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投降,欧美达成协定,冯德莱恩给美国送1.35万亿,中国危险了
事实证明,特朗普还是有实力的,把一盘烂棋基本下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关税谈判问题上拿捏了日本之后,欧盟成了特朗普难啃的骨头。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中国的时候,特朗普就直接宣布,对欧盟征收15%的关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在冯德莱恩宣布要求苏格兰,与访问英国的特朗普见面谈关税时,特朗普又说和欧盟达成贸易协定的可能性一半对一半,不给欧盟什么好脸色看。
结果两人一见面,靴子就落了地,欧美成功达成贸易协定。
当地时间7月27日,欧美同时宣布,双方达成贸易协定,美国对欧盟商品关税征收15%的关税。特朗普则表示,欧盟将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以及加大对美国军购力度。
冯德莱恩一共给美国送去了1.35万亿美元的价码,才拿到这15%的关税。冯德莱恩在会后表示,15%的关税是欧洲能够取得的最佳结果。
这个结果已经说明,欧盟这棵墙头草,最终还是对美国投降了。
越南拿下了、日本拿下了、欧盟也被拿下了,特朗基本已经建立了一个基本的谈判模版。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基本会维持在20%,日韩15%,欧盟15%,剩下就要看南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这些国家的关税谈判,特朗普只要使使劲,极限施压加上萝卜大棒,拿下的难度并不高。
不过对中国来说,最危险的并不是欧美达成贸易协定,而是WTO体系被打破。德国基尔研究所发出警告,欧美达成贸易协定,全球贸易会重新回到“实力即规则”的时代。
当美国拉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达成贸易协定后,就可以通过单方面制定关税政策和贸易政策,彻底架空WTO,依靠这些贸易协定继续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组建一套脱离于WTO的贸易体系。
尤其是当欧盟、日本、东南亚、南北这些主要经济体采用美国体系时,其结果就是全球贸易、供应链、技术体系的重新分配。
这对中国来说是相当危险的。这预示着欧美在核心利益上将会重新进行捆绑,欧盟必然会持续跟进美国的对华政策,尤其是在科技上对华孤立,在经济贸易上与中国进行“脱钩”。同时这也会迫使墨西哥、巴西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在供应链中被迫去中国化,未来的中国对外出口和转口贸易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会赢得关税战争的胜利。从已经确定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来看,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大幅提高对美国商品的采购,尤其是能源领域的采购。
这其实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目标其实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初衷,是制造业回流,给美国的红脖子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美国再次伟大。加大对美国军火和能源的采购,并不会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只是减少了贸易逆差以及更加符合军工复合体和能源巨头的利益。
这时候就有人要说欧洲和日本都承诺对美国几千亿美元的投资,就能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这其实作用非常有限。6000亿美元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2024年的GDP,欧盟和日本哪个领导人有这个能力和魄力,拿这么多钱去投资美国?
所以这投资就很虚,大概是承诺未来多少年对美国的总投资。但特朗普的任期只有四年,在反复拉扯的情况下,这些承诺投资能实质性落地十分之一就算不错。
除此之外,美元问题也将成为这些贸易协定难以落地的一个关键问题。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对外输出美元进口商品。
当美元大幅流入美国本土时,就意味着美国已经很难通过用“绿纸”来换“商品”。这就形成了美国想要扭转贸易逆差和美国无法通过输出美元换商品的左右脑互搏。
美元霸权的意义,本身就是通过输出美元收铸币税,薅其他国家的羊毛。
从这些角度来看,特朗普与这些贸易伙伴达成的贸易协定,在短期内的确可以提振特朗普的政绩,但是从长期来看,美国建立的这套体系已经走向系统性失灵,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只不过是在堵窟窿,这个窟窿堵好,另一个窟窿又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