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面:我拍下侵华日军在中国留下的罪证
创始人
2025-09-09 20:03:49
0

大家好!我是一个照相的。


我父亲也是一个照相的,80年代初他结婚时没有办婚礼,带着我母亲旅行结婚。他们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到网红地打卡的人,他们听说北京中国照相馆拍婚纱照的水平特别高,就坐了28个小时的火车来北京拍婚纱照。


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喜欢摄影,我后来跟父亲说:“我想上大学也继续学这个专业。”在当年摄影更像是一个爱好,而不是一个正经的专业。


他思考了一下,然后跟我说:“你干这行我不反对,但是有两件事你不要干:一,开婚纱影楼;二,拍领导开会。”我问为啥?他就说了三个字:“没意思。”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爸这个话很有意思。


后来,我顺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图片摄影专业,老师夸赞我们是“黄埔一期”,其实就是硬件条件和教学方法都还在摸索阶段的实验田上的产物。



我们去放照片的时候,暗房特别阴暗潮湿,拖把上都长蘑菇,这周去是金针菇,下周可能就是平菇。好不容易对好焦,整个放大机连着放大镜头咔嚓一下就掉下来了。我们那个年纪很大的老师跟我们说,没事,我上本科的时候就用的这批设备。


那时跟着老师学摄影更像是师徒关系,老师都特别棒,他们有赤子之心、青云之志,他们相信你跟着我,我一定能把你带出来。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硕士导师听说我的论文难度比较大,当即掏了好几千块钱给我,让我去买实验设备。


前几天我们“黄埔一期”还陆续小聚,22个同学,现在还在坚持干摄影的只有三个人了。确切说干摄影的还有两个人,因为人家两个拿摄影挣钱,我是拿摄影花钱的。


北境堡垒,侵华日军战争遗迹


最近10年我做的是文献摄影创作,这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事情。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留下了各种罪证,史学家可以做文献研究、口述史研究,影像在这种关键时候不能缺位,也应该有摄影师来做基于影像证史的摄影创作。这也是我从2015年开始做的第一个项目。


从1933年起到1945年,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修筑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筑垒地域,有17个要塞群。


我从2015年开始尝试拍摄,2017年正式拍摄,一直到2023年总体上结束,用了大概8年时间,走了3万多公里,把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还存在的遗迹,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下面我就跟大家来分享这个项目的一些作品。


这是日军的军用机库,也是启发我进行这个拍摄项目的最关键的一个建筑。2015年,我在旅游时偶然发现了这个机库,上面布满了弹孔,根据角度判断,有一些弹孔是飞机从天上打下来的。


站在这个体量很大的“飞机包”前,我发现曾经遥远的二战以建筑为载体,突然一下就贴到了我的面前。


▲侵华日军五岔沟军用机场机库遗址·内蒙古阿尔山市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731部队的司令部,在哈尔滨的平房区。大家有机会去哈尔滨,一定要去这个遗址参观一下,这是关东军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中最为国人熟知的一个,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


▲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本部遗址·哈尔滨市


除了司令部以外,731部队还在海拉尔、林口、牡丹江、孙吴有4个支队,这4个支队分别承担着相应的任务。673支队是进行鼠疫研究的。


▲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孙吴673支队人体及动物解剖池遗址·黑龙江孙吴县


除了细菌部队,我们更陌生的是化学武器部队。这个部队驻扎在齐齐哈尔,也叫满洲第516部队,负责芥子气和路易氏气的研究,并把它们在一定规模上投入实战。那段战争实际上是非常癫狂的,虽然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我想让大家以影像为钥匙去回望那段历史。


▲关东军化学部毒气部队(满洲第五一六部队)旧址·齐齐哈尔市


这是在当时很先进的九零式240毫米的列车炮车库。火车拉着炮在铁轨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后再开炮。这是当时日本从法国进口的武器,又从日本本土拉到了中国。


▲九零式240mm列车加农炮车库


这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写有清楚的生产时间和生产地标识的铭牌,上面写着“昭和九年横河桥梁制作所大阪工场制作”。战争机器的运转需要背后的工业和科技做支持,即便是中国东北的一座桥,它的主体钢箱梁都是日本本土制造完成的。


▲甩湾子国境桥钢箱梁铭牌


这是东宁要塞勋山阵地的地下指挥室,它的规模很庞大,四通八达。勋山阵地还只是东宁要塞的一个辅助阵地。在勋山,看劳工的狼狗住得都比中国劳工的条件要好。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勋山阵地地下指挥室遗址·黑龙江东宁市


绰源军用机场,在内蒙古牙克石市。1943年完工,紧接着日本就战败了,所以它是目前为止保存得特别好的一个机场。


▲侵华日军绰源军用机场遗址·内蒙古牙克石市


牙克石市是我们国家治疗森林脑炎最好的城市,5月份拍摄时,整个东北林区全部是一种叫蜱虫的东西,当地人叫它草爬子,拍照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这种危险的虫子。


夏天也不太适合拍摄,因为经常有蛇、虫、老虎、熊出没;冬天又是冰雪路面,即使到5月份这些地下工事的表面也全都是冰,很容易摔倒。


孙吴北电厂是1943年末才竣工的,1945年日本战败后,苏联人把西门子发电机作为战利品拉了回去。这个电厂在当时非常先进,在现在的中国也是一个中小型电厂的规模。


▲侵华日军孙吴北电厂遗址·黑龙江孙吴县


这就是刚才那个有铭牌的钢箱梁。这条江是图们江,是现在中国和朝鲜的边界,但在当时是伪满洲国和日本之间的交界,因为整个朝鲜半岛已经被日本吞并了。


▲侵华日军甩弯子国境桥遗址·吉林珲春市


这是中东铁路兴安隧道,不是日本人修建的,是1901年到1903年由沙皇俄国主持修建的。当时请了500个意大利的石匠来凿石头,所以它的正面看起来有点像欧洲建筑的感觉。这500个意大利人觉得东北太冷了,300个跑回家了。中国劳工挑的土方,日本人占领后又升级利用,到现在齐齐哈尔到满洲里的火车还在这条线路上跑。


▲中东铁路兴安隧道堡垒


这个现在还在使用的100多年的隧道,承载了俄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和人群的历史。建筑就是一个反映历史的丰富和复杂性的镜面,这张照片是个很好的例证。


瑷珲陆军医院,在我们的军队系统接管后,还服役了很多年。


▲侵华日军瑷珲陆军医院病房旧址·黑龙江黑河市


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挺让人伤感的,它的正式名字叫日军将校军官俱乐部,也有人习惯叫它军人会所,在黑龙江孙吴县。


孙吴在当时是所谓的军都,有一句话叫“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很多高级军官坐着飞机来这里,打着看电影的旗号寻欢作乐。


▲侵华日军将校军官俱乐部旧址·黑龙江孙吴县


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伪满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慰安所。


它背后有很多故事,比如有一个韩籍慰安妇文明金,她后来在中国生活,她的事迹被发现之后,90年代她又被带到了这个曾经的魔窟。老太太看到自己以前被囚禁的地方,下车后就泣不成声。后来她被韩国一个叫分享之家的慈善组织接回了韩国,大概只生活了6个月的时间就离世了。


在知道这些故事之前,我拍过这样一张照片。这是我2017年开始正式拍摄后的第一张照片,那天下了雪,雪化成了水,在我还不了解这个建筑沉重深刻的历史时,我用了一个矫揉造作的方法,让它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水面上,拍了这张照片。



之后我从建筑里的陈列馆了解到了它的历史。晚上回到宾馆,我边洗澡边想这张照片,洗着洗着我就想抽自己:这么深刻、严肃的历史事件,你居然用这种“老法师”的策略去做视觉化处理?


我觉得这个项目不能这样做,然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大致的视觉化策略,就是“直接、准确、精微、客观、冷静、平实”。所以后面的照片都显得有些标准,甚至有些无趣,但我觉得这对文献摄影来说是一个基本要求。


这是东宁要塞西大营的神龛。神道教是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的,所以在日军军营的边上都有神社。


神社的鸟居等木构建筑很难保留下来,但石质的台阶、神龛或灯台、碑文有可能会留下来,它们是非常好的证据。我在拍摄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和神道教有关的影像资料。


▲东宁要塞西大营神龛遗址·黑龙江东宁市


这是曾经五家子山阵地神社的一块碑,上面写着“护国神社”。它是现在的驻军哨所边上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距离中俄边境大概也就50米的距离。当时边防连的战士还特别热心地陪同我去,他说不是不放心,是因为这里的边境上没有任何标识,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引起越境事件。


▲珲春要塞五家子山主阵地“护国神社”碑文残迹·吉林珲春市


这是胜山要塞的马魂碑,我在黑河地区拍摄时注意到这里有不少马魂碑,就是侵华日军给埋葬战马的坟修的碑。


▲马魂碑


我在一个农村小餐馆吃饭时,老板娘知道了我是做这个项目的研究和拍摄的,她都跟我停止对话好长时间了,突然又问我:“你说小日本对自己的马都那么好,为什么对人这么残忍?”


我当时没办法回答,我觉得这句话太棒了,这不就是《菊与刀》那本书里讲的日本的民族性吗?一个村里饭馆的老板娘一语就参透了其中的两个重要特征。


这是四立本碉堡上留下的施工劳工的脚印,完工后修建它的40个中国劳工全部被秘密处决了。这个碉堡的顶面实际上已经非常粗糙了,这也证明战争后期在不重要的地方,施工工艺也大幅度地下降。


▲四立本碉堡顶面的劳工脚印·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根据文献记载和审判笔录推算,有至少100万中国劳工在伪满政权的统治下死亡或者消失。他们大多是从华北等地被征募或欺骗到东北的。


这张照片是乌奴尔要塞被遗弃的整包的水泥。乌奴尔要塞没有完工日本就战败了,所以阵地上能看到他们仓促应战时,把水泥垒成简易工事,一下雨水泥硬化,80多年前完整的水泥袋子的形状就被保留了下来。


▲乌奴尔要塞遗弃的整包水泥


这是一个只有数字、没有姓名的墓地。一般韩籍的开拓团或者日本兵的墓地上都会有文字,这种只有编号的集体墓地,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劳工的。


▲乌奴尔要塞集体墓地


这是修机场用的混凝土碾子,用来把跑道面压平。


▲绰源军用机场修筑跑道的混凝土碾子


这个采石场在乌奴尔,看起来就像和80多年前一样,还有很多人在工作。因为溃败得太突然,也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偏远,这些采石场的石头没有被再利用,所有的生产痕迹基本上都被完整地留存了下来。


▲采石场


这是虎头要塞弹药库的遗址,文献记载这个弹药库在1945年曾经堆过200多具尸体,不光是侵华日军,还包括开拓团的妇女老幼。苏军当时攻不下来就往里面灌汽油,然后点火焚烧,好多人都是窒息而死。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战争的残酷。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弹药库遗址·黑龙江虎林市


这是虎东山主阵地的将校室墙上的弹孔。1945年8月15号下午3点多钟,裕仁天皇以所谓“天皇玉音”的形式发布《终战诏书》。但是这里的守军认为广播声音不清晰,是苏联人的欺骗性广播,所以在天皇宣布投降后又打了11天,总计打了17天,虎头要塞的战役才彻底结束。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虎东山主阵地将校室弹孔


这个地方也标志着,影响人类历史非常深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终结。大家如果去到这里,会看到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二战终结之地”——二战并不是在太平洋战场结束的,而是在中国的东北。


这是2018年5月份拍摄的阿尔山要塞花炮台阵地,当时还完完整整地保留了被苏军轰炸过的工事的内景。


▲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花炮台阵地遗址·内蒙古阿尔山市


但是大家再看另外一张照片,2021年修缮工程完成后的样子。修它没有问题,但是不应该把一个饱含着战争痕迹的场景,修得像陕北的窑洞一样。



这样的例子还有:左边是海拉尔要塞河南台,也是它最重要的主阵地,这个日文导向标记很重要,证明这里是侵华日军的阵地,而不是中国的伪军。结果等我2021年再去的时候,看到穿线管和灯就直接从这个标记穿过了。


▲海拉尔要塞河南台阵地地下工事日文导向标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我给大家举的这两个例子,还是国内不可移动文物中的最高等级,也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想一想,如果是市级的呢?县级的呢?很可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它就消失掉了。所以做这个项目的初衷之一,就是要推动遗迹遗址的保护。


另外我还有两个小愿望:第一个,我想让这些影像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上的这段历史,增加重要而新鲜的视觉补充,也为其累累罪行提供重要的证据。


第二个,二战其实离我们很多人非常遥远和陌生,伴随着符号化的抗日神剧,大家对它的理解就更加简单和扁平了。所以我也想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一个以直接的视觉影像进入到反法西斯历史的新视野和新途径。这是我的一点点愿望,所以从3万张照片里选出了这20多张与大家分享。


直把他乡作故乡,三线建设工业遗迹


我的第二个项目是关于三线建设工业遗迹的,这段历史跟大家也比较遥远。


1964年底,中苏交恶,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战争风险,苏联当时甚至想对我们进行核手术式的打击。所以国家决定把东部重要的国防工业,在西部的大山里做一个备份,这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末日工程——三线建设。


我的姥姥姥爷就是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1965年从大连搬迁到了宁夏首府银川。


我妈老说一句顺口溜“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我就是子孙的子孙。我的童年生活贯穿着厂矿文化,我总听他们说厂子里的故事,有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场景,它直接触动了我去做这个项目。


在毛乌素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中间的一个西北小城市,有一个由8栋楼围成的只有大连人的生活区,他们说大连话。


一到过年我就喜欢去我姥姥家,因为工厂有钱,家家吃海鲜,80年代末在西北吃海鲜还是一个稀罕事。到了大年初一就有一个奇景,那8栋楼的垃圾站里全都是红色的:红色的鞭炮屑、红色的虾皮、红色的蟹壳。


这个红色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但我那时肯定不懂,后来我再想用影像去记录它的时候,那8栋楼已经没了,那个红色也只存在于我的记忆当中。


我母亲经常跟我说“哪哪哪又拆了,又有一些变化,你要不要去拍一拍?”我觉得我母亲所谓的“拍一拍”,它是蕴含着摄影的原始的记录力量的。在我母亲的鼓励下,我从2020年开始做三线建设这个拍摄项目。


这是重庆造船厂,现在已经停产了,它有一个礼堂做得特别精致,礼堂的墙上写着一句话“这个礼堂是重船人重要的记忆载体”。我就在想,这个影像是不是也是他们过去的生产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的记忆载体?


▲重庆造船厂


这是四川齿轮厂。绿色总是代表生命和希望,但是大家现在看一看,在这里绿色是不是代表了彻底的消亡,代表那段历史的远去?


▲四川齿轮厂


晋江机械厂是重庆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做大口径火炮的配件。在重庆的北边还有一个做洲际导弹的航天七院。


有句话叫“巴山蜀水藏巨龙”,所以在那个厂子附近经常能看到“龙”和“火箭”这样的形象。大家也可以从这个招贴画,看到当年厂里的审美情趣和那个年代对美学的追求。


▲国营晋江机械厂


大家看,这只是一个厂子里面礼堂下面的库房,这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窗户了。现在的工厂要多丑有多丑,都是彩钢板,那时即便是工厂里的一个配属建筑的窗户,大家也用最简单的原料把它做得这么精美。


▲国营燎原机械厂


燎原机械厂生产的环球牌子弹,据说还是许海峰1984年拿奥运金牌的时候使用的子弹。


天府煤矿最早是国民政府时期卢作孚创办的,在三线建设时期,天府煤矿长足发展,为重庆的常规武器制造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基础。这个煤矿的幼儿园里有精美的瓷砖画,制作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是有一片瓷砖拼贴的时候出了问题,还得重新画、重新烧。


▲天府煤矿


这是攀枝花的工业索道群。当时的建设项目要求快,修桥太慢了,怎么办?产能一扩张就修一条索道,产能再扩张就再修一条索道。这是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那些索道拉着煤和煤矸石忙碌地来回地穿梭,非常有诗意和浪漫的感觉。


▲攀枝花工业索道群


如果大家想要对三线建设了解得更深刻,一定要去攀枝花,因为攀枝花是一座彻头彻尾地因为三线建设平地而起的城市。我们现在每个人都跟攀枝花有关系,坐高铁到拐弯的时候,那段质量最好的钢轨就是攀钢轨梁厂生产的。


这里曾经安放着中国最先进的计算机,也是三线建设最大的单体工程,是核原料生产的备份基地。挖了8年的洞,装了9年的设备,但最后项目下马了。两兄弟在一个山洞里挖洞,互相都不知道,因为上的不是一个班。


▲816工程遗址


项目下马之后,这些人为了生存,又在边上建了化肥厂,也说出了那句非常伟大的话:“建是为了和平,停也是为了和平。”


西北煤炭机械二厂的文化宫,我一进到这个场景就感觉,蹦擦擦的交谊舞音乐就要响起来了。


▲西北煤炭机械二厂


厂办中学或矿办中学是三线建设地区非常普遍的一种建筑。


▲石炭井矿务局第一中学


这是给厂里幼儿园的小朋友做的滑梯,小朋友从大象的屁股爬上去,然后从鼻子滑下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3541厂


3545厂是负责生产军干服的,354x系列的厂都是做后勤相关的生产的,包括纽扣、布料、缝纫机等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3545厂


这是061基地的422站,这个基地是做地对空导弹的。军博展出的美制U-2侦察机,就是这个厂生产的导弹打下来的。


▲061基地422站


我在061基地拍摄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爷子叫杨应舟,他讲起了建厂时他亲手种的树,种的时候树只有擀面杖那么粗,然后他就带我去看那棵树。


我说你感情这么深,我给你和树拍张照吧。我正在取景时,那一刻这个不苟言笑的老爷子突然深情款款地抱着那棵大树,就像抱着自己的女儿或妻子一样。



总装备部21实训基地,我们那句有名的童谣“马兰开花二十一”,指的就是这里。这个基地负责原子弹的实验、调试和爆炸,以及后勤保障。“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指的是它对外联络的28号信箱的256分箱和257分箱。这就是隐藏在那个童谣背后的故事。


▲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


这是一个矿里的安全警示画,都是工人一点点手绘出来的。



大家看它的细节,一件小事被描摹得这么生动,用流行话来说就是“以前吃过细糠”。



我在拍摄过程中还捡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的资料和痕迹,我觉得它们也是非常宝贵的,也特别有意思,给大家展示一些。







有导弹的零部件、电子管、红票之前的火车票、建筑外立面的瓷砖、粮油证、票据、洗澡的入池证、饭票、广告册、宣传册,还有老厂里会议室里的茶杯……







冷板凳的后三排,时代需要严肃摄影


因为时间有限,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些作品,用影像证史的方式带大家回到了两段历史。


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我干的这个事不但是摄影的冷板凳,而且是冷板凳的后三排。这些作品太严肃,太沉重了,很难走向收藏市场,没有人愿意把日本人的碉堡挂在家里。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缺乏流量、难以变现。


但是我这十多年还是在坚持,原因很简单:我每次躺在床上时,听说哪哪哪又要被拆了,我就想起来我爸的那句话,我对他那个“有意思”和“没意思”是非常看重的。


特别感谢一席让我的冷板凳往前挪了一排。我也想借这个宝贵的机会跟大家说两件事情:第一,我做了这么多的影像证史的资料,如果有大学、科研院所、学者需要这些资料,尽管联系我。我会无偿地提供,把我的成果全部分享给大家。


第二,我这十多年就忙着在外面拍照了,也不擅长展示。但是我很想让这段历史随着这些照片被更多的人知道,如果有出版机构、展览空间有意愿,也请联系我。


每次朋友说你是一个怀旧的人,你总拍这些以前的事,我就会特别生气。我会特别严肃地跟他们说:“不是怀旧,是要记得!”这些影像非常宝贵,它可以让我们回望的时候看清来路,也可以让我们向前的时候拨云见日。


最后一点点宝贵的时间,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广义上的摄影。


这是我母亲给我的一张家庭合影,1983年拍的,底片就有半张A4纸那么大。我当时看到之后,感到非常震惊,我就想,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对影像那么正式?去照相馆里拍照,从每个人的状态中,摄影的庄重、本分的力量就会显现出来。这张照片我一直看得很有滋味,但是和我没什么关系,我还在我妈肚子里。



这是我爸的第一辆摩托车,车管所的干警还知道蹲下,找个比较纯的背景给它拍照。车是个很一般的车,但在照片上就显得优雅而从容。



这是我的第一辆摩托车,你们看看,就过去了十几年时间,行驶本上的照片就变成什么样子了?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问问大家:是我对摄影的要求太高,还是这个时代对摄影的要求太低?



前面说到我们22个人的“黄埔一期”,上个月我才知道我们学校这个专业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影像艺术专业。在这个专业取消后三天,我看到了2025软科排名,它是排名第一的,但是现在没有了。


我就在想,100年后如果一个日本人不相信他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你是要把AI打开,输入“三个日本兵在村里偷鸡”让它生成一张照片来作为证明吗?


摄影是一棵大树,花、叶、果实肯定是最吸引人、最夺目的,但是谁来守住这棵大树的干和根呢?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在艰难地坚持着严肃摄影,我期待有更多的年轻摄影师加入到严肃摄影的创作中来。


我也想用我的赤子之心、我的青云之志告诉大家:时代需要严肃摄影,中国需要严肃摄影,民族需要严肃摄影!


谢谢大家!


注:宋泽毅《历史本文与观看——二战终结之地之镜像拓扑》摄影展9月9日在重庆开幕,展期9.9-10.9,这是该项目第一次以比较完整的体量(60幅)呈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 (ID:yixiclub),分享嘉宾:宋泽毅(摄影师、影像技术工程师),策划:恒宇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