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见习记者 屈慧 深圳报道
9 月 17 日,“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W(02525.HK)股价略微回调,收盘报232.4港元/股,跌0.68%,总市值为356亿港元。
禾赛科技16日才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即录得收涨10%的成绩。
半个月“闪电”IPO,“科企专线”热潮将起
禾赛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激光雷达(LiDAR)解决方案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以及智能机器人领域。
禾赛也是港股首家通过“科企专线”上市的公司,同时还是近两年内首家从美股回港上市的中概股。
“科企专线”是港交所于2024年5月推出的专项服务: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专属通道,允许企业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依托该专线,禾赛在8月31日当天就实现披露上市申请和通过聆讯,仅半个月便完成所有手续上市交易,创下港股IPO审核效率新纪录。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递表、前置沟通、专班审核,但其实际上市周期并没有表面呈现的这么短,批得快只是一种“表面感觉”。
他还指出,禾赛是“科企专线”落地后的首批可复制案例,将带来“项目选择—路径收敛—节奏提速”的连锁反应,其首日股价走高也验证了“先导样本”效应。
此外,禾赛回归港股,也存在自身特定因素驱动:
其一,美股表现不佳:2023年2月,禾赛以19美元/ADS(1ADS对应10股普通股)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长期走低,2024年一度降至3美元以下。
其二,面临做空与监管风险:上市不到两年,禾赛科技便遭遇美国蓝鲸资本做空,被指未披露第一大客户(通用汽车旗下Cruise)流失情况、毛利率高于同行、突然盈利存疑等;此外,禾赛科技还两度被美国国防部列入在美营运的中国军事企业实体名单,给公司在美国的证券交易带来风险,目前禾赛科技仍就相关事项进行上诉。
▲图:禾赛(NASDAQ:HSAI)在美股长期坐“冷板凳”
“禾赛来港上市是为了对冲美股地缘与合规的不确定性,拓展亚洲本土产业链资金池,同时提升估值锚与流动性弹性。港股上市有利于禾赛纳入更多机构配置篮子与产业基石,分散监管与资金来源单一的风险。”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
受回港IPO消息刺激,禾赛美股股价近几个月持续走高,8月以来上涨57%,9月16日更新日期和数据收盘价达29.80美元。
关于中概股回归热潮是否将到来,黄立冲表示,禾赛案例对中概“回流潮”有示范作用,但暂不构成全面回归的拐点。禾赛的认购热度显示出科创链条资金热度高,但这更像“结构性窗口”:港交所18C政策聚焦“特专科技”,短期将利好智能驾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已商业化公司,但利好未必能外溢至传统互联网中概股。
近四年最大中概股回港IPO,认购169倍
作为特专科技样本企业,禾赛科技此次港股 IPO 录得高倍数认购。
根据禾赛科技9月15日公布的发售结果显示,公司新股公开发售部分购倍数飙升至169倍 。最终,禾赛以每股212.8港元的价格,发售1955万股新股,募资金额达41.60亿港元,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项目。
禾赛在招股阶段还引入六家基石投资者:HHLR Advisors(高瓴旗下机构)、泰康人寿、WT 资产管理、Grab(东南亚出行平台)、宏达集团及 Commando Global Fund ,六家机构合计认购金额达 11.5 亿港元。
IPO完成后,禾赛第一大股东仍为创始人团队,合计持股比例约18%。同时,通过同股不同权架构,创始人团队手握69%的投票权,确保了控制决策权。
此次IPO资金使用规划上,禾赛的重头仍投向研发生产:50%将投入研发投资,35%用于提升生产能力,5%用于业务发展以加速业务扩张,10%作为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公开资料显示,禾赛科技成立于2014年,由李一帆、孙恺、向少卿三位85后“海归学霸”共同创立。创始团队拥有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理工科学习背景,在机器人、光子学及物理学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
在天使轮至D轮融资期间,禾赛科技已先后引入博世、小米、安森美、美团、Lightspeed、高瓴、CPE及启明等多家产业链企业与知名资本,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与资源支持。
目前,禾赛科技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其中上海麦克斯韦研发智造中心于2023年12月投入试运营,专注于激光雷达的设计、测试及校准等关键环节。
位于杭州的赫兹工厂自2023年9月投入运营,2024年便实现160万台的设计年产能。到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达46.2%。目前,禾赛正扩建生产线,预计新生产线于2025年第三季度投入运营。
上半年实现盈利,激光雷达逐渐“白菜化”
高端激光雷达产品具备高精度测距、先进三维建模及强抗干扰能力,是终端产品实现三维环境感知的核心传感器,被誉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眼睛”。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激光雷达赛道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根据机构数据,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收入由2020年的3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7.6%。预计2029年将增加至1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1.2%。
目前,禾赛科技六成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ADAS市场。禾赛科技向《星岛》介绍称,公司已获得24家主机厂超120款车型的量产定点,客户包括某欧洲顶级主机厂、某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车企、理想、长安、吉利、长城、奇瑞、极氪、零跑、上汽奥迪、上汽通用、丰田旗下合资品牌、某科技生态巨头旗下智能汽车品牌等头部车企。
自2022年实现ADAS激光雷达产品量产后,禾赛业绩步入增长快车道。按收入计,禾赛科技是2022-2024年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
招股书信息显示,过去三年一期,禾赛激光雷达分别出货8.04万台、22.21万台、50.19万及54.79万台;对应净收入分别为12.02亿、18.77亿、20.77亿及12.32亿元;对应净利润指标逐步改善,分别为亏损3.01 亿、4.76亿、1.02亿及盈利0.27亿元。
不过,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平均售价却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约为每套2000美元、1100美元、530美元及360美元。产品价格持续下探也导致公司营收增速不及出货增速。
禾赛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孙恺在上市日敲钟仪式上表示,过去十年,凭借芯片化架构与自动化生产体系,禾赛科技将原本单价10万美元、仅限科研机构使用的激光雷达价格,进一步降至200美元,实现百万辆汽车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