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两年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办公文具龙头企业齐心集团(002301)近期密集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9 月 20 日,齐心集团公告控股股东以每股6.13元的价格向蔡晓玲转让 5% 股份,相较于前上一交易日9月19日的每股6.76元折价 9.32%,控股股东合共套现 2.21 亿元。
而此前两周,公司刚推出五折员工持股计划的草案,而受让兑现的要求之一是2025 年净利润同比翻倍或者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3%。这两项资本运作看似独立,实则折射出这家老牌文具大卖在家族股权梳理、业绩突围与团队激励之间的深层考量。
外界对齐心集团近期资本操作频频颇多关注,9月22日下午齐心集团将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南都·湾财社记者也通过投资者专线联系齐心集团,就股权折价转让所套现的两亿资金用途、及员工持股计划兑现的可能性做出咨询。
齐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两亿资金将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部分用于偿还股票质押的贷款、降低股票质押率。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标准,该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净利润已达8749万,而此前对净利润影响较大的商誉减值已于2024年集中扣除。
从深圳文具商到办公服务巨头
折价转让后暗藏家族股权调整
成立于 1991 年的齐心集团,从深圳本土文具贸易商起步,2009 年登陆 A 股市场,如今已发展为中国 B2B 办公物资服务和 SaaS 云视频领域的龙头企业。
其发展历程中,家族化特征显著 —— 实际控制人陈钦鹏家族长期主导公司经营,2010 年起通过成立专职直销团队布局 B2B 业务,先后服务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超 10 万家客户,构建起覆盖办公文具、MRO 工业品的 "一站式政企综合服务平台",2025 年品牌价值评估达 196.85 亿元。
此次股份转让的特殊之处在于受让方身份。公告显示,蔡晓玲是陈钦鹏已故弟弟陈钦发的配偶,而陈钦发生前持有的齐心控股股权已由陈钦鹏全部继承,并于 9 月 17 日完成工商变更。至此,蔡晓玲与齐心控股及齐心控股集团无股权关系或其他关联关系。
不过数日后,齐心集团控股股东又将5%的股份折让给蔡晓玲。这种时间点的衔接暗示,本次转让可能是家族内部财产分配的延续。尽管公司强调蔡晓玲与集团无关联关系,但 5% 的持股比例使其成为重要股东,既避免了股权过度集中,又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实现了家族资产的合规处置。
从价格看,6.13 元 / 股较市价折让 9.32%,控股股东借此套现 2.21 亿元。2024 年齐心集团净利润同比降 18.32%,去到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趋势继续、净利润再降 7.66%。
蔡晓玲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减持所获股份。尽管齐心集团解释套现的2.21亿元为 "自身资金规划需求"。业绩承压之下,外界依然对大额套现关注颇多。市场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家族股权继承后的税务安排、债务清偿或补充流动资金有关。但,业绩低迷时期的控股股东进行折价套现,外界声音里不乏担心。
激进激励:五折持股与翻倍考核的博弈
与家族股权调整形成呼应的是 9 月 6 日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根据方案,180 名核心员工可按 3.60 元 / 股的价格受让股份,仅为前 120 个交易日均价的 50%,三年摊销费用 3168 万元。
但高折价也伴随着高要求。据此前发布的草案,员工持股计划有两批次的年度考核,需分别满足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与个人绩效考核指标。根据2025、2026考核年度的考核结果,将持有人所持员工持股计划权益,分两个批次归属至各持有人,各批次归属比例为 50%。
第一个权益归属,公司层面需要满足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或者2025年净利润增长123%至1.4亿元。第二个权益归属,仍以 2024 年经审计数据为基数,2026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 8%或者2026 年净利润不低于 1.8 亿元。
这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的激励策略,直指公司当前的发展瓶颈。作为文具类目的知名品牌,"COMIX 齐心" 在亚马逊、沃尔玛等海外平台表现不俗,但国内 B2B 业务增长乏力。
数据显示,公司自 2023 年起陷入 "增收不增利" 困境,2024 年营收微增 2.69% 至 113.97 亿元,净利润却下滑至 6282.20 万元。核心问题在于传统办公物资采购增速放缓,而 SaaS 云视频等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齐心集团不仅净利润跌超7%,其半年度营业收入47.73亿元,也同比下降了4.49%。
2025年仅剩最后一个季度,第一批次考核即将到来。如此,压力将集中给到核心团队。这种激进设计背后,是公司希望通过利益绑定推动业务突破的迫切心态 —— 尤其在政府、央企等大客户采购预算收缩的背景下,需要团队在年底冲业绩周期挖掘新增长点。
双线操作的战略意图:短期纾困与长期布局
将两项资本运作放在一起观察,可清晰看到齐心集团的双重战略意图。对控股股东而言,股份转让既完成了家族财产的合理分配,又通过套现获得了 2.21 亿元流动资金,为可能的债务偿付或战略投资储备弹药;对上市公司来说,员工持股计划以较低成本实现了核心团队绑定,同时向市场释放业绩反转信号。
但这种操作也暗藏风险。一方面,9.32% 的折价转让可能引发股东对控股股东信心的质疑;另一方面,2025全年净利润翻倍或者营收增长的考核目标若无法实现,不仅激励计划失效,还可能打击团队士气。从财务角度看,在公司营利双跌的趋势下逆势翻盘,挑战不小。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业务结构转型。齐心集团曾凭借前瞻性布局成为 B2B 办公服务的标杆企业,2013 年起连续中标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亿元级采购项目,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数字化采购体系。但近年来传统业务增长见顶,新业务拓展缓慢,这家老牌企业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此次资本运作的效果,将取决于资金用途透明度与业绩承诺兑现能力。市场期待公司进一步披露控股股东资金规划细节,同时关注核心团队能否借助激励计划实现业务突破。对于齐心集团而言,这既是家族股权治理的关键调整期,也是业务转型的生死突围战。在办公行业加速整合的当下,双线操作能否实现 "1+1>2" 的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陈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