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死亡率”为何出现误导数据?专家解读来了
创始人
2025-09-17 21:00:52
0

"80后死亡率"这个概念在某些报道中曾被提出,但其准确性受到质疑。实际上,这种表述容易造成误导,因为它可能让人误解为1980年代出生的人群的死亡率突然增加。然而,这样的数据往往没有考虑到人口基数、统计样本、年龄结构变化等因素。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任何特定年龄段的死亡率都可能自然上升。其次,统计数据通常基于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的数据,如果选择的时间段不恰当,可能会导致误判。最后,媒体或报告在传播此类信息时,有时会忽略背景和细节,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专家指出,正确理解这类数据需要全面考虑多个因素,并结合长期趋势进行分析,而不是仅凭短期数据得出结论。正确的解读和传播对于公众理解真实情况至关重要。




“80后死亡率突破5.2%”“80后的死亡率已经超过70后”……近期,网络上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数字引发关注,80后们更是提心吊胆。但随后相关消息被辟谣。




这一误导人的数据是如何算出来的?AI是否可能出现偏差?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数据引用不实、死亡比例与死亡率混淆




中新健康发现,此次大多数相关文章都号称其数据来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根据80后的“现存人口”和“总出生人口”计算,得到存活率降至94.8%,死亡率达到5.2%。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数据的漏洞。




首先是数据引用问题。网传文章所谓80后“死亡人数1100万”“现存2.12亿”并没有官方统计数据,所以在数据来源方面就引发质疑。




其次是死亡率的计算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死亡率的定义,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




由此可见,网传数据中出现了严重的概念混淆。




“死亡率是用千分率表示,而不是用1减去人口的存活率,不能将累计的死亡比例作为死亡率。”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李婷接受中新健康记者采访时说。




她表示,死亡率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实中会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模型或者是专业模型生命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调整,还会和多个其他数据源交叉比对,才能去评估死亡状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