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来自网络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 Group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2025年9月10日,华尔街被甲骨文(NYSE: ORCL)震撼了:
其股价单日一度飙升逾40%,创下33年来最大涨幅。
讽刺的是,这份引爆狂热的2026财年Q1财报(截至2025年8月31日),在营收和盈利上竟略低于市场预期。
那么,究竟是什么魔法让投资者们对这份“失误”的报告如此着迷?
在传统的美股七姐妹之外,甲骨文会成为潜在的“第八巨头”吗?
无关紧要的失误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表面上看确实不尽如人意。公司报告营收149.3亿美元,同比增长12%,但低于150.4亿美元的共识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1.47美元,也比1.48美元的预测低一美分。
然而,这些微小的“不及预期”在市场强烈的看涨情绪前显得微不足道。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完全转移到了一个关键指标上:
剩余履约义务(RPO)。
1,RPO:未来收入的“定海神针”
财报显示,甲骨文总RPO同比飙升惊人的359%至4550亿美元。这一数字代表着公司已签订合同但尚未确认的未来收入。首席执行官萨弗拉·卡茨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信心满满地表示,这一积压订单很快将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
要知道,4550亿美元的RPO,几乎是甲骨文过去12个月营收的30倍,史无前例。而且,这是一种高确定性的未来现金流预示,尤其在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的背景下,这些订单的价值和稳定性被市场高度认可。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数年,甲骨文的增长引擎已被牢牢锁定。
2,OCI: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逆袭
作为增长核心的云服务收入攀升28%至72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更是实现了55%的同比跳跃,达到33亿美元。财报预测,本财年OCI业务有望实现77%的增长,营收达到180亿美元,高于此前70%的预测。卡茨甚至大胆预测,到2030财年,OCI收入将飙升至1440亿美元——比当前水平增长十倍。
在云计算市场被AWS、Azure和Google Cloud三巨头长期主导的背景下,甲骨文OCI能实现如此高速的IaaS增长,令人侧目。其55%的IaaS增速,不仅远超亚马逊AWS同期(约19%)的增长,更发生在更小的基数和更高的市场渗透壁垒下,这凸显了其在AI算力驱动下的异军突起和弹性增长潜力。
甲骨文如何成为
AI公司的推手?
甲骨文此次飙升的核心驱动力,是其在AI基础设施竞赛中日益凸显的关键地位。生成式AI模型对算力的海量需求,让拥有充足计算资源、特别是英伟达高端GPU的云服务商成为稀缺资源。
甲骨文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
1,核心竞争力
Nvidia GPU的优先获取与多云互联
财报中披露的与OpenAI、Meta、Google以及xAI等巨头的多项数十亿美元AI硬件和基础设施合同,是市场兴奋剂。甲骨文正为OpenAI在美国建设4.5吉瓦(GW)的数据中心容量,为Meta的Llama大语言模型提供云支持,并将谷歌的Gemini AI模型集成到OCI中,实现无缝多云操作。
问题是,在全球Nvidia H100/B100等尖端GPU一货难求的背景下,甲骨文如何能确保大批量供应?
这背后无疑存在着深度的战略合作与早期布局,使其成为少数能为AI巨头提供“地基”的玩家。
此外,多数AI巨头不愿被单一云供应商锁定。甲骨文OCI以其多云互操作性(特别是与Azure、Google Cloud的互联)和对传统企业数据库的良好兼容性,提供了差异化价值,有效避免了客户“供应商锁定”的担忧,成为其在AI时代吸引顶级客户的关键。
2,“基建狂魔”
350亿美元投资下的AI数据中心帝国
为支撑天文数字般的需求,甲骨文计划在2026财年投入3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远超今年的210亿美元,用于大规模扩建数据中心。董事长拉里·埃里森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客户对算力需求“高得吓人”,甚至愿意在马来西亚等偏远地区部署数据中心。
其实,35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听起来很多,但这些是直接投向了为OpenAI、Meta等巨头构建AI基础设施。这笔巨大的投入是押注未来AI经济的关键一环,也是其RPO高增长的物质保障。甲骨文正在从传统的软件公司向AI时代的“基建狂魔”转型,为全球AI算力提供核心支撑。
全球AI数据中心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以1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甲骨文正站在这一趋势的前沿。
3,数据库优势的延伸
企业级AI的天然温床
甲骨文的传统优势在于其庞大的数据库客户群,其中包括97%的财富100强企业。
其Autonomous Database不仅能自动化80%的管理任务,更重要的是,它是承载海量企业数据的基石。当这些企业进行AI转型时,自然会优先考虑与其现有数据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云平台。
其实甲骨文的数据库生态系统为其OCI业务构建了独特的“护城河”。相比纯粹的云原生竞争者,甲骨文能更好地帮助传统企业将现有数据资产迁移并整合到AI云环境中,这在企业级AI普及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从忽视到被炒作
甲骨文股价40%+的飙升并非孤立事件,它也带动了英伟达和AMD等AI相关股票上涨,甚至推高了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创下盘中纪录。分析师们迅速响应,美国银行将其评级上调至“买入”,目标价368美元,称赞甲骨文“转型为AI强国”。
社交媒体上更是炒作不断,埃里森一度超越埃隆·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的讨论不绝于耳。从技术角度看,此次飙升可能预示着更强的上涨动能。
今天的世界首富 - 甲骨文的创始人, Larry Ellison
然而,在狂热的涨势背后,仍有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现金流与债务压力。
目前,甲骨文的现金储备已降至290亿美元,而未来计划的资本支出高达2100亿美元,这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短期资金压力。公司冻结工资并计划裁员3000人,也引发了对现金流可持续性的质疑。债务水平的上升,以及高资本支出与收入比率,需要持续关注。
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扩张模式,其资金链能否健康维持是关键。
其二,市场竞争相当激烈,AWS、Azure和Google Cloud仍是云计算市场的主导者,甲骨文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其能否在巨头环伺中持续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仍是长期挑战。
此外,地缘政治、宏观经济与全球供应链仍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若通胀数据未能如期改善或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25个基点)不及预期,宏观经济的逆风可能引发市场回调,甲骨文也难以独善其身。
尽管如此,甲骨文的护城河——独特的AI算力供给优势、多云战略、以及与庞大企业客户群的深厚联系——使其在AI时代处于有利地位。但飙升后的估值(现在已处于较高倍数)需要投资者保持谨慎。
甲骨文的“AI基建”故事,不仅仅是股价的飙升,更是对全球AI产业发展路径的深刻揭示。
在AI时代,拥有核心算力基础设施和庞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
对于中国而言,要实现AI产业的自主可控和领先发展,地方政府和AI园区必须扮演更积极、更具战略性的角色。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服务,从算力建设到数据流通,从人才培养到生态赋能,只有全面发力,才能在激烈的全球AI竞赛中脱颖而出,真正将中国的AI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
▼点击下方关注TOP创新区研究院(TOP_Lab)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
欢迎扫码加入TOP读者群
↓
二维码只存续到9月13日
如果二维码失效,请后台回复“入群”,
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是 FTA 的创新研究引擎,专注于为城市、企业和 园区提供系统化的前瞻洞察与战略建议。基于Talent(⼈才)、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核⼼维度,TOP致⼒于探索全球创新区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本⼟实践,为区域发展和企业创新注⼊新的价值维度。
FTA Group:用技术和艺术引领未来。
FTA Group致⼒于成为产业创新区综合解决⽅案的领导者,整合设计、运营和产业服务,提供全⽣命周期服务。
作为中国产业地产领域设计实践数量最多的机构之⼀,FTA凭借逾1200个办公及产业地产的设计及咨询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已为多个⾼品质业主打造独特的成功体验。
在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中,FTA始终秉承专注、⼀体化服务与国际视野,为客户提供从研究、策划到设计的全流程⽀持。我们深耕产业科创园区和产业⽚区领域,成功助⼒上海张江、临港、漕 河泾、市北、G60、闵开发、杨浦科创等重点产业⽚区落地标杆项⽬,此外,在BioBAY、中关村⽣命健康园、张江药⾕等顶级园区的设计中,FTA始终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量。
我们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