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两国高层官员密集互动。9月9日,国防部长董军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进行视频通话;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
当地时间9月14日至15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这是中美之间第四轮贸易谈判,但前景并不乐观——原因很简单,美国缺乏最基本的诚意。
中美马德里会谈旨在解决双方长期存在的贸易分歧。据路透社报道,会谈内容涵盖美国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中美双方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问题、减少投资障碍、促进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
然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会谈后期的表态耐人寻味。他承认中美贸易协议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在技术细节和全面协议条款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并称中方提出了一项“非常激进的要求”。
谈判前夕,美国试图拉拢盟友向中国施压。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正向七国集团(G7)成员国施压,要求它们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和中国大幅提高关税。
特朗普甚至要求欧盟对中印加征100%关税。这一提议旨在迫使俄当局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但更多是为了增加美国在对华谈判中的筹码。
然而,这一企图遭到了美国盟友的冷淡反应。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市场依赖颇深,贸然加征关税可能损害其自身利益。
面对美国压力,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精准反制措施。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许可证要求,直接提高了美国高科技和国防产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还打出了农产品牌。2025年3月,中国对美农产品加征最高15%的关税,导致美国农民损失惨重,库存积压进一步加剧了特朗普的民意压力。
最令美国感到压力的是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反击。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美国之前禁止进口中国产的无人机及其零部件,意图卡中国无人机行业的脖子。但现实是,美国这一招成了回旋镖,最终扎到了自己的屁股上。
有美企高管直言,若不使用中国零件而使用美国零件,美制无人机成本将“整整高出100倍”。只有使用中国零部件和实现批量生产,成本才能下降。
这意味着美国无人机行业严重依赖中国零部件,若中国对美实施无人机零部件出口管制,美国该行业将面临严重危机。美国在又一个关键领域被中国“卡脖子”。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表现出“竞争与管控并重”的特征。一方面,美国继续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另一方面,在交易主义理念下展开美中谈判,避免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
但现在中美攻防形势已经发生逆转。美国制华招数几乎全部失效,中方在对美卡脖子方面的工具越来越多,美国对华依赖越来越大。
中国不再被动接受打压,而是敢于主动出击。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科技霸权只是纸老虎,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国际格局的判断出现值得重视的变化,“多极世界”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叙事中的重要词语。在多极世界中,中美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符合特朗普的意愿。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对中国的战略竞争。特朗普政府不会接受一个平等的多极世界,仍希望实现“竞赢中国”。鲁比奥曾表示,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危险的对手”。
中国需要冷静识变、积极应变,不断强化对中美关系的引导力和塑造力。在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主动、保持稳定、引导方向,将考验中国的战略智慧与执行力。
美国财长贝森特离开马德里会谈场地时对记者说:“我们明天早上再开始。” 但明天等待美国的,是一个已经变化的世界。
无人机成本高出100倍的现实只是美国高科技领域困境的缩影。中美贸易战开打五年后,中国不再仅仅是大豆和汽车关税反制,已经能在芯片、稀土、人工智能多个领域与美国抗衡。
全球供应链与中国紧密相连,任何针对中国的制裁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美国单极霸权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多极化世界不再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