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1万方水产全产业链交易枢纽 !9月8日上午,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洛围码头的黄沙水产中心(黄沙水产新市场)正式开业,黄沙水产中心是集“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五位一体的智能型水产产业超级综合体。
黄沙水产中心(黄沙水产新市场)正式开业。
广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波在开业仪式上致辞表示,黄沙水产市场自1994年开办以来,三十一载灯火不息,全天候保障供给、服务民生,成为全国最大的鲜活海鲜交易市场,培育形成全球知名的黄沙水产品牌。黄沙水产承载着广州人的“鲜味记忆”,见证了水产市场从零散交易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历程,是华南水产流通领域的一张“金字名片”。
档主展示水产品。
自1994年开办以来,黄沙水产品牌——年交易量超32万吨,年交易额突破12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水产品价格风向标”。
焕新升级后,黄沙水产中心将聚焦市场环境、服务品质、数字赋能等重要领域,打造成为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现代水产产业新标杆,让“食在广州”金字招牌再添异彩。有市民告诉南都记者:“听说今日开业,我们特地打车过来凑热闹,好开心买到特价鲍鱼。”
特价水产品。
目前,批发业态整体招商入驻率超过97%,几乎涵盖了水产全品类经营品种。商户郑永强表示,新市场环境好、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临近江边,新市场提供的海水、氧气直供服务,大大解决了以往需要频繁联系供应商的麻烦,为商户节省了不少精力和成本。
开业当天档主十分开心。受访者供图
据悉,为更好地凝聚行业智慧和力量,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促进水产产业繁荣发展,黄沙水产牵头成立“广州市荔湾区黄沙水产商会”;主办方对17家踊跃投身“添绿增彩”活动的示范商户进行“企商共建”授牌仪式;黄沙水产与16家行业重量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海洋牧场建设、养殖、产品加工研发、贸易、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产业金融、终端零售、品牌餐饮、水产配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传递精诚合作、共进共赢的经营理念。
亮点逐个看
全真模拟海洋生态
24小时管道直供天然海水
黄沙水产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涵盖主楼、辅楼及配套的交易停车场与物流配送区。其最大亮点,是全国首家实现“天然海水—氧气—冷媒”集中一体化供应的鲜活水产批发市场。
依托码头区位优势,市场通过1500吨级海水趸船实现24小时管道直供天然海水,全真模拟海洋生态。同时,集中供氧与冷媒系统直供商铺,能节约空间,提高安全性,显著降低商户运营成本。
在数字化方面,“数字黄沙”平台整合交易、物流、溯源、支付等全链路服务,实现无纸化开单、智能结算、车辆调度与冷链监控,整体运转效率大幅提升,打造真正“数字市场”。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亮眼成绩背后,是黄沙水产三十年如一日的鲜活传承和厚积薄发。
打造“水产直供+珠江游览+特色美食”一体化产品
作为行业龙头,黄沙水产中心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的重任。在市场设计上,这艘全新的“水产界豪华航母”具备了空间革新、食安标杆、诚信机制、业态融合四大创新模式。
以人车分流、干湿分离的空间革新模式,告别水产市场旧印象。黄沙水产中心以“批发—零售—文商旅”三大功能岛为核心,通过空中连廊、垂直货运走廊及智能动线设计,彻底实现人车分流与干湿分区。商户不再“人货混行”,消费者也可在商场式环境中舒适采购。
智能安全中心落地,打造检测全流程可溯源的食安标杆,让食客吃得安心。市场配套建设国内首个智能水产品安全中心,引入“产品溯源—检验检测—智能监管—食安宣教”四位一体机制。驻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日对水产进行兽药残留、添加剂等指标快检,数据实时上传并公示。
拓展“交易+物流+展贸+电商+文旅”生态,水产市场不再只赚“卖鱼钱”。除传统活鲜、冰鲜、冻品批发之外,市场引入生鲜加工、电商直播、低空物流配送、特色餐饮等新业态。目前已签约超600家商户,可满足采购商、市民、游客的一站式采购体验需求。
下一步将推进泊位扩建工程,新增1个货运泊位和2个客运泊位,通过引入珠江游船停靠服务,串联珠江前航道沿线客运码头,丰富市民出行选择。持续深化与广州港集团商旅板块协同联动,整合优质食材供应链,实施“游船+美食”联动计划,打造“水产直供+珠江游览+特色美食”一体化产品,升级游船餐饮;同时通过场景资源互补实现流量导引,激活码头资源,构建独具广州文化内涵的沉浸式文商旅新场景。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记者钟丽婷
摄影:邹卫 刘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