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ETF炼金师)
中概互联作为一个独特的投资领域,近年来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自三年前的泥泞低谷以来,该板块不仅没有让长期关注的投资者失望,反而在市场的重新审视中实现了近47.77%的涨幅,这一过程是对认知、策略与信念的深刻考验。
在2019年,中概互联的股价经历了一场显著的下滑,许多投资者对未来感到失望,甚至面临放弃的念头。在这一背景下,曾发表过《中概互联刮骨疗伤,3年不够?我等你5年!》的观点,阐释了这一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后续两年中,政策的收紧、市场的退市压力以及经营环境的恶化,让中概互联的前景一度黯淡。然而,尽管遭遇内外夹击,投资者依然坚定信念,形成了自嘲的“丐帮”,坚信行业终将复苏。
2023年初以来的市场表现证明了这一信念。根据最新数据,自2025年初至今,中概互联网ETF(代码:KWEB)上涨了47.77%,恒生互联网ETF(代码:2822)和恒生科技ETF(代码:3080)分别上涨了45.08%与41.44%。这一反弹的背后,既是市场对中概互联价值的重估,也是对其长期潜力的认可。
在最艰难的时刻,曾有投资者询问中国互联网是否会整体衰退,基于当时严峻的市场环境,回答是“建议把手机关掉48小时试试”。在此期间,腾讯)、阿里巴巴(09988.HK)、美团(03690.HK)等企业已深深融入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个别公司可能面临挑战,但整体行业的消失并不现实。尽管市场情绪低迷,监管却在不断加剧,投资者依然坚持认为,人工智能的浪潮将会推动产业的深刻变革,中概互联作为核心指数,必将承担重要角色。
从历史数据来看,基准利率的变化对科技行业的估值有着重要影响。在过去几年,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成长性资产普遍承压。2023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再次议息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这一政策的转变,标志着金融环境的趋向宽松,为互联网等成长型行业的估值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国内市场,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货币政策保持积极,整体环境的改善为中概互联的估值提供了良好的支撑。2020年疫情后,全球大规模的货币宽松使得科技和互联网资产迅速回暖,经历了辉煌的上涨期。尽管利率只是催化剂,但在基准利率转变和企业盈利逐步改善的背景下,未来投资的胜率将显著提升。
针对中概科技行业,采用市销率(PS)进行估值是较为合理的选择。近年来,中国互联网50指数的PE(市盈率)经历了波动,最低曾达到15.18倍,目前PE为21.65倍,接近近10年的18.25%百分位,显示出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而市销率PS的走势同样值得关注,当前PS为3.04倍,较早前的1.44倍实现翻番,显示出行业的复苏潜力。
与此同时,通过横向对比,当前中概互联的PE为21.65,分位于18.25%,相较于恒生科技(PE=24.67)和恒生互联网(PE=23.11),中概互联在全球同类成长板块中依旧具有较好的估值优势。这一切表明,中概互联的估值依然处于“正常偏低”的阶段,建议投资者继续耐心持有,勿因短期波动而盲目调整。
在投资中,安全边际和仓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经历了剧烈波动之后,投资者在选择行业指数时,需要评估风险,适度分散持仓以降低整体投资风险。若对中概互联没有足够的认知,切勿盲目介入,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感与警惕,构建适合自身投资风格的策略框架,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