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迅股份IPO:柯氏父子“夺权”上位,表决不足3成,与实控人配偶曾任
创始人
2025-09-19 15:45:02
0

来源:财闻工作室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迅股份”)正在冲刺科创板IPO。作为光通信电芯片领域参与者,优迅股份”可借AI数据中心建设红利拓展市场,但公司IPO文件暴露的系列问题却让其上市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公司创始股东内斗长达15年,毫无技术背景的柯氏父子上位实控人,却面临表决权不足3成的控制权稳定性风险。公司还涉及与实控人配偶曾任职单位的委外研发和业务往来问题。叠加业绩先降后升但毛利率连续两年下滑的经营压力,多重问题共同考验着其上市前景。

1、柯氏父子15年“夺权”:原创始人出局,非技术背景掌舵芯片企业

优迅股份成立于2003年。彼时,技术专家PingXu(徐平)以技术作价持股60%,任实控人兼总经理,全面主导技术与产品开发;柯炳粦(柯腾隆之父)任董事长,仅负责融资与日常管理,持股12%,话语权有限。

2007年起,因技术突破、产品市场化及盈利不及预期,徐平(坚持长期研发)与柯炳粦(侧重短期盈利)的经营理念分歧公开,控制权之争启动。2009年3月,董事会决议实行“柯炳粦负责制”,其接管经营管理权并调低徐平薪资,成为内斗关键转折——尽管2013年徐平不再实质任总经理,公司仍名义认定其为实控人。

徐平曾两度反击却未果:一是另立企业竞争,优迅股份以“侵害商业秘密”起诉并胜诉;二是借剩余股权在董事会投否决票,导致2016-2020年四年间三年未开董事会,决策停滞。直至2020年柯炳粦通过OA系统掌控核心审批,才彻底巩固实际管理权。

2019年双方股权差距缩小(徐平24.75%vs柯氏父子22.25%),2022年内斗收官:董事会聘任柯炳粦兼任总经理,追认其代职行为合法;徐平无偿转让4%股权给柯氏控制的持股平台,不再直接持股,仅通过配偶平台控制6.5%表决权;至11月,柯氏父子合计控制表决权26.25%,正式成为实控人。

值得关注的是,柯氏父子并无芯片行业背景:70岁的柯炳粦曾任职厦门大学法律系、兼职律师,长期做商贸咨询;柯腾隆此前仅从事市场销售,加入公司后未参与技术工作——非技术背景实控人掌舵芯片企业,引发市场对研发方向稳定性的质疑。

2、控制权隐忧难消:实控人表决权不足3成,发行后稀释至20.35%

尽管柯氏父子“夺权”成功,但优迅股份股权分散问题并未解决,实控人控制权稳定性成监管焦点。

截至2025年9月,公司无控股股东,柯炳粦、柯腾隆父子作为共同实控人,合计仅控制27.13%表决权,不足三分之一。且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出具了“不谋求控制权”承诺。

IPO发行后,实控人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至20.35%,低于绝对控股红线(30%以上)。

对此,优迅股份在招股书中坦言:可能出现公司控制权被第三方收购或其他影响其履行公司决策权和控制权的不利情形,存在一定的控制权变更风险,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及人员管理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多重因素还加剧了不稳定性风险:公司股东圣邦股份、远致星火、陈涵霖、萍妮茹投资持股与实控人相近,存在“联合制衡”可能性;非独立董事中实控人提名席位仅2/6,治理话语权弱;徐平虽退出直接持股,但通过配偶间接控制部分表决权,不排除“干预经营”隐患。

3、与实控人配偶任职单位交易:委外研发+业务往来引监管追问

据问询回复披露,优迅股份与“实控人配偶曾任职单位”的交易及研发合作,因涉及关联关系属性,也引发了交易所的问询。

根据首轮问询回复文件,报告期内,优迅股份累计发生委外研发费用超2100万元,各期金额分别为364.61万元、628.28万元、809.71万元、397.91万元,主要合作方包括“合作单位D”及多所高校,部分款项采用预付方式结算;与此同时,实控人配偶在报告期内分别在讯芯及合作单位D任职。

从业务往来看,双方交易明确:公司与合作单位D的交易从2023年166.04万增至2024年473.58万,2025年上半年214.61万,规模逐年扩大;仅2022年与讯芯电子有单次交易,采购芯片56.5万。

据问询回复披露,合作单位D是高校教师创业企业,核心人员有资深芯片设计经验。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优讯股份委托合作单位D处于执行中的研发项目——车载LiDAR系统高速ADC芯片技术开发,合同含税金额880万元,合同期限为2023年6月至2026年9月,共39个月,月均金额约23万元;项目包括两次流片,报告期内委外研发费用583.53万元。另外一个项目——高动态性能数模转换器芯片开发项目合同金额300万元,合同期限2024年8月至2025年12月,总计16个月,月均金额约19万元,报告期内委外研发费用165万元。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优迅股份对合作单位D的应付账款分别为15.09万元、206.62万元、239.19万元。

但结合实控人配偶任职背景,上交所要求:结合委外研发项目资金支付及成果交付过程、后续量产转化情况、是否与发行人的研发项目或经营活动直接相关,进一步说明委外研发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

对此,优讯股份在问询回复中解释称委外研发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研发布局的效率”。报告期内,公司与合作单位的合作背景、合作内容清晰,相关委外研发具备合理性。同时,报告期内主要委外研发项目定价依据清晰,公司委外研发具备公允性。

4、业绩波动明显,毛利连续两年下滑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优迅股份的营收规模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2022年营收为3.39亿元,2023年同比下滑7.65%至3.13亿元,2024年则回升至4.11亿元。归母净利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2022年为8139.84万元,2023年同比下降8.02%至7208.35万元,2024年小幅回升至7786.64万元。

对于2023年营收与利润的双降,优迅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3年营收、利润的下滑主要是因行业转向收缩状态,部分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受到下游客户库存及终端运营商建设节奏放缓的影响,相关产品的采购数量有所下降。

从具体产品销量来看,2023年优迅股份核心产品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量为8266.58万颗,同比下降3.04%;限幅放大器芯片(LA)销量477.43万颗,同比下滑16.87%;激光驱动器芯片(LDD)销量仅116.73万颗,同比降幅高达53.37%。

进入2024年,受益于运营商对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推进,“千兆+FTTR”连接技术的普及带动了市场需求回暖,优迅股份相关产品的出货量随之增加。其中,跨阻放大器芯片(TIA)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33.17%,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量也实现了27.88%的同比增幅,成为营收回升的重要支撑。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尽管2024年销量、营收与利润均释放出复苏信号,优迅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持续承压,已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毛利率为55.26%,2023年降至49.14%,2024年进一步减少2.39个百分点,跌至46.75%。

深究毛利下滑的原因,主要源于“成本上升”与“售价下降”的双重挤压:

从成本端来看,优迅股份的核心采购物资包括晶圆、封测服务等,2022年至2024年的原材料采购费用分别为2.86亿元、1.62亿元和3.52亿元。受采购产品结构调整、美元汇率上涨以及部分晶圆厂商提价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晶圆的平均采购单价持续走高:2022年为6815.7元/片,2024年已升至9555.07元/片,三年间增幅约40.19%。

而在销售端,优迅股份主营业务产品的平均售价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单价从2022年的2.66元/颗降至2024年的2.49元/颗。此外,限幅放大器芯片(LA)、激光驱动器芯片(LDD)、跨阻放大器芯片(TIA)三类产品的售价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这意味着,优迅股份2024年的业绩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压缩自身盈利空间为代价实现的。

对此,优迅股份在问询回复中也明确提示了关于“经营业绩波动或下滑的风险”:若未来受到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等负面因素影响,极端情况下可能面临上市当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超50%,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

EBD

声明:本文均根据招股书、交易所问询材料、媒体公开报道等公开信息撰写。相关论断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