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基民柠檬)
这篇来聊聊冷热的问题,人是如何知冷知热的呢?有绝对的温度高低、感受到的温度高低,还有相对比较出来的温度高低。
绝对的温度高低
夏天30℃,春秋15℃,夏天比春秋热,这是绝对的温度高低。
资产的热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度量,但是跟自己的历史价格来比,或许是一个还不错的衡量角度。史上最贵不说是温度最高,温度也是比较高了。当然,资产的价格长期趋势一般都是往上走的,新高一般也没必要恐慌,但是纪录刷得太多,可能就需要注意了。
有趣的是,大家现在看各类资产、各种市场,会发现不少资产和市场都是在新高附近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股、黄金、数字币等。商人出身的大统领搅动了整个地球,但是过后行情是不错的,非常符合商人的利益的。不过“透支未来”“人为拔高”的质疑声音也是不断的。
感受到的温度高低
春秋季节,也是乱穿衣的季节,大家会发现街上穿什么的都有,除了出门前没看天气,差异的原因主要源于大家感受到的温度不一样。同样是18℃,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冷。而同一个人,对于不同地方的18℃,感受也可能不一样。
资产的热度,投资者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黄金,从100、200元一克走过来的投资者可能会觉得800元很贵,而500元才开始投资的可能觉得还可以接受。
再举一例,买白酒消费基金的投资者现在感受不到“牛市”,买科技尤其是抱着CPO和PCB的投资者,现在的感受可能是现在简直是在捡钱。当然,这是个极端点的案例,但是结构分化严重的行情,确实会让投资者的感受分化也很严重,从而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而作为投资者,要做的是尽量减少这种影响,但这非常困难,也是一种战胜人性的考验。
比较出来的温度高低
炎炎夏日,可能都在30℃以上,都很热,但是30℃和40℃差异是很大的,哪怕差1℃,也是有很明显差别的,从35℃的地方到30℃的地方,都是“避暑胜地”,这就是比较出来的温度高低。
资产的热度,也可以这么来比较。当大家觉得某类资产确实很热,但又恋恋不舍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转战相对便宜的其他市场。再比如说,最近A股市场,一些资金觉得CPO和PCB实在涨太多,又不舍得科技这个主线,就会挪移到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创新药等其他板块。
凉热确实是相对的,但是资金是不断寻找机会的,直到感受到风险降临,才会摒弃这种“相对论”。
那在资金主导的行情中,“相对论”就是法宝……虽然大家心里是有概念的,但是法宝也在“督促”大家认同,一味以内心的冷暖为准,在这种行情下会被外界的冷暖压得透不过气来,需要极为强大的内心。
以前柠檬君说过“如果信,请深信”,现在这就是“如果信,尽早信”“如果不信,不信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