面会跟出一整批中国 IP,年轻人会觉得“中国太酷了”,主动想飞过去看看——当年日本就是这样圈粉的。


文章标题:DeepSeek成了硅谷最大的“不能说的秘密”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3777.html

阅读原文:DeepSeek成了硅谷最大的“不能说的秘密”_虎嗅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