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林坚
继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之后,恒泰证券也正式更名为金融街证券。9月9日,恒泰证券在香港的上市主体恒投证券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也相应变更。同天,新更名的金融街证券(下同)也发布了《致客户的一封信》,提到了公司更名细节、业务办理或服务升级相关内容。
截至目前,金融街证券同时拥有恒泰长财证券、恒泰期货、恒泰资本投资、恒泰先锋投资四家全资子公司,并控股新华基金,在全国还设有105家营业部及4家分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内蒙古和东北三地),这意味着LOGO全部换新将需要一定时间。更名后,公司也需要采取有效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的行动。
此次更名源于2023年金融街集团成为金融街证券实际控制人,2022年,天风证券作价18亿元向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金融街证券2.49亿股股份,转让完成后,金融街集团通过直接及间接持有金融街证券29.99%股权。2023年1月30日,证监会批准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成为金融街证券的主要股东,金融街集团正式成为金融街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随着本次更名,至少有四大看点。
一是,更名为金融街证券,如何凸显国资身份与战略新布局?
原恒泰证券创立于1992年,是经证监会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全牌照券商,于2015年成功登陆港股。业绩显示,公司近年来经历从亏损到利润修复的过程,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2.41亿元,较上年同期提升346.86%;营业收入(含利息与投资收益等合计)约16.66亿元,同比增长42.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约为3.90亿元,同比增长401.32%;ROE为2.86%,同比增长2.19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更名,金融街证券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决策基于公司的战略定位、品牌规划以及自身长远发展需求。在当前证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行业内券商普遍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如何明确自身定位、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成为关键课题。
从品牌内涵来看,“金融街”这一名称具备显著的地域与行业标识意义。金融街区域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金融核心区,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企业总部及监管部门,是国家金融战略落地的重要承载地。公司以“金融街”命名,能够直观彰显其立足首都金融核心区、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同时也与公司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愿景形成契合。
从实际经营需求来看,此次更名是公司梳理战略导向、聚焦核心业务的重要一步。
长远来看,金融街证券的更名,既是一家券商个体战略转型的里程碑,也折射出北京国资体系在证券行业布局的深层思考。
二是,新品牌的启用将给公司展业带来哪些实质增量?
从公司自身发展而言,“金融街证券”这一品牌的启用,意味着公司正式告别过去以区域业务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进入“依托金融街集团资源、立足首都金融核心区、辐射全国”的全新发展阶段。
记者了解到,自金融街集团成为实际控制人以来,金融街证券与集团在业务资源、客户渠道、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已逐步显现,特别是在财富管理业务的升级、投行业务的拓展以及机构客户服务的优化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和突破。此次更名有望将这种协同推向更深层次,推动全方位提升业务服务能力。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借助集团的品牌优势与资源网络,公司有望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助力金融街集团完善金融服务产业链。综合来看,在财富管理领域,可依托集团客户资源,推出更符合高净值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在个人财富管理领域,组建“金融街智库”,联合宏观经济专家、行业分析师推出定制化投资策略,全方位满足从短期流动性管理到长期资产增值的多样化投资需求;在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将依托集团资源,为企业客户提供“上市辅导+投融资对接+风险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二是,公司计划在客户服务体系优化、产品创新研发、信息技术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专业、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以新品牌为依托,金融街证券将继续积极拓展市场份额,吸引优质客户与人才,增强其在证券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变化与挑战。
目前来看,在业务资源层面,金融街集团在城市建设领域积累的大量项目资源,与券商的投融资服务需求存在天然契合点。例如,集团在城市更新、园区开发等项目中产生的资金需求、资本运作需求,可与金融街证券的股权债权融资、财务顾问业务形成对接;同时,金融街证券服务的企业客户,若有城市落地、办公选址等需求,也可借助集团的城市建设资源实现合作,形成双向赋能。
金融街证券方面称,随着“金融街证券”品牌的正式启用,公司将以更为开放的姿态,顺应市场变化,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成为证券行业的新标杆,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三是,持股比例29.9%,金融街集团是否会增持?
目前金融街集团通过直接及间接持有金融街证券29.99%股权,而根据港交所《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要求,若任何个人或公司,以及与其一致行动人共同持有一家香港上市公司30%或以上投票权时,必须向该公司所有其他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这个要约价格通常定为提出要约前6个月内增持目标公司股份的最高价格。
这意味着,如果未来金融街集团要提升对金融街证券的持股比例,就需要发起对金融街证券的全面收购要约。有业界人士分析,若金融街集团未来若想继续增持恒投证券,不排除采取先私有化恒投证券,进而再增持方式。
除金融街集团外,目前持有金融街证券5%以上股权的股东还有天风证券、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自贸区汇发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天风证券持有金融街证券16.92%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四是,北京国资体系方面券商是否会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东风进行整合,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金融街集团为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旗下企业,随着金融街证券纳入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旗下金融街集团体系,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的券商阵营进一步扩容。
至此,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的券商至少还有首创证券(实控人是北京国资委)、第一创业(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北京国管)、中信建投证券(第一大股东是北京金控集团)以及最新更名的北京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国资公司)。
作为首都,北京承担着服务国家金融战略、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可以看到,目前北京国资体系内已形成多主体参控股、覆盖不同业务特色的券商矩阵,而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这一矩阵是否会迎来进一步整合,正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之一。
不过需要关注的,尽管整合预期存在逻辑支撑,但市场对北京国资券商整合的关注,更集中于“如何整合”及“面临哪些挑战”两大核心问题。
近年来,已有麦高证券、高盛(中国)证券、国新证券、诚通证券、国投证券、华源证券、天府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北京证券等10家券商更名。这些券商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背后更蕴含着股权结构的重大调整、业务方向的潜在转型以及战略抉择,同时也反映了证券行业在整合趋势下的新变化,证券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