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农村聚餐新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根据新规,农村地区的集体聚餐活动需要提前向当地食药监部门报备,并接受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查。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规要求聚餐举办者需确保食品原料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同时对厨师及服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对于聚餐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活动,还需聘请专业餐饮服务机构参与保障食品安全。
新规实施后,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欢迎,认为这有助于提升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水平,减少潜在的食物中毒风险。但也有部分人担忧新规可能增加农村聚餐的成本,给部分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尽管如此,多数人还是认为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愿意为此做出适当调整。此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泸州农村地区在食品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日,四川泸州发布了新的《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将于2月23日起实施。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规定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反对,认为“管得宽”,质疑“吃了一辈子的四季豆,酒席为何不能用了”;也有人支持,表示可以“规避风险”。
该《管理规范》适用于泸州市行政区域内单次聚餐100人以上(含100人)的农村集体聚餐监督管理工作,包括泸州市外乡厨在市内承办的活动。据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早在2020年8月,四川省就出台了《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上述高风险食品原材料。泸州市此次发布的《管理规范》是基于省级管理办法的具体落实,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细化。除了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也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这些高风险食品原材料。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陈红宇解释说,生四季豆或未完全熟透的四季豆含有皂苷毒素,进食后可导致中毒,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导致脏器功能障碍。此外,常见的有毒野生菌有数百种,仅凭个人经验很难准确判断其是否有毒。中毒潜伏期从半小时到数小时不等,最长可达6小时以上,且潜伏期越长,毒性越大。发芽土豆中的龙葵素和新鲜生黄花中的秋水仙碱也是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严重者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泸州市餐饮协会会长王晓林指出,在一些大型聚会或宴会中,不提倡使用四季豆等豆类食品原材料。部分餐厅为了追求烹饪后的四季豆颜色青翠好看、口感脆口,可能会在烹饪过程中时间过短导致未熟透,从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协会平时也在对餐厅进行培训,倡导不使用这些高风险食品原材料,即使一定要上这道菜,也要确保食品安全,不可一味追求菜品的美观和口感。
上一篇:跨越海峡的“小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