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作者:李梦琪 石航千,原文标题:《马云没来,“高德版大众点评”来了!》
没有自营团购业务,没有自制芯片,没有重启口碑,更没有马云回归,关于阿里重磅“保密项目”的诸多预测,终于正式揭晓。
原来,是“高德扫街榜”。
今天,高德正式推出了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同时,该榜单也将构建全新的线下店铺评价体系。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吃喝玩乐榜单,高德扫街榜纳入了用户的“行动”指标,将真实的导航到店行为与评价反馈结合,避免了常规榜单容易被刷分、注水的问题。
“有行动才更可信。”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表示,“我们希望最大程度还原顾客对一个店铺的真实感受,为人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指引,也让店铺能够摆脱被迫刷分的无意义内卷,把精力真正放在服务上来。”
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德扫街榜已经覆盖了全国超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包括超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以及近5万个景区等。同时,高德扫街榜已与高德地图的AI出行助手连通,用户可通过“小高老师”使用榜单产品。
为什么是高德?
亿邦动力了解到,高德地图目前已经在为10亿级用户提供自驾、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服务,其中“吃喝玩乐”目的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根据公开数据,高德地图已经是月活超过8亿的国民级流量入口。
今年8月,高德宣布全面AI化的高德地图2025,主动为用户推荐心仪的目的地。短短一个月,高德地图AI推荐日均生活服务类点位已超过6300万个;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AI搜索,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
巨大的流量加上高频的需求,让高德将出行与店铺评价的结合成为可能。
“高分店铺可能是刷出来的,但到店行为不会骗人。”李刚指出,大量真实的到店行为数据,让高德有能力提供一个最真实的打分体系,去构建一个更可信的生活服务信用体系。
据介绍,传统美食榜单产品依赖消费者的评价,但实际的评价门槛较低,难以区分真实度,加上高分店铺可以获得更多流量的机制,甚至催生了刷分、刷榜、刷点评一类“灰产”,让不少商家深陷“不刷就没流量、刷了就不能停”的内卷泥潭之中。而高德扫街榜将彻底排除“刷”的可能。
具体来看,扫街榜的商家综合评分,纳入了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可被记录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再检验评论的真实性、专业度、时效性、内容质量等,最终再通过AI模型驱动计算得出分数,成为扫街榜的排名依据。
亿邦动力了解到,扫街榜的榜单评分主要基于两部分数据构成:行为+信用。“行为”包括导航、搜索、到店,以及多次前往、专程前往等多维度的真实行为。“信用”则是利用AI,提升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入芝麻信用体系,让榜单的评价体系结合用户的信用等级,提升评价可信度。
小商家的新机会?
从相关页面可以看到,扫街榜分为“状元榜”和“扫街榜”。“状元榜”为年榜,每年更新一次,包含餐厅、景点、酒店品类。“扫街榜”为日榜,每日更新,主要以餐厅为主。在此基础上,高德扫街榜还推出很多独有的特色榜单。
比如“专程前往”榜单,即指用户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跨越一定的距离去往一家店铺,代表着消费者愿意为这家店支付更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再如“回头客”榜单,即多次到访同一家店,代表着消费者对店铺的长期肯定。还有“小店”榜,“让藏在深巷的小店被更多消费者看见”。
对此,发布会上高德宣布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三方面补贴,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出行补贴方面,高德地图针对出发地或目的地是线下商家的用户,发放价值2亿元专属到店出行补贴券包,包含公交地铁补贴、打车券、加油券等,补贴用户出行成本。
交易补贴方面,高德地图将发放9.5亿元消费券,鼓励用户前往烟火好店体验优质服务,包含到店优惠券、招牌菜折扣等,所有成本由平台承担。
高德还将通过首页AI推荐、搜索热词推送、导航语音播报等方式,每天为优质烟火小店提供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同时提供3000万元平台激励,广泛邀请行业达人帮助小店制作优质推广内容。
亿邦此前文章《阿里又一流量入口曝光:月活7.6亿,已超抖音》中一位服务商提到,“兴趣电商即商品或者服务找人,用户需求可能会因为内容被激发,但冷静下来又未必会去到店消费,且内容、达人等对中小商家来说成本太大;而点评基本上是头部连锁品牌的大本营,想要跟他们竞争,需要不断烧钱买流量,钱烧光了也未必能排到前十。”
他也因此认为,另一边的高德在本地生活到店方面其实具备天然优势,同时对小商家也更友好。
烟雾弹还是真战场?
值得关注的是,几乎同一时间,美团宣布升级“品质外卖”业务,同样强调“真实点评”,“扶持小店”。
早在2022年,大众点评与美团外卖联合推出“品质外卖”入口,为用户筛选出可外卖的高分堂食餐厅。如今的升级,是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根据公告,平台已集合超百万家高分堂食店,在“品质外卖”中为用户提供到店、到家的全面服务。截至9月10日,已有超1400家2025“必吃榜”餐厅、近30家2025“黑珍珠”餐厅以及近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入驻大众点评“品质外卖”。
和高德一样,美团本次同样强调对小店的扶持:“平台将重点为用户推荐周边的高分小店、社区店、夫妻老婆店,帮助优质堂食小店,获得更多线上线下增量。”据透露,美团已为平台上的优质餐饮小店发放了最高5万元的助力金,未来也将提供更多现金、流量扶持。
多年来,大众点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备行业认知的店铺评价标准。比如,消费者在各类App中筛选餐厅时,“大众点评高分”往往会成为一个重要参考。而高德推出的全新店铺评价体系,似乎很可能打破行业内固有的评价标准。
有趣的是,今年6月大众点评公布2025年“必吃榜”,“烟火气”同样是其关键词之一,榜单还将超八成店铺称为“烟火小店”。这不免更让外界认为,高德的“呵护人间烟火”存在对标的意味。
事实上,在经过几天的猜测过后,高德的最终动作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震撼,但却很难不引起美团的重视。
“美团干了7年闪购,一个月名字就被抢走了。”诚如一位业内人士的调侃,面对高德地图的新产品发布,美团选择快速跟进,一定程度上源于自己的核心外卖业务,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对手的猛烈攻击。
今年4月,阿里巴巴用“淘宝闪购”加入外卖大战。二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即时零售收入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淘宝闪购日活已达1.5亿,单日峰值1.2亿单,8月带动手淘DAU增长20%,同时带来了广告和CMR(客户管理收入)的上涨。
除此之外,大战也让阿里的股价迎来了增长。二季度财报公布后,阿里集团港股股价大幅上涨18.5%,最终收报137.10港元/股。而另一边,美团在公布二季度业绩报告后,次日港股股价跌幅超过10%,收报102.00港元/股,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低。
但从数据来看,以砸钱补贴为主要手段的竞争显然不会持久。巨额投入不仅带来了企业利润的下滑,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今年5月、7月,监管部门曾两次约谈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等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昨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及时约谈主要外卖平台,相关平台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多重压力之下,这一次高德面向大众点评的“对标”,很容易被外界视为阿里在将战场从“到家”向“到店”转移。
但多年以来,阿里在平台竞争中的每一次进攻,其实都并不局限于某个单一业态。这一次的“到店”或许也并不是集中火力的战场,而是阿里本身对“大消费生态”的进一步拓展。
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全员信中就提到,飞猪和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将推动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旅游”的深度融合,而这也是“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虽然在最新的组织架构中,高德并未进入电商事业群,但如今的动作也切中了信中提及的本地生活业务。在闪购为线上商家打开近场电商红利之后,高德开始为线下商家带来新的机会。而每一个新的场景,都指向了全新的大消费生态。
就在昨日,天猫宣布正式面向品牌商家开通闪购合作邀约,打通线上天猫旗舰店与线下品牌的即时交付场景。这意味着,阿里电商CEO蒋凡曾透露的“3年内1万亿的交易增量”即将开闸。
此次高德的切入,不仅丰富了阿里的“大消费生态”,也更完整了其正在“扩建”的近场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