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科技 (ID:ifeng_tech),作者:凤凰网科技,编辑:董雨晴
华熙生物位于北京华熙国际中心的总部,正在酝酿一场风暴。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多位员工于近日收到了HR的约谈,要求员工们接受一定赔偿离职,否则将转为外包。有员工告诉凤凰网科技,这次赔偿方案并不一致,“有人是N+1,有人是N,有人甚至连N都拿不到”。
对于员工们来说,这场动荡并不意外。今年初开始,员工们发现许多同事开始从与华熙生物签订合同,转向外包公司,“说是外包公司,但我们查了下并没有相关劳务派遣资质”。
紧接着在8月前后,越来越人接到了谈话,“公司的策略是即将把北京大部队迁往杭州,北京只保留部分业务,且会以顾问形式进行”,但多数员工已在北京安家,等待大家的只剩下“被动离职”。
另一位刚离职的华熙生物员工也告诉凤凰网科技,之前公司是小调整,最近就是大的组织优化,“这么说吧,之前肌活和米蓓尔的团队都一百多人了,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人了”,其表示,目前裁员赔偿均可以谈。
组织震荡,与一位铁娘子的回归密切相关。
半年前,华熙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赵燕才重回权力中心,这个出生于云南昆明,把玻尿酸生意做到千亿市值的女强人,把刀刃向内掀起了一场铁腕改革:自年初至今,华熙生物的董监高有超过10人离任和调岗。
对外,她向新一代“胶原蛋白女王”巨子生物创始人、陕西女首富发起战争,手撕巨子生物称其联合多家券商给出“玻尿酸过时论”,最终引得巨子生物单日蒸发了120亿市值。
而就在不久前,华熙生物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45%。业内分析指出,这一跌幅乃近六年来最大,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创下新低。
凤凰网科技就以上消息向华熙生物方面进行询问,截至发稿,未取得回应。
玻尿酸,把华熙生物送上巅峰
2021年,占据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44%份额的华熙生物,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赵燕在当年以565亿元身家跻身胡润女企业家榜单前十,被外界称为“玻尿酸女王”和“山东女首富”。这一年,其带领着华熙生物正式从B端原材料供应转向C端,发力功效护肤,就此冲进了国产护肤美妆赛道。
2022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38.8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2.45%,成为公司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之一。
更为亮眼的是,这一年华熙旗下的润百颜与夸迪两大品牌均迈入了10亿元级别的年收入阵营——润百颜、夸迪年度收入皆达13亿元级别。自此之后,也开启了以润百颜、夸迪、BM肌活、米蓓尔为核心四大品牌的经营时代。
巅峰之时,华熙生物甚至探索过更多品类,比如在胶原蛋白护肤赛道布局润熙泉,主打抗衰老和修护,研发上还曾强调与海外实验室的合作。
但从近两年的市场表现看,润熙泉的存在感一直相对偏弱。不久前,润熙泉的多平台官方旗舰店更是“集体下架”,华熙生物官方则对凤凰网科技表示,“润熙泉从来不是华熙生物的主要品牌,也不是主打胶原蛋白的品牌”,其认为,该品牌的存续对华熙生物的营收和利润贡献没有意义,相关调整是华熙生物聚焦主业和主要品牌的一部分。
实际上,在功能性护肤进入红海竞争的当下,所有品牌都在承压,润熙泉的沉寂,正是华熙主动求变的信号。
2023年,华熙生物四大护肤品牌营收增速均明显下滑,净利润首次实现负增长,2024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1.62%,直接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
财报中解释称,消费品业务受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以及战略调整影响,但市场的普遍解读是:华熙生物在消费端的“网红打法”逐渐失效,而对渠道和品牌的依赖性过高,使得它在遭遇行业竞争时显得脆弱。
美妆护肤品市场厮杀激烈,往往需要高额的营销费用支撑。据财报,2019年至2022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5.21亿元、10.99亿元、24.36亿元、30.4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27.62%、41.74%、49.23%、47.95%。
被营销拖累的同时,华熙生物自身产品也欠缺绝对壁垒,润百颜次抛、夸迪面膜,这些曾在小红书、抖音引爆的单品,在被竞争对手复制、营销疲劳后,失去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组织风波不断
华熙生物的业绩困境背后,是一场悄悄蔓延的内部信任危机。
2025年7月,一名前“CEO特别助理”李某发布长文,指控公司存在财务造假与欺诈发债行为,公司随即回应称这是“恶意捏造”,并已报警处理。实际上,二者的宿怨已久,根据华熙生物官方发布的公告,2018年,李某通过个人注册第三方公司的方式骗取本应支付给券商的900万元款项,涉嫌职务侵占。双方因此闹僵。而在2024年,“夸迪”品牌前主理人枝繁繁也曾公开控诉“职场霸凌”与名誉侵权,并起诉公司。
与口碑崩塌并行的,是组织上的“刮骨疗毒”。
2025年3月,华熙生物在公众号发布公司董事长赵燕在总裁办公会上的讲话全文,题为《从严治理组织、重返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一篇洋洋洒洒的发言,字字句句都在指责内部组织的无能与平庸。赵燕说,她2024年重点在改公司的流程,今年就要重点改人。
她言辞犀利地表达,“对于历史问题我们绝不姑息放纵,所有贪腐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必须在3月31日前限时交代问题、提交辞呈”,否则将移交司法机关。管理层内部的权力博弈随即加剧。核心科学家郭学平、业务副总裁邹松岩等相继出走,整个研发与业务板块都出现了真空。
有华熙生物的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很多搞研发的老臣都走了”。对此,华熙生物官方并不认可。
赵燕则曾在内部发言中表示,“这个公司离开了谁都可以重新组织,唯一离不开的是我这个创始人”。
实际上,不仅仅是高管的动荡,有华熙生物员工表示,起初还是小调整,最近开启了一轮大规模的组织调整。有员工告诉凤凰网科技,动刀甚至动刀了旗下四大品牌中的两个,“肌活和米蓓尔之前团队都有一百多人,最近都只剩下十几人了”。
护肤线大品牌尚且如此,有前华熙生物员工在社交平台上提到,公司目前主要聚焦在夸迪和润百颜两大品牌,像润熙泉这样的次级品牌正在逐步淡出市场,库存产品也在加速清理。
华熙生物正在经历巨大的阵痛:业绩滑坡、组织优化、举报事件,最终酝酿成“一场组织性的危机”。
“玻尿酸女王”归来,能力挽狂澜吗?
在这片狼藉中,创始人赵燕的重新掌权,引发广泛关注与期待。
亲自挂帅内部改革,改革经营理念、业务方向与人才组织模式。赵燕实施铁腕反腐,下令贪腐人员提交辞呈;同时,公司表示彻底抛弃外聘“职业操盘手”模式,转任创业型管理层,管理层大换血。
让外界猜测纷纷,玻尿酸女王归来,能力挽狂澜吗?
从财务表现来看,改革似初见成效,二季度业绩边际回暖,净利润率改善、现金流转正、存货周转加快。
然而,行业挑战依然存在。透明质酸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逐渐进入“红海”,消费者对产品成分和品牌选择更加理性,对透明质酸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同时,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了2026年,基于胶原蛋白的皮肤护理市场规模有望超过透明质酸,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6%。
消费者对玻尿酸已然祛魅,子品牌的高度同质化,也让消费者没能记住华熙生物旗下品牌的不同定位。另一方面,流量价格的水涨船高,也让华熙生物越来越不敢重注参与投流。大砍护肤线,似乎是这位玻尿酸女王断臂求生的第一步。
目前,华熙生物旗下除了收入占比超四成的护肤品业务线(现已改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外,还有收入占比约27%的原料业务、收入占比约30%的医疗终端业务以及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不过,半年报显示,除核心的护肤品业务外,华熙生物另外两大业务板块——原料业务与医疗终端业务上半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原料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6.26亿元,同比微降0.5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7.7%;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77%,同比下降9.44%。
赵燕的回归,虽给出了一剂重拳:用创始人权威重塑治理结构、调整战略方向。然而,这场“救火行动”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还需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与市场反应来检验。
若您有相关线索,欢迎联络,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