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不良价值观调查!一些微短剧将女性刻画成花瓶和附属品
创始人
2025-09-22 15:02:46
0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这些作品中,部分创作者未能充分考虑到内容的价值导向,导致出现了一些不良价值观的传播现象。特别是一些微短剧中,女性角色被片面地描绘为美丽但缺乏独立性的“花瓶”,或是依附于男性角色的附属品,这种刻板印象无疑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贬低。

这种不良价值观的传播不仅限制了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性别角色的认知,还可能加剧社会上存在的性别偏见与不平等。因此,加强对此类内容的审查与指导,鼓励创作更多展现女性独立自主、多元形象的作品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提高公众对健康文化价值观念的认识,促进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总之,微短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应当承担起传递正面价值观、引领良好风尚的作用,避免成为不良观念滋生的土壤。





“妈妈,我每天不学习,成绩是不是照样可以变好?”

听到儿子小瀚提出的这个问题,安徽省宿州市的王女士心里一惊:孩子今年才上小学三年级,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经交流,王女士得知,小瀚在寒假玩平板电脑时刷到一部和学渣逆袭有关的微短剧:主角上课睡觉、不写作业,成绩在班里垫底,但他一直我行我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本“考试秘籍”,不用学习就能轻松考出高分。后来主角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受到同学们的追捧和老师、家长的表扬。受此影响,小瀚觉得学习是有捷径的。

“小瀚说他这个寒假刷到过不少微短剧,宣称努力学习是‘傻瓜’才干的事,成功者要么是天降馅饼,要么是出身豪门,踏踏实实做事的都没有好下场。还好我发现得早,及时告诉他这些微短剧的内容是虚构的、违背常识的,否则长此以往他的三观可能真会出问题。”王女士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观看一批微短剧发现,一些微短剧价值观导向偏差问题尤为突出,集中表现在金钱至上、不劳而获、暴力复仇、婆媳大战、小三上位、性别歧视等方面。

受访专家指出,这些不良价值观的传播,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亟待依法规范。建议“促管结合”,进一步强化对微短剧内容的引导,通过技术赋能、现金补贴、流量扶持等多种手段,激励创作者生产更多高质量作品;同时加强微短剧创作、审核或备案、传播、运营、反馈全流程管理和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引导观众自觉抵制低俗内容,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习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