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手机起的名字,是怕我买到对的吗?
创始人
2025-09-19 08:05:15
0

 你,会挑手机吗?


看到这个问题,估计有差友会直接翻白眼 —— “开玩笑,我混迹数码圈多年,一路从诺基亚滑盖机用到折叠屏,天天凌晨零点雷打不动看差评公众号推文,还能不懂怎么挑手机???”


先别急着划走,我在这里给大伙儿出个题 —— 下面这几台手机,如果不查参数只看名字,你能说出它们的定位差在哪么?



估计这会儿已经有人开始挠头了......


这也是托尼最近特别想跟大家吐槽的一件事 —— 很早之前,我们买手机很简单,只要看下机型名称,就能知道这台手机大概处在什么档位。


比如大哥叫 Pro,二哥叫 Plus,不带任何后缀的就是小弟,如果是半代升级,就在名称后面加个 “ s ”,主打一个简单,体面,讲武德。



然而最近几年,各家厂商都开始推出多个系列的机型,比如数字系列、K 系列、X 系列、S 系列、Neo 系列、Play 系列、Note 系列......每个系列又细分为好几款不同型号的手机 ——


Pro 上面可能有 Pro+、Pro Max、Ultra、至尊版;下面可能还存在 x、i、R、T、SE、Turbo、GT、冠军版、燃速版、活力版、青春版等等机型......手机厂商几乎快把取名玩出花来。



更骚的是,这些后缀还能排列组合 —— Turbo 版不够 Turbo?那就来个 Turbo+ 或者 Turbo Pro,Pro 版不够 Pro?那就再来个 S Pro 或者 GT Pro,你以为已经到顶,其实它还能再叠一层!


当然了,厂商这么做肯定有它们自己的算盘。


国内市场一年比一年卷,要是继续像苹果那样保持一年一更的节奏,就是自寻死路,为了覆盖更多价位段、满足游戏党、拍照党、续航党等不同人群需求,用机海战术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按理说,厂商给我们提供更丰富的选择,这本来是件好事,毕竟每个人的用机需求不一样,有人喜欢拍照、有人就爱打游戏,还有人特别在意续航,多些选项,总能让更多人挑到中意的。


但现实情况却是 —— 很多厂商用机海战术圈住了价位,却把选择的难题丢给了咱们消费者,本来咱们买手机,看预算跟需求很快就能锁定目标,现在倒好,光理清楚型号就得花大把时间。


关键很多手机,虽然型号不一样,但它们本质上就是 “ 套娃机 ” —— 换个壳( 可能壳都懒得换 )、微调下配置,再改个名字,就立马变成新机重新出道了,顺带还能清一波零部件库存。



比如之前我就发现这么个现象,一款手机发布后,差不多熬过半年新鲜期,厂商就会考虑掏出一台它的 “ 孪生套娃兄弟 ”,这手机配置,要么跟老大哥差不多,要么还偷偷 “ 瘦了点身 ”。


虽然它的价格,比当时老大哥的发布价还要便宜那么几百块,显得挺有性价比,看上去很香。



但别忘了,之前那台先出的手机,经过半年市场毒打,价格早就经过了几轮跳水,实际到手价很可能比这个新出的 “ 套娃弟弟 ” 还低,如果换做是我,从性价比方面考虑,肯定选择前者。


 而且某些情况下,这些名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之前我就差点在这块翻车 —— 比如在咱印象里,“ 至尊版 ” 这称号,怎么也得比 “ Pro ” 高半级,跟 “ Ultra ” 平起平坐才合理对吧?


但在某些厂商这边却压根不是这套逻辑,对它们来说至尊版跟 Pro 是平级,甚至至尊版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自家的 Pro 版,如果是不同品牌的机型,那它们的型号名就更没有参考性了。



当然了,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厂商、所有机型。


据我观察,在旗舰机这块,大家多少还是要点 “ 脸面 ”,名字和配置的对应关系相对清晰些( 毕竟价格和关注度摆在那儿,玩脱了容易翻车 ),但在中低端机型上,这种现象就比较常见了。


 为啥中低端成了 “ 命名套娃 ” 的重灾区?道理也简单 —— 这块市场盘子最大,价格最敏感,用户换机频率也相对更高。


厂商要在有限的成本里尽可能覆盖更多价格点、满足看似多样的需求,同时又想快速迭代保持热度、顺便清库存,“ 新瓶装旧酒 ” 或者 “ 微调改名 ” 就成了最高效( 也最偷懒 )的解题思路。


研发全新平台?成本和时间都耗不起,于是乎,“ 青春版 ”、“ 活力版 ”、“ 极速版 ”。。。各种马甲应运而生,本质上可能只是同一锅汤换了个碗盛,只要名字听起来够 “ 新 ”,总会有人买单。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对手机各项配置特别了解,很容易被名字带偏,当硬件同质化严重,卷影像、卷屏幕,卷快充,卷到边际效益递减时,名字反倒成了最容易制造差异化噱头的地方。


而个别厂商就钻了这个空子,用眼花缭乱的命名,把原本区别不大的手机,包装成满足细分需求的样子;又或者通过命名上差别,混淆它们在配置上的差距,这哪是给选择,分明是在添乱。


可能很多人之前都没意识到 —— 虽然现在手机选择越来越丰富,但是买手机的难度反而变大了。


如果想避开那些换皮套娃的坑、不被花里胡哨的名字带偏,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着参数一个个啃,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可能没啥,但对那些连内存和存储都分不清的长辈来说,就相当犯难了。


说到底,买手机本不该需要花太多心思研究,我们想要的,不过是在预算内选到合适的 —— 主打拍照就使劲堆镜头搞算法,主打游戏就把性能和散热做扎实,主打续航就把电池往大了整。


还是希望尝试能够少些套路、多些真诚,与其在型号后缀上玩排列组合,不如把更多精力用在提升产品体验上,毕竟,手机好不好用,后缀名称说了不算,用户的口碑说了才算。


图片、资料来源: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微博数码

ThisIsMax,[Max]手机芯片看不懂?简单了解他们的命名规则

-爱穿白鞋,Pro mini?Tubro+?现在手机型号都这么夸张吗!万字解析「手机命名的意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作者:托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