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附近徘徊已久。低利率时代,投资者对固收+类产品的兴趣更为浓厚。
最近的看点在于,新品推陈出新,增强收益的策略变得越来越“时髦”。
比如中欧的多资产团队,业内也算颇有名气了。最近他们有只新品很有趣——中欧优利,主打低波策略固收+。构造上,虽然还是延续经典的债券(不低于80%)+权益(5%-20%)模式,然而,增强策略做了升级——不仅有A股、可转债,同时可投港股、ETF。多种资产类别,多元策略的融合,还挺切合现在的市场审美的。
这种迭代的新玩法,让固收+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元资产的优势,产品竞争力无疑是增加的。
低利率时代,投资者转向“固收+”
固收+产品中,二级债基现在是主流品种。二级债基可以参与股票二级市场,一般股票仓位不超过20%,是股市环境转好时的一种产品选择。
根据wind数据,过去一年(截止9月3日),二级债基指数上涨10.42%,沪深300指数上涨37.53%。而过去5年,二级债基指数上涨2.75%,跑赢沪深300(沪深300下跌1.55%)。二级债基指数曲线,过去10年看,总体是比较平滑的。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绝对收益导向,而且追求目标收益约束下的最小化回撤和波动。
图:二级债基指数和沪深300指数
来自:wind,截至2025年9月3日
传统二级债基的策略是比较简单的,通常是债券仓位中枢在80%左右,权益仓位10-20%左右,基金经理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有些产品可转债持仓比较多,债券+可转债+股票,在转债上做些文章。
不过去年开始,市场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债券收益率水平急剧下降。二是去年开始,港股和A股表现较好。港股的高息股颇有吸引力,科技也与A股形成差异化。三是ETF已经越发主流,和选股相比,ETF在某些方向上可能更有效率。
所以,看到中欧优利这样的策略,也反映出当前固收+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引入更多元的资产,发挥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与过往传统的二级债基相比,中欧优利这里产品的优势主要是在权益增强策略中,除A股和可转债以外,加入了港股和ETF的策略,使得资产类别,策略更丰富了。
当然,中欧优利还有严格的风险控制策略。
比如应用风险预算模型,进行风险管理。利用资产择时信号模型,来指导资产配置。同时,构建股票、债券、转债等大类资产的细分策略。在同一类资产内,选择低相关性的策略动态组合。通过这一系列的策略,力争达到风险收益目标。
低波策略固收+,有哪些新玩法?
中欧优利的拟任基金经理黄华,也是中欧基金多资产投决会主席。这支团队目前共有25人,包括固收、权益、量化、策略、风控等各类人才。
多资产团队所负责的产品线,也相当多元。
比如固收+类产品,按照波动水平分类,有低波策略,中波策略,中高波策略系列。多因子策略产品也有一系列产品,被称为“Smartβ+α”,通过量化和主观融合的方式,将Alpha详细拆解为景气、价值、红利、质量策略(也就是四因子策略)。另外还有FOF系列产品,包括普通FOF,养老FOF。
中欧优利,在多资产产品线的定位上属于固收+里的低波策略产品。和黄华管理的另一只中欧双利类似,但可投资产明显更丰富了。
中欧双利这只基金2016年成立,黄华自2017/4/5起管理,任职管理超8年。截至2025年6月底,中欧双利A成立以来收益率41.77%,同期业绩基准和二级债基涨幅分别为12.37%和31.82%。成立以来创新高238次。这只基金最新披露的股票仓位为15.73%,增强策略主要以可转债和A股为主。
图:中欧双利走势图
相对中欧双利来说,中欧优利,加入了更多策略。
比如范围的升级,在A股,可转债基础上,加入了港股,ETF基金。另一方面,A股的投资策略,将运用到团队非常擅长的“四因子”策略,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景气、价值、红利、质量四个因子。
多种增强策略:
A股+转债+港股+ETF
中欧优利,在增强策略上,涉及到4种增强策略,包括A股的“四因子”策略,港股策略,ETF策略,可转债量化策略。这里面最大的看点,其实是更大程度的丰富了收益的来源。
早年的固收+产品,比较常见的增强收益手段还是A股+可转债。现在加上ETF,港股,显然更符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尤其ETF策略被纳入固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经过这两年的大扩容,股票ETF容量及细分品类已经非常充足,这是大背景。同时,由于主动获取阿尔法的难度越来越大,相比之下,以ETF为代表的被动基金,在获取贝塔收益上有一定优势,是很好的补充工具。加上股票ETF费率相对低,流动性好,风险更为分散。ETF被纳入到固收+中,可能会成为一种大趋势。
另一方面,港股市场这两年,随着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和固收+也有了更多的链接。
根据中金的数据,现在全市场已经有近百只固收+港股策略的产品。截止2024年底,这类产品在固收+基金中的数量占比已经升至7%,规模占比在8.5%附近。
这类固收+产品中,港股部分往往在配置关注上,以高分红资产以及互联网龙头为主。
中欧优利也考虑港股红利防御+科技龙头增厚的强增策略,攻守兼顾。另一方面,低利率时代下,债券票息普遍摊薄,纯债组合收益承压,投资者也更关注权益端的增强手段。港股策略的固收+产品,近一年以来的收益弹性与韧性受到市场认可,未来可能将进一步拓展了这类策略的空间。
总体来说,低利率环境下,像中欧优利这样的固收+产品,配合多元资产策略,需求可能会非常大,当然技术含量也很高。市场在变,对固收+这类产品的理解,可能也要与时俱进了。
完整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基金为债券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本基金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内地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