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7日,中国央行选择了一个不寻常的时间点——周日,发布了最新黄金储备数据:截至8月末,中国黄金储备已达7402万盎司(约2300吨),环比增加6万盎司。
这是中国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同期外汇储备升至3.3222万亿美元。
几乎在同一时间,《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政府匿名官员消息称,特朗普夫妇已收到中方发出的访华邀请。这一消息随后被多家国际媒体转载,引发全球关注。
几天后,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透露,在即将到来的APEC峰会期间,他计划在韩国庆州与“两位重量级人物”举行会晤,外界普遍猜测这可能指的是中国和朝鲜领导人。
中国央行选择在周日发布数据,绝非偶然。让信息有足够时间被市场消化,避免周一开盘价格剧烈波动,体现了中国金融管理层的稳健操作。
纵观全球,这并非中国一家的独奏。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官方部门净增持黄金约415吨,虽较去年放缓,但仍高于2010-2021年的平均水平。
新兴市场央行的动作尤为明显。巴西央行在2025年一季度将黄金储备占比从8%提升至12%,印度央行宣布未来五年将黄金储备翻倍至1000吨。
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最新报告指出,管理5万亿美元资产的75家全球央行中,三分之一计划未来1-2年增持黄金,四成机构明确十年内持续加仓。
特朗普访华邀请的消息传出,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虽然中方表述一贯含蓄,但基本态势已经很清晰:邀请是真的,意愿也是有的,具体时间还没敲定。
那么特朗普来华可能要谈什么?答案可能是一份“三明治式”的议程。
第一层是关税与制造业。特朗普需要向他的“铁锈地带”支持者交代就业回流问题,关税战如何收尾也需妥善解决。
第二层是稀土与关键矿产。这是真正掐脖子的一环。一台F-35战机要用掉将近920磅稀土材料,而目前全球近90% 的高端稀土加工和技术,还握在中国手里。
第三层是国债与资本需求。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到今年5月已经降到7563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最低。这种“缓慢疏离”直接影响美国的发债成本和国家信用。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2.73万亿元,同比下降13.5%,占据中国外贸总值的9.2%。
与此同时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总值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6.9%。这表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正在降低,而对其他经济体的贸易份额在上升。
其中,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9.7%,占据中国贸易总值为16.7%;与欧盟贸易增长4.3%,占据中国外贸总值为13.1%。这些数据成为中国抵御中美经贸脱钩风险的底气来源。
美元目前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美国既需要中国的市场、稀土和国债接盘,又怕中国推动的货币多元化动摇美元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依然高达57%到58%,人民币大约是2.1%,短期内美元的主导地位看似无法撼动。
但趋势的变化更值得关注。OMFIF调查发现,多数央行虽然不认为“去美元化”会快速发生,但都在切实提高黄金和非美资产的权重。
美元的“地位”或许还能维持,但它在各国储备中的“占比”正在缓慢下滑,维持其霸权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