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抽成≠利润,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创始人
2025-09-18 11:04:29
0

近期,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


舆论普遍对此表示欢迎,但也有些网友说,27%的平台利润还是太高了。


平台利润真的有这么高吗?网约车平台真的是一个暴利行业吗?



对于网约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尤其是抽成议题,公共舆论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一连串的误解。


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乘客两端采取不同的计价方式,并通过价格和补贴机制来调节供需,这个计价的差值被称为“抽成”。严格说来,抽成这个表述并不严谨,多少有些情绪在里面,更准确的说法是“服务费”,涵盖了平台为维持交易撮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所收取的费用。


按照网约车抽成的命名逻辑,现代社会哪里没有抽成呢?传统商业、电商、银行等在经济中扮演的都是“中间商”的角色,他们的收入都是广义上的“抽成”。


甚至可以说,没有抽成,就没有现代世界。


但考虑到公众已经习惯了这个说法,抽成也就抽成吧。


对于抽成议题,公共舆论至少存在着两重误读。


第一重,将“抽成上限”误读为“平均抽成”。


近日,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课题组在多个省市进行了5417份调研,得出的抽成中位数为18.8%,多数司机的月抽成比例集中在18%至20%之间,超过25%的占0.25%,低于10%的司机占0.45%,还有0.059%的司机月抽成为负,即司机实际收入超过了乘客的实际支付。


而根据近日滴滴开放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的平均抽成为14%。


14%和27%之间存在着近1倍的差距,将这两者等同视之岂不是荒腔走板?


“抽成上限”为何与“平均抽成”有如此大的差距?以滴滴为例,滴滴抽成有高有低,也有很多负抽成,抽成会随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情况等条件变化而变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网约车平台采取的动态抽成机制,反映的是平台通过司乘价格和补贴精细化调节供需的结果。


抽成比率会因为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例如,司机返程回家的顺路单由于匹配意愿强,抽成比率可能较高;而在供小于求、极端天气下,抽成比率可能降至零甚至负值,平台通过补贴鼓励司机前往这些区域或在天气不佳时提供服务”。


再往下引申下去,就涉及第二重误读:将“平台抽成”等同于“平台利润”。


在一些人看来,网约车平台是一个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将其视为“撮合即可赚抽成”的轻资产模式,更通俗地说,就是“居中倒个手”。


而实际上,每一笔订单背后可能涉及十余项业务流程与服务保障,平台并非只是“信息撮合方”,而是承担了线上线下综合运营的基础设施角色。抽成不等于利润,平台抽成中的大部分资金通过补贴反馈给司乘,还用于包含了平台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保险与理赔、合规与税费等各项费用,维护服务生态。


平台要从抽成中拿出相当一部分建立补贴池,用于多种场景下的司机和乘客补贴。高峰时段的司机激励、天气不佳时的接单补贴、淡季或“无单”情况下的兜底补贴,以及各类司机福利。这些投入都需要从抽成中支出,而非直接转化为利润。


平台抽成更像一种“预收”,相当于其中一部分要通过司乘补贴、司机福利、司机保障计划等方式“返还”给司机。


打个比方,这类似于某种“二次分配”的“先集中再分配”,好处是既确保了司乘双方体验,又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但负面效应是:给平台带来了长期的误解。



有些人肯定还是要较真:你说了那么多也无法改变网约车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的事实。


很可惜,这只是“抛开事实不谈”的事实。


根据今年3月滴滴公布的年报,2024年全年滴滴实现营收2068亿元,经调整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43.3亿元,净利润12.6亿元。


粗略一算,经调整利润率只有2%,换算成净利润率只有0.6%,这是哪门子的暴利?


事实上,滴滴在2023年利润才首度转正,当年净利润不过5亿。而在2018年至2022年这5年时间里,滴滴分别亏损了150亿、97亿、106亿、493亿、238亿,统共亏损了1084亿元。


有人说了,滴滴一家的数据或许还缺乏代表性,那我们就来点代表性。


今年上半年,曹操出行净亏损为3.3亿元,如祺出行净亏损1.2亿元。2021至2023这3年间,曹操和如祺分别亏损了70亿和20亿元。


说到这里,谁还会觉得网约车是个暴利行业吗?放在几年前,恐怕资本市场一些人还认为这是一个巨亏行业吧。


网约车这门生意并不好做,是门脚底沾泥的苦活。



不排除还有人接着杠:网约车不赚钱又怎么样,网约车司机的收入这几年不是没怎么涨吗?平台抽成难道不要对此负责任吗?


我们先不急着给答案,有一组数据可以看看。


根据前述的调研报告,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7623元,在六类蓝领职业中(网约车司机、外卖员、货车司机、快递员、制造业普工、建筑工)位列第二。一线城市日均上线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收入为11557.1元。


报告里还有一句话:相比其他蓝领职业,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满意度较高。


很多人认为抽成是影响司机收入的主要因素,但事实上,还有两个权重更大的变量:单量与价格。


而从很大程度上而言,单量和价格并不取决于平台,而取决于市场。


平心而论,这两年的网约车市场并非春意盎然,不仅受制于经济大环境,还被“卷”得七晕八素。


从2023年冬天开始,全国有多地陆续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警示网约车运力已经饱和。


广州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日均订单量则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


车越来越多,自然会卷到网约车司机的收入。


网约车司机为什么越来越多?这就是另外一个过于宏大的话题了,我只能说,作为享誉全国的就业蓄水池,网约车默默承受下了这一切。


这个行业,真是被误解太久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 (ID:icereview),作者:艾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