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正成为一种新文化
创始人
2025-09-17 12:45:01
0

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做客中欧EMBA人文艺术讲座,与中欧EMBA校友同学分享游戏的力量——电子游戏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文化。


曾被偏见视为“玩物丧志”的游戏,如今却悄然重构了我们的精神版图和文化生态。当国家媒体集体聚焦《黑神话:悟空》,当全球游戏产值十倍碾压电影行业,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游戏了。


严锋教授引领我们穿过屏幕,观察游戏如何以它的独特性,映照并疗愈着现实世界的失序;又如何超越虚拟,触及温暖而坚韧的人类连接。这不仅关乎娱乐,更是一场塑造社会文化、连接孤独个体、提供精神能量的现代“旅行”。以下是严锋教授讲座内容的整理。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没有什么能阻挡游戏了


去年8月,我在大连参加会议时,接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电话,主题出奇一致:请我谈《黑神话:悟空》。一款游戏能引发国家级媒体的集体关注,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但作为一位玩游戏40余年的老玩家,我深知这种变化并非突然。上世纪90年代,当我第一次接触PC游戏时,便预感“新时代来了”。我在媒体撰写文章将游戏与文学艺术相提并论,提出游戏是一种新的艺术、新的文化现象在崛起,同时又能凭借技术焕发巨大力量,它是朝向未来的。谁掌握了游戏的力量,谁就掌握了未来。


如今看来,这一观点已被验证:2024年全球游戏产业产值4552亿美元,远超电影行业的383亿美元,差距不止十倍。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游戏对“人性+技术”的叠加利用,没有什么能阻挡它了。


游戏的核心要素


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提出,游戏是“在时空界限之内,在必需品或物质实用的范围之外,以某种可见的秩序,按照自由接受的规则进行的行为,基调是狂喜与热情”。这一经典定义揭示了游戏的核心要素:边界、秩序、规则与自愿性



我们用游戏的眼光看世界,会发现当下世界出现的问题——不讲规则,没有边界。而我们需要边界、秩序和自由接受,不是霸凌,不是强权。我用一句话来归纳,一切都是游戏文化。约翰·赫伊津哈也有一句话:游戏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


听上去很玄,其中最“离谱”的说法是,严肃的法庭也是“游戏”。人类之所以有了法律法庭,恰恰是走出丛林的标志。不依靠暴力,而是去遏制暴力,这就需要规则,需要时空界限,还要超越必需品或物质实用的范围。


以《俄罗斯方块》为例,其游戏目标表面上看是“消去”,但根本是要“活着”。“活着”有它的规则,如果玩家能集齐一行,就能以“消去”来延长生命。玩家在方块加速坠落的混乱过程中,不断寻找排列规律,通过即时反馈(消除行数)获得掌控感和愉悦。同时还有挑战,挑战是时间限制和不断加速。恰到好处的挑战,既纠正你的错误,也鼓励你的正确选择和成长进步。


简纳特·穆雷在《全息甲板上的哈姆雷特》中更深刻地指出:“《俄罗斯方块》是1990年代美国人过度辛劳生活的完美象征——永无止息的任务,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清掉过度拥挤的日程,腾出空间迎接下一波问题。”他把游戏的文化意义进一步提升了。


就像我今天把Email里的日程全部完成后,产生的快乐和玩俄罗斯方块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心理宣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过情绪的进化,当你挥汗如雨忙碌时是紧张且兴奋的,这种紧张是积极的紧张,是把内心中的现实焦虑排解出去了。


在游戏中最容易出现心流


在游戏当中,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一种内心的安宁。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心流理论”,完美诠释了游戏的魔力。他说,心流是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状态,伴随高度兴奋与充实感。


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讲述构成心流的要素: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目标明确


即时回馈


知行合一


浑然忘我


掌控自如


玩游戏的一看马上就明白,每一条讲的都是游戏。在游戏中最容易出现心流,但心流并不局限于游戏当中。


无挑战不游戏。游戏太简单,显得机械且无聊;难度太高,又带来挫折感。好的游戏设计,要在难度和你对它的掌控之间有一个平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亲密关系中,同样也是需要有些挑战和冒险,但同时又不能够让人无法承受。


目标明确和即时反馈很重要。以攀岩为例,攀岩有非常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要爬得更高,也别掉下来。在攀爬时,抓得牢不牢,支撑点是否安全,都在不断给你反馈。而攀爬的高度,会给你成就感。在你专注攀登的过程中,你是浑然忘我的。


知行合一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做到的,理论和实践怎么去结合?有一个领域,它天然是为知行合一打造的,就是游戏。


游戏中需要大量行动,不是坐而论道,不是空想,需要各种计划和全局考量,手眼协调,治大国如烹小鲜。玩游戏到最后,你的身体跟你的精神意志已经合二为一了。


202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文章《2020-2022年日本电子游戏对精神健康的因果效应》,是迄今为止对游戏最权威的一次维护,即适度的游戏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与心理困扰减少和生活满意度提高相关。不过,当每天的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后,这些积极影响趋于平稳。


疫情期间,我的生理和心理都很健康,这要感谢游戏,带给我积极的一面。


游戏中的“化身”会改变我们


虚拟和现实的关系,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许多人将“虚拟”等同于“虚假”,但游戏中的情感和社交无比真实。《动物森友会》在疫情期间风靡全球,玩家在虚拟岛屿上钓鱼、造房、举办婚礼,与远方朋友互通有无,建立起超越时空环境的交流和联系。


更深刻的是,游戏中的“化身”能反向影响现实行为:伊利诺伊大学的实验表明,扮演“壮汉”的玩家,其忍受痛苦的能力会增强;扮演“反派”的玩家,更倾向给他人分发辣椒酱而非巧克力。


在现实中,我们很难进入到他人内心,去成为他者;在游戏中却太容易了,这是游戏了不起的地方。在游戏中的化身成为我们的第二身体、第二人格。


为什么化身会改变我们,甚至改变我们的心态和行为,改变他人对我们的认知?心理学上,这叫做镜像效应或者反射效应我预期了你对我的预期,这个预期是通过我的化身来呈现的。


所以,大家要注意在虚拟世界中的一言一行和形象举止,它们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不可不信。


游戏化学习的新思路


传统教育常被诟病为“填鸭式”,而游戏化学习提供了新思路。游戏《我的世界》被北欧学校纳入选修课,学生通过在其中搭建历史建筑、设计电路等实践知识。


教育中最宝贵的是情境式教育,在现场的教育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何况这个场景还是孩子自己造的,这种认同感、主动性、参与感是前所未有的。好的游戏,永远能够真正发挥人的个性创造力和实现自我表达。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们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长,他们在绘画和创作故事等任务上的创造力就越强。相比之下,使用手机、互联网和电脑(电子游戏除外)与创造力无关。


现在很多游戏,都让你能去设计、改变、定制你所想要的场景和人物。游戏的发展不得了,传统作者越来越把创造的主动权交到传统玩家和观众手上。


游戏学者詹姆斯·保罗·吉在《游戏改变学习》中提出“游戏素养”概念,认为身处互动时代的人们,需要掌握六大素养:认识能力、决策能力、情感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


我在保罗“游戏素养”的基础上,又设计了新人类的文化技能,包括设计、管理、编程、共情、叙事、哲学和游戏:



游戏是一场旅行


我很喜欢的一款游戏叫《欧洲卡车模拟2》。在游戏中,你可以开着卡车穿越欧洲,体验风土人情。我在某游戏平台上,看到一位中国玩家写的游戏感想,非常感动:



这个玩家戏里戏外,真实虚拟,我特别认同这一段。真正玩家的心声,就是庄周梦蝶的境界。而今天的游戏,也变得越来越可感,越来越有具身性,也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现实。


到最后,我们发现游戏是一场旅行。传统的文学艺术也是旅行。在《千面英雄》中,作者约瑟夫·坎贝尔揭示了一个规律:很多电影、文学、戏剧的神话原型就是旅行。《星球大战》的星际远征,《指环王》的中土跋涉,《哈利·波特》的魔法征程——这些故事的本质,都是一场探索未知的英雄之旅。


在旅行中我们接受挑战,获得经验和成长。而游戏和旅行共享着探索发现、自我挑战、文化体验、沉浸体验、互动性和叙事性六个特征。



反过来,用游戏的眼睛看旅行,会发现打卡式的旅行是最糟糕的。我们需要过程化的旅行,真正体验性、沉浸性、心流性的旅行。


最后看一个关于旅行的游戏《死亡搁浅》,是小岛秀夫的名作。《死亡搁浅》曾因“送外卖模拟器”的标签引发争议。但当我们以“旅行”视角解读,它的哲学内核豁然开朗。


游戏开场于一个分崩离析的世界:互联网将人类虚妄地“连接”起来,现实中却充斥着纷争与隔阂。


游戏给出了解决方案:让孤独者通过“痕迹”实现间接连接。玩家在荒野独行时,会遇见其他玩家留下的梯子、充电桩、避雨亭。这些物品传递着无声的默契。


当你在旷野中急需一座桥,发现了前人留下的蓝图;当暴雨倾盆时,你躲进陌生人建造的庇护所——那一刻你突然懂得:虚拟的看见,却是一种真实的连接。


这种设计直指现代人的困境:社恐者畏惧直接社交,却渴望被看见。《死亡搁浅》让玩家以“建造者”的身份存在,你留下工具帮助后来者,也在他人的建设中获得慰藉,如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游戏中隐藏很深的秘密,也是它最积极的一面。


游戏是人生的旅行,是孤独者的人生旅行,是孤独者在这个断裂破碎世界上的人生旅行。游戏也让我们能在这场旅行中看见他人、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最终,我们不是孤单地看见一个更大的世界,而是看见一种连接和共同创造的可能。


游戏创造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时间、另一个自我、另一种生活。游戏通过探索可能的世界,让我们更好地协调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评判好游戏的标准也由此清晰:它是不是一场能让我们注入更多生命能量的旅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课程,作者:严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