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第四届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闽江论坛在闽江学院举办。论坛以“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文化振兴”为主题,吸引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基层工作者参与,围绕传统村落保护、文化资源活化、社会治理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共谋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之道。
在大陆从事乡建乡创工作10余年,台胞王怡雯累计服务了14个乡村。她受邀来此进行主旨发言,同时期待找到一些经验做法。
“大陆强调‘修旧如旧’,台湾倡导‘空间再生’。一个讲究原真性,一个强调再语义化。这是文化路径的选择。”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巍巍带来了一场思想“拆解式”的演讲,题目为《从保护优先到活化优先——闽台古建筑保护理念差异及协同路径研究》。
这一议题触及王怡雯近年来工作的“痛点”。2023年,她参与了闽清县三溪乡百年油坊的乡村改造项目,面对怎么改、要不要拆等问题,她与基层干部、村民反复沟通协商,最终决定摒弃大拆大建,采用台湾团队擅长的低成本、小开发方式,仅以木结构点缀、引入光照设计和油茶科普展示,将油坊打造成兼具研学与文化传播功能的产业基地。“乡建最重要的还是人,要找到文化、产业与人的结合点。”她说。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尹茂祥则聚焦台湾乡村社会结构。他说,台湾乡村不仅承担着农业功能,更是生态与文化的承载体,宗族、人情、信俗在台湾乡村依然深入人心。
20日下午,论坛还设置了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两岸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三个子论坛以及“乡村宜居宜业·青年共建共创”青年论坛等多个环节。21日,与会嘉宾将前往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闽台乡建项目考察,进一步交流经验、对接合作。
本届论坛由闽江学院主办,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承办,中评智库基金会、闽江学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协办。(记者 唐蔚嫱)
上一篇:伊朗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