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后玩的资本游戏,大人已经看不懂了
创始人
2025-09-11 18:23:59
0

很多人在成年之前都曾对自己许下过同样的诺言:不要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


但很多人在如此许诺时也忽略了同一件事:彼时你以少年角度定义的无不无聊,终会被新的少年重新定义,它压根不是长大之后的你能说了算的。


我还一直坚信每个曾如此信誓旦旦的成年人,都会在日后遇上一个不得不承认自己变得相对无聊的时刻——科技在飞驰,观念在狂奔,你总会发现自己就是没有更年轻的人会玩了。


属于我的认输时刻就发生在最近。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一个我前所未闻的新玩法——“养小画师”



以我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集价值投资、雇佣关系一元论、盲盒经济等理论于一体的复杂投资方式,又因其没有严格的合同契约及法律约束,还会涉及到很多人情义理、心理与道德博弈。


而与这些复杂性形成反差的是,其参与者大多都是未成年人。


反观本人成年以前,跟同龄人发生的唯一金钱关系,只有被我妹用5块钱打发去帮她洗碗。


10后眼中,我的童年


这让我对现今青少年的金钱观、价值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之,以此为一窥门径的切口,我开始了对这一新鲜玩法的深入研究。


依照我目前的研究成果,“养小画师”行为大致可做如下定义:


投资人(同时也是雇主)主动在线上物色或召集有潜力的小画师,通过为后者提供绘画培训费或定期给予学习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小画师需在接受培训期间,按照投资人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并将练习产生的作品无偿赠予投资人。


这么解释可能有点复杂,举个“大人の例子”你应该就能明白了:


你是一个甲方,有一些并不急着要的手绘需求。你并没有选择向成熟的画师下单,而是花钱让一个菜鸟画手去上付费网课,并要求这个菜鸟在培训期间,直接拿你的手绘需求去练手并将成果交给你,你希望他在这期间画技突飞猛进,直接把你的需求解决了。


过程中,你需要做的除了给点培训费,就是赌这个菜鸟画手的潜力和进步速度。如果他能快速朝你所期望的方向成长,你便能以远低于成熟画师市场价的投入,获得一些及格线以上的作品。



看懂这种行为逻辑之后,我相信只要你是个靠谱的成年人,一个多少有点脑子的甲方,一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因为你一眼就能看出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不确定因素更是要多少有多少。


但养小画师在绘圈、OC圈当中很快就流行开来了,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圈里的人不够聪明。恰恰相反,这反而让我觉得他们疑似有点过于精明了。



要解释这种精明,咱们还得先聊聊另一个概念——“OC”。


OC圈如何催生“活体盲盒经济实践”?


OC是Original Character的缩写,就是原创角色的意思。


用绘画、文案甚至动画、模型的形式,呈现并丰富自己的原创角色,这便是OC的基础玩法。


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少说也已经有个10年的历史了,而在最近几年间,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影响力颇大的二次元亚文化圈子——“OC圈”,相关内容光是在小红书就吸引了近百亿的浏览量。



OC圈这几年也有过几次出圈事件,出圈的理由都挺一致,都是因为巨额订单,比如下面这样的:


故事背景:一个13岁女孩,前后花费几十万从画师手中约稿OC图


之所以OC圈能够迅速扩展到目前的规模,并持续产生惊人的“大数字”,是因为它还存在一种更多维度、更具延展性的玩法——“养OC”或称“养设子”。


OC并非一日建成的。你通过绘画、文案的方式,将你想象出来的角色进行初步呈现,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你还要想办法让TA全方面发展才行。


最基础的OC设定(花十分钟弄的示例,轻喷)


OC需要有一些身世背景,TA出生在某个虚拟国度,于是你最好得有那个国家的地图,你也会希望看到当地风貌,能画出来是最好;TA可能有自己的朋友伙伴家人,这些人你也希望看到他们长什么样;TA会成长,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你也会想看到这些事情用画作或动画的方式呈现……



所以很多爱好者会把养OC说成是“养娃”,这说法一点不夸张,因为这就是一种能发展成需定期投入的长期爱好,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养一辈子。


现在的OC圈跟10年前玩OC的那一拨人,很大概率已经完全不同了。


没什么能阻挡现在年轻一代OC爱好者的脑洞和需求的膨胀,他们需要的是更具自由度的定制化产出,更具陪伴感的养成体验,以及更直接的可视化呈现,他们需要一个完全独创的虚拟世界,于是他们拥抱的很可能是一种更新的OC。



而当养OC行为被普遍认可为一种时尚、一种展现自己独特性的表达方式,它就会产生模仿产生辐射,产生同好产生圈子产生攀比,最终在近几年里,形成了一种同年龄层内“社交通行证”或“时尚单品”式的存在。


但并非每个养OC的人都有绘画技能、文案素养和视频制作能力,于是约稿这种雇佣形式就成了当下OC圈的主流。


你要一把屎一把尿给角色“完整的生命”,一砖一瓦搭建起整个世界,就得一次又一次地向大大、太太、老师约稿,一单几百上千花费都有可能。讲究点的还会给OC申请版权,避免娃被别人或AI拐走。



所以,养OC这件事儿,长期下来势必会变成一桩大投入。


而这些金钱投入,最终会成为一种可展示的OC“身价”,这就免不了在特定人群当中形成攀比和门槛了。



另外,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约稿形式,那是相当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有的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行内规矩。


光是定价这一块都能把人看得头大。


首先,判断画作好不好看,符不符合要求原本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其次,绘圈设圈里还有无数附加价值根本就没法用数字具体衡量,比如你的名气加成、沟通难易程度、情绪价值、工作排期等等,都能对最终价格产生影响。


即便是有像米画师这样相对专业的画师接单平台,也无法将大部分价格影响因素进行靠谱的量化处理。



这就导致绘圈、设圈、OC圈等等涉及设计约稿的圈子乱象迭生。在真正开始约稿之前,你基本无从预估将自己的想象完整呈现需要花费多少钱。


但必须说的是,像下面例子中动辄豪掷十万数十万的人只在少数。



多数爱好者在入坑之后,只会发现自己的零花钱、工资可能很难长久支撑这个爱好了。


于是,还在坑里的人基本都会寻求一些开源节流的办法


一部分人开始学画,希望能够达到自给自足,水平高了还能接其他人的单赚钱——这些人就成为了所谓的小画师。



另一部分人则把脑力集中在省钱上,找水平一般的小画师出便宜的图也是个出,几十块钱约出个鬼图也只能认输——他们仍然是稿主、是甲方。


这两者之间,原本最多只会产生简单的雇佣关系。


但就在这时候,“养小画师”的玩法出现了。


它用以小博大开盲盒的逻辑,把这两拨人凑成了一桌,让他们各取所需,朝着同一目标同进退。


你出点低于市价之小钱,我出点力所能及之力;你博个万一成了小概率,我则赚个求之不得受教育。


这个天才想法很快得到了实践和推广,一套两全其美的打法疑似打通。


但是,这事儿真能执行得这么顺利吗?


养小画师,成败几何?


开篇我们就谈到了,养小画师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可能踩中的坑绝对比想象中多。这个看似双赢的玩法,实际上输面几乎全在“OC妈(稿主)”手中。


从稿主角度说,养小画师的优势在于成本可控,平均几百元就能给小画师报上课,课后练习全是与你OC相关的稿子,有一定概率爆出“金色传说”。



相比起动辄花费几百上千的专业画稿,成本要低得多,甚至同时养多个小画师来提高爆率都不会太大的压力。


而且,如果合作顺利,你不仅能体验一把伯乐式的养成爽感,还有机会获得一个知恩图报、知根知底的廉价约稿对象。


有成为资本家的潜质


但是,除以上两点以外,就全是赌的部分了。成了,你是天使投资人,不成,你就血本无归。


一要赌你自己识人的眼光,以及被你看上的小画师的天赋和努力程度。


目前市面上所谓的小画师,基本都是没有进行过系统手绘学习的纯爱好者、小白,在给对方报班前,你的判断依据只有ta现在的风格倾向和当前作品展现出的可能捉摸不定的天赋。


而如果几套课过后,小画师仍然啥也不是,画的作业也根本用不上,那你交的学费和过程中付出的情绪,就相当于全打水漂了。



二要赌小画师的人品。这种“领养”行为没有任何合同约束和法律保障,纯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支撑。而对方大概率是未成年人,你与对方素不相识也大概率只会有线上关系。


所以作为稿主,你得赌小画师知恩图报,赌ta能及时回应不会动不动玩消失,赌ta把事儿当事儿而不是敷衍了事,甚至还得赌ta不会变成三姓家奴。



最近在刷相关帖子时,我已经看到了很多稿主交完学费小画师直接跑路的案例——是的,“挂人”就是稿主们维权的唯一途径。


最后,你可能还可以赌小画师日后成名的可能性。到了那个时候,你的OC原地身价暴涨也不是不可能。


总的来说,将养小画师比喻成开活体盲盒确实没啥毛病,因为只要你要求稍微高一点,养成成功的概率跟开出隐藏款LABUBU的概率确实有得一比。



小红书上显著多的小画师吐槽和挂人帖,或许能直接说明问题。只是被顶到高赞的养成成功经历,仍然在吸引后来人前赴后继。


mhs为米画师缩写,基本上可视为圈内接稿资格认证


作为一个被班味泡发了的成年人,我当然会下意识地计较投入产出比,自然而然地把养小画师视为一种成功率过低的赌局,更不可能主动参与。


但我还得说一句服气,因为这种投资模式竟然真讲得通故事说得明白逻辑,要是被资本家看到了没准还能拉得到投资。


我也好奇,这些涉及经济往来的过于复杂的玩法,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未成年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真有可能理解他们吗?


结语


养OC、养小画师这一串操作,从我的“大人视角”来看,我觉得最牛逼的地方在于:


这个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受众的圈子,竟然自发玩出了一套非正规经济系统及圈层交易体系,甚至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还创造出了一些堪称精明的资本玩法。


(反观我同岁数时还在洗5块钱的碗。)


因此其实我在给这篇文章写总结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词语是:早熟。


但很快我就发现这说法味儿有点冲了,因为我也听过大人如此评价自己所处的90一代。


我曾经产生过这样一种迷思:历史长河是不是应该有一道明显的分水岭,某一代以后诞生的每一代,都是最早熟的一代?


90后,最早熟的一代,因为他们玩着电脑冲着浪长大。


00后,最早熟的一代,因为他们玩着手机刷着抖音长大。


10后,最早熟的一代,因为他们用着AI抽着盲盒长大……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10后不只在用着AI抽着盲盒,也同时在玩着电脑冲着浪玩着手机刷抖音呢?


依我看,历史应当是个永远把好的坏的都双倍给下一代的过程。


大人们总会把世界搞得乱七八糟,然后接着说小孩没学好。最后代代不学好,代代乱七八糟,又双倍给下一代。


到现在,10后/20后如今面对的,其实不仅仅是个科技爆发成果集中兑现的科幻世界,还是个资本玩法经年进化到无所不用其极、营销裹挟各种新旧主义汹涌入侵的究极资本世界。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曾经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在下一代眼中,早就成了出厂设定家常便饭?


这么一想,一切似乎变得更容易接受了起来。


我的15岁,掌握直面网络不良诱惑的本领,你的15岁,把资本玩得明明白白可能也不算出奇。


或许殊途同归,等10后成为大人的时候,看着30后把没见过的玩法玩得出神入化,也会发出跟现在的我一样的感慨:我小时候真是个索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作者:院办野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