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近年来,海南省定安塔岭工业园把科技创新作为引擎,聚焦生物医药、新型食品加工和绿色建筑三大产业,推动“制造”向“智造”跃升。近日在海南爱科椰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椰子。新华社
柴 洁 宗航宇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也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需求最敏感、最迫切,是科技创新“主力军”。
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放眼全国,民营企业正积极布局新赛道。“十四五”以来,民营经济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2%以上。日前公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含“新”量也越来越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表示,“十五五”时期,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民营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
民营企业正成科技创新“主力军”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这是全国工商联日前公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上持续领跑。对此,有专家认为,研发不惜成本,反映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信心;而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又驱动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发生结构性变化。
八月瓜科技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全国科技创新企业500强”榜单中,民营企业达260家,占比52%,超过央企和国企总和(240家,占比48%)。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生态正从以前“国家队”主导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模式,扩展为多元协同创新的格局。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民营企业也已成为助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近日举办的IBM中国企业级AI巅峰论坛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指出,“IBM在中国的重点客户是民营企业和在华外企,主攻场景也转向民营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全球化运营。”
“当前,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魏楚表示。
政策持续提供强有力支持
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强劲势头和坚定决心,离不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
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提出,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行业发展趋势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前沿交叉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29日召开的月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表示,“人工智能+”工作涉及领域宽、参与主体多、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做好统筹非常关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凝聚国企和民企合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创新力强的特点,跑出更多勇攀高峰的技术创新“黑马”。
民间资本被鼓励更深程度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民间投资方面,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招投标市场秩序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李超表示,一年多来,招投标改革稳步推进,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招投标更加积极。今年1~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6万家,同比增长11.9%;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招标投标法修订,完善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招标代理机构管理等制度机制,推广全国统一的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有序拓展招投标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强化监管机制创新,加大突出问题治理力度,推动招投标市场继续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李超表示。
多地创新举措力挺民企创新发展
甘肃省推出“融资租赁+财政贴息”政策模式,加力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技术研发;海南省继续实施省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券政策,对产品研发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成果产业化等全流程,按照阶段性成果给予4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多地接续推出有力举措,以“真金白银”力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湖北省创新推出“301”贷款模式,金融机构通过与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数据对接,为小微企业提供“3分钟申贷、0抵押0担保0人工干预、一键式提款”的纯信用贷款服务。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研究推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着力加大金融支持,以“301”贷款模式为切入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融资增信制度,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着力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发挥政府牵线搭桥作用,创新人才支持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人才“活水”。
9月5日,上海召开“打造高质量民营孵化器,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专题民营经济圆桌会,提出打造高质量民营孵化器,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领域,精准赋能培育一批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企业。
会议指出,“高质量孵化器是上海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培育打造创新‘核爆点’的重要一环。上海将持续优化政策供给,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积极推动孵化模式创新与全链条赋能,加强高质量孵化器布局培育、强化科技金融联动、支持高层次孵化人才培育,充分发挥高质量孵化器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民营经济撑起了广东经济的半壁江山,为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作出重要贡献。日前,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中找好赛道、做大做强;要加快出台《广东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推动民营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项目招投标。9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要以更大力度解决竞争不公平、执法不公正的问题,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依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人工智能+”赋能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坚决杜绝隐性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