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桃子酱,编辑:陆一鸣
金秋九月的阿勒泰,迎来了一场文学的“闪亮之夜”。
阿勒泰地区,是众人眼中的“北疆之北”,是“狂野的梦”和“山野的风”。2024年,根据作家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同名热播电视剧,让阿勒泰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一年之后,从南到北,飞越6000多公里,来自广州的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及其朋友们将岭南的暖风带到秋天的阿勒泰,在此举办“去辽阔处——阿勒泰·花城文学周”系列活动。而“闪亮之夜”作为这场文学盛会的主活动,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中国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在致辞中表示,他通过李娟的作品了解了阿勒泰,抵达阿勒泰之后,他更强烈地意识到,“世界很大,文学更大,因为文学能够让世界变小,而让我们长大。我们的世界是小的,我们的内心是大的。文学会让我们的内心更生动、更细腻、更柔软”。
从岭南到阿勒泰,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谢有顺生动地讲述了他的感官体验,以及不同地理空间带给文学的触动。他如此理解“去辽阔处”:看到阿勒泰的天空和草原,心胸变得开阔,视野被打开;凭借对文学回归辽阔、永恒维度的思考,我们由此重构世界观,完成一次“小小的悟道”。
当晚,到场的嘉宾还有新疆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和新疆作协副主席熊红久,阿勒泰地委委员、秘书长、宣传部部长蓝盛新,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赵江泽,阿勒泰地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广平,阿勒泰地区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德丽达·那比,以及主办方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南方传媒总编辑肖延兵,南方传媒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孙波、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还有石一枫、索南才让、黄灯、刘子超、刘大先、项静、陈培浩等文学名家,演员闫佩伦、阿丽玛,以及来自番茄小说、爱奇艺、小红书、财新创意、新周刊等平台的合作伙伴。
那些像星辰一样明亮的石头
这场“闪亮之夜”,由茅盾文学奖得主、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以题为《文学让普通的石头像星辰一样明亮》的演讲开场。
阿勒泰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刘亮程的演讲,从意为“金山”的阿尔泰山开始。传说,全世界的金子最后都会回到阿尔泰,回归到漫山遍野的石头间。每一粒金子都有故事,挖金子就要翻动石块,因此,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
刘亮程将文学写作比喻为“翻动这个世界上的石头”——“那些坚硬的、沉重的、在时间岁月中风化、朽蚀被遗忘、看似永远不会动弹的石头,被写作者翻动起来。”
而文学是让石头说话、让石头发光的艺术。“每个地方的生活、每个人的岁月、每个时代,都是这样的石头,它太多了,遍布大地。作家翻动石头不是找寻发光的金子。文学是让普通的石头发光。一块石头,趴在地上是现实,翻过身来就是文学。文学让匍匐的生活翻过身,站起来、明亮起来。”
“阿勒泰有文学,有草木般野生旺盛的文学;新疆有文学,有大地般深厚广袤的文学。这块被文学反复书写的地方,虽遥远却没有被遗忘,辽阔而不空荡荒凉。”刘亮程在演讲中说道。
被誉为“岭南文学明珠,湾区文化高地”的花城出版社,以及“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的《花城》杂志,都与新疆有着深远的渊源。
2013年,作家王蒙描述新疆生活的《这边风景》,尘封近40年后,在《花城》杂志首发。2015年,这部7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多年以后,王蒙表示,与新疆的邂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件”,他自己“从人民当中,从生活当中,从雪山、戈壁、绿洲、草原上获得了无法剥夺的快乐,获得了原来没有的沉稳与从容”。
刘亮程、周涛、李娟、王族、阿拉提·阿斯木、红柯、巴燕·塔斯肯等新疆作家的名字,也通过《花城》杂志和花城出版社为全国读者熟知。他们记录新疆的日常——如刘亮程的《捎话》(刊发于《花城》杂志2018年4月刊)所写,村子里的人不疾不徐地扫叶子,“一下一下地挥动芨芨草扫帚,让每一声都圆满而去”;他们讲述万物生长的永恒感动——如王族在《植物呼吸,动物奔跑——西部生物志》(花城出版社2025年9月版)中所写,“悍然出现的生命就那样逼视着你,要让你明白有些植物穿越了时间,在这里等着你,也等着世界”。
李娟的系列作品,包括《我的阿勒泰》《遥远的向日葵地》《冬牧场》等,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就在9月11日,李娟《我的阿勒泰》获得2025年中国版权金奖,是作品类6个获奖者中唯一的图书作品。
在《我的阿勒泰》(花城出版社2021年8月版)中,李娟以文字捕捉新疆大地的闪光——“河流一束一束地闪着光,在河谷最深处密集地流淌。草原是绿的,沼泽是更绿一些的绿,高处的森林则是蓝一样的绿”。而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循着这些光,来到文学里,来到阿勒泰。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李娟作品。(图/花城出版社)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
2023年3月25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广东省作协、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创办,花城出版社运营的花城文学院在广州成立,麦家、陈晓明担任联席院长,魏微、葛亮、李娟、陈楸帆、蔡崇达、笛安、杨庆祥、陈培浩等成为花城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评论家。
两年后,花城文学院迎来了第二届签约作家、评论家,他们是:李修文、石一枫、索南才让、班宇、黄灯、刘子超、刘大先、项静。在“闪亮之夜”现场,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南方传媒总编辑肖延兵为他们颁发了证书。石一枫作为签约作家代表发言,他表示,文学创作是在“细微之中见广大,广大之中也尊重每一个渺小的细微”。
麦家代表花城文学院致辞,他回顾了花城文学院成立两年多以来的工作:组织了一场又一场活动,迎来了一位又一位文学新锐,推出了一部又一部作品。“世界很大,文学更大”,这是麦家给予花城文学院的寄语——因为文学能够让世界变小,而让我们长大。“要感谢文学,文学让我们的内心更生动、更细腻、更柔软。”
哈萨克族作家巴燕·塔斯肯作为文学新锐的代表,带来题为《同一场风里的赶路人》的分享。巴燕的家乡就在阿勒泰的克兰河畔,长大后,他去了千里之外的广州上大学,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直到去年,阿勒泰对他而言依旧是家乡。如今,他在别人的故乡扎根,家乡就此成为故乡。
在小说《克兰河畔》(花城出版社2025年8月版)里,巴燕书写牧民们的悲喜人生——“几代人的生命好像全用来丈量一条河,从上游到下游”。在现场,巴燕说:“阿勒泰,这座被克兰河一分为二的城市,我的生命和文字都诞生于此。跟着人群忙着赶路的日子里,牛羊从遥远的圈里走到我的梦中来。老人们口中的故事,在下一个夜里为我准备着另一场梦。它们是被困在我身体里的故事,也是我带走的故乡的一部分。”
去辽阔处,抵达无尽的远方
在“闪亮之夜”上,观众见证了两组CP的融洽无间,以及两组深度合作关系的缔结。
两组CP,分别是《我的阿勒泰》插曲《月光》的创作者、来自阿勒泰的本土音乐人——叶尔波利和热依达夫妇,还有在《我的阿勒泰》中饰演托肯的阿丽玛、饰演朝戈的闫佩伦。他们带来了《月光》的现场演绎版本,将观众们带到月光下的阿勒泰原野。
当下,文学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宽,花城出版社积极推动与文学平台、影视厂牌的合作,为优秀作者打造更好的发表渠道,为优秀作品提供完善的IP化途径。南方传媒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孙波与番茄小说代表一同发布了“番茄小说×花城文学”共创计划。
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花城出版社作为《我的阿勒泰》的出版方,爱奇艺作为同名电视剧的出品方,将美丽的阿勒泰呈现给大家。为此,阿勒泰地委委员、秘书长、宣传部部长蓝盛新为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爱奇艺“爱上乐”工作室总经理谭君平颁发了“阿勒泰文化传播卓越伙伴”荣誉。
文学是影视的沃土,影像是文字的新生,《我的阿勒泰》就是文学作品IP化的优秀案例。花城出版社和《花城》杂志是无数经典故事的诞生地,也是文学IP的宝库。当晚发布的花城文学IP推荐榜,涵盖了40部文学IP,包括众多优质的粤港澳大湾区题材IP和重磅的新疆文学IP。
广东省作协主席谢有顺以《辽阔的,永恒的:有世界观的写作》为题发表演讲,畅谈阿勒泰作为远方所具有的文学意义,为这个“闪亮之夜”画上了完满的句号。谢有顺曾著有《从密室到旷野》,他深感“中国文学可能匍匐在地上太久,沉醉于日常和细节中也太久了”,我们缺乏的是看天空、看草原和雪山,看更辽阔、更永恒的事物的能力和勇气。
“如果文学不能带我去远方,不能让我抬头望天,不能让我看到更永恒甚至任何事物、任何力量都不能摧毁的东西,不能让我发现我内心也有这一个火苗、也有这样一种不可撼动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要读文学。”谢有顺表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写辽阔、写永恒,心中保留着那样一朵火苗”。
是文学,让我们去辽阔处,抵达无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