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交易行业长期面临“小、散、乱”困境,规范化与现代化程度不足。传统交易依赖线下市场和个体商户,信息不对称、价格机制不透明,致药材价格差异大、品质参差不齐。因缺统一标准和溯源体系,以次充好等现象频发,影响用药安全与行业信誉。同时,交易环节长、中间商加价推高成本,中小种植户和商户资金压力大、经营风险高。产业链协同与资源匹配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问题,国家近年出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政策,支持建设现代化交易平台与追溯体系,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鼓励标准化、数字化交易模式,从多维度引导行业规模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触动中药材产业迎来标准化、金融化升级契机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药材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亳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产业模式的转型升级亦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作为全国首家且安徽省唯一具备大宗中药材现货交易资质的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历经五年市场调研与体系建设,于2025年国际(亳州)药博会期间正式启动“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升级焕新,以多项突破性机制重塑行业生态。平台率先推出仓单交易模式,实现药材标准化存管与便捷流转,并开设挂牌交易专场,精准聚焦细分品种与特定交易场景,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与针对性。通过全流程线上化与电子仓单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现货交易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及透明度不足等痛点,平台立足现货交收与实体供应链建设,切实服务于产业实际需求。这一创新模式系统回应了中药材行业在价格形成、质量管控、交易成本与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长期难题,逐步构建起融合交易、金融与数据服务的现代化大宗中药材流通新体系,从交易模式、供应链金融、数据服务等多维度重构行业生态。
二、四大核心机制破解中药材交易传统痛点
平台以线上化、标准化、金融化为核心,系统性地解决了中药材交易存在价格乱、质量差、成本稿及融资难等行业痛点。
——在金融支持方面:平台携手中国农业银行、山东水发供应链、中企云链等机构,推出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订单融资等定制化服务,显著改善中小商户资金周转难题。
——在渠道与成本控制方面:平台联合产地政府推进GAP认证、溯源体系建设与标准化仓储管理,构建“原料+饮片”协同经营模式,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降低产业链综合成本。
——在交易效率与安全方面:全流程线上化操作配合银行存管与第三方支付,确保资金安全;标准合同与仲裁机制进一步降低交易风险。
——在公信力构建方面:平台通过公开竞价、实时行情披露等方式提升价格透明度,逐步形成行业公认的价格发现机制。
三、“现货+仓单”创新交易机制
作为平台的核心创新,仓单交易模式与挂牌专场的设立,有效突破传统线下交易的信息壁垒和效率瓶颈。仓单交易支持药材标准化存管与多次流转,显著降低实物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挂牌专场则聚焦细分品种与特定采购情景,提升交易精准度。
与传统线下交易相比,平台实现了从“看货议价”到“电子仓单、线上成交”的转变;平台立足实物交收和供应链支持,不脱离实体经济需求,更适合中药材这类非标属性较强的商品。
四、盈利路径清晰,五年目标交易额破千亿
平台一经推出,受到上下游客户的强烈关注,短短一周的时间,平台注册用户过千家。平台重点聚焦用户规模与中药材交易生态构建,2025年实现成交额不低于3亿元,2026成交额不低于30亿元,2027年成交额预计超100亿元,随着仓单交易等创新业务的开展,五年后平台年成交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
交易平台盈利模式清晰,在众多收入来源中,供应链金融服务;尤其是仓单质押融资,因附加值高、需求明确,已成为毛利率最高、增长最快的板块。随着平台规模扩大与金融产品矩阵完善,该业务线有望持续提升整体盈利水平。
五、战略协同主业,强化珍宝岛行业控制力
该平台不仅是独立业务板块,更是珍宝岛药业向上整合供应链、抑制成本波动、提升产品质量可控性的战略举措。通过平台,公司可系统整合优质产区资源,构建可追溯的原料供应体系,增强采购议价能力与库存调控灵活性,进而支持其中药研发、生产与销售主业的稳定发展。此外,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数据服务等延伸板块也有助于提升全产业链效率与公司品牌影响力。
未来,交易中心将不断扩充药材品类、深化金融与合作机制、建设大数据中心,发布价格指数与产销预警信息,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其愿景是成为国家级定价中心与供应链协同中心,助推行业标准化、数字化和金融化。珍宝岛药业通过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对传统中药材交易方式的革新,更是切入供应链金融和构建行业生态的关键战略。虽然短期处于投入期,但平台盈利路径清晰、政策契合、业务协同,在用户持续增长、供应链金融落地、生态协同效能不断释放下,这类深度产业互联网平台有望在中医药行业变革中获取显著红利,并将形成珍宝岛药业重要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