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超过20个城市对住房公积金政策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主要表现为提高贷款额度、扩大支持范围以及简化办理流程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住房需求,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例如,一些城市提高了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使得购房者可以享受更高的贷款支持,减轻了经济压力。此外,部分地区还放宽了异地贷款条件,允许在其他城市正常缴纳公积金的职工,在本地申请公积金贷款购房,这大大方便了跨区域就业人群的购房需求。
同时,部分城市还将租房提取公积金的额度上限进行上调,并简化了相关手续,使租客能够更便捷地使用公积金支付租金。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也为整个社会营造了更加良好的居住环境。
总体来看,各地优化公积金政策是政府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的措施。不少城市提高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了首付比例,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
自2月以来,各地密集出台住房公积金贷款优化政策。大连、济南、长沙等城市不同程度提高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各地贷款最高额度提高了几十万元不等,对高学历人才、多子女家庭和绿色建筑的最高贷款额度也进行了上浮。
此外,天津、宜昌、兰州等地明确将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原则上也可享受“商转公”和“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等多重权益。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归集管理科科长王亮表示,灵活就业人员在参与公积金制度时,可自由选择按月缴存或机动缴存。如果名下没有未结清的公积金贷款,在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自由提取账户中的资金。
成都响应国家延迟退休政策,延长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到期日,男性不超过68周岁,女性不超过63周岁,还贷期限多延长了3年,有助于降低还贷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蔡真指出,这次公积金新政结合各地特点,释放了购房和租房潜力,体现了政策更加精细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