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新用,真可能预防癌症复发?
创始人
2025-09-08 16:27:45
0


这个月最新的一篇重磅研究论文:用两种老药,就可能降低癌症复发风险!重要的是,不止动物试验如此,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积极效果,让人振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癌症,中国每年新诊断患者就有几十万。好消息是,乳腺癌整体治疗效果不错,尤其是如果发现得早,生存率很高;但坏消息是,哪怕做过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还是有不少人会出现复发。而且乳腺癌很特别的一点,是复发可能出现得很晚。有的患者结疗十年以后,肿瘤都依然可能卷土重来,有时还会转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科学家认为,罪魁祸首是那些“休眠肿瘤细胞”,或者叫“潜伏肿瘤细胞”。


休眠肿瘤细胞是一些从原发肿瘤里逃脱,潜伏在骨髓或其他组织里的肿瘤细胞。它们数量不多,所以CT或别的影像检查都无法发现;它们也不分裂,所以常规的化疗或者靶向药也对它们基本无效。这些细胞就像冬眠的熊一样,可以在体内沉睡多年,甚至终身,但在一些患者身上,不知道什么原因,它们会突然有一天“醒来”,导致癌症复发。


研究确实发现,结疗后的乳腺癌患者,如果骨髓里能检查到“休眠肿瘤细胞”,那未来多年后复发风险会显著增加。


但虽然我们知道它们不好,但由于传统抗癌药对这些细胞杀伤效果不佳,怎么清除它们成了一个大难题。


现在,来自美国的研究团队在这一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最新发表于《自然·医学》的研究中,他们显示两种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老药:羟氯喹(治疗红斑狼疮、疟疾等)和依维莫司(治疗某些癌症),很可能帮助清除这些潜伏细胞,从而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


科学家们怎么想到用这俩药的呢?


靠动物试验测试出来的。


他们构建了小鼠的乳腺癌模型,里面也会出现“休眠肿瘤细胞”和后续复发,和人的情况很像。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有两个信号通路对“休眠肿瘤细胞”特别重要,分别是“自噬通路”和“mTOR通路”。于是,他们到已经上市的药物里面去寻找,谁能抑制这俩信号,看看有没有老药新用的机会。


还真有!羟氯喹可以抑制“自噬通路”,而依维莫司本来就是mTOR靶向药,可以抑制“mTOR通路”。于是,科学家立刻把这俩药拿到小鼠模型上去尝试,果然效果不错,用药后“休眠肿瘤细胞”少了很多,小鼠生存期也延长了。



看到动物试验结果,科学家非常兴奋,很快就启动了针对患者的临床研究,这次报道的就是2期临床试验结果。他们给这个研究取的代号为CLEVER(聪明),从结果来看,真的是挺聪明的。


临床试验纳入了53名乳腺癌患者,她们的共同点是确诊不到五年,都接受过一系列治疗,表面上看起来已经康复,因为身体各处都没有癌症的迹象,但她们骨髓里都能检测到潜伏的“休眠肿瘤细胞”,说明复发风险很高。


这些患者包含了乳腺癌各种亚型,有激素受体阳性,有HER2阳性,最多的是三阴性乳腺癌,也是复发风险最高的一类。


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只服用羟氯喹、B组只服用依维莫司,C组两药联合。


科学家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是:安全性如何?潜伏肿瘤细胞是否会减少?患者复发率能否降低?


试验证明,问题的答案基本都是肯定的。


安全性没问题。绝大多数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治疗,只有一人因副作用较重而提前停药。这个并不意外,因为毕竟俩都是临床用过很久的药。


同时,潜伏肿瘤细胞显著减少。与单纯观察的对照组相比,羟氯喹组减少了80%,依维莫司组减少了78%,联合治疗组减少了87%。


第三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因为随访时间还不够长。但趋势很好,在中位随访了42个月后,三组患者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也就是肿瘤没有复发的患者比例都很高,羟氯喹组是91.7%,依维莫司组是92.9%,最惊人的是联合用药组,到目前为止是100%!



对乳腺癌患者和家人而言,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乳腺癌每年在全球导致近70万人死亡,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肿瘤复发或转移。如果用一段时间的口服药物就能降低这种风险,将意味着乳腺癌治疗进入全新的阶段:我们不只能治疗可见的癌症,还能提前清除潜伏的隐患。


针对休眠肿瘤细胞的想法并不新鲜。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它们是乳腺癌晚期复发的根源。但真正尝试在患者体内直接攻击这些细胞的研究却凤毛麟角。


这次的研究,在临床实现了早期概念验证!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家现在千万不要自己去买这俩药来当保健品来用。


第一,这个研究虽然让人兴奋,但仍然还是早期探索,有不少局限,比如,它规模太小,只有53名患者,而且不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所以严格意义上,还不能证明药物一定能显著延长生存期。要想真正改变临床实践,还需要更大规模、更严格的对照试验(已经在进行中了)。


第二,药物副作用也值得注意。羟氯喹相对安全,但依维莫司可能导致口腔溃疡、消化不适、疲劳,少数情况下还会引发肺部炎症。在这次试验中,大多数人副作用较轻,但也有部分患者需要降低剂量或暂停用药。


第三,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治疗后本身就没有潜伏的休眠细胞,自然也就没必要额外再用药,增加副作用了。


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请稍微有点耐心,如果后续大型试验结果如果同样积极,推广到临床会很快。我们一起期待!


致敬科学,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药物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DeMichele, A., Clark, A.S., Shea, E.et al. Targeting dormant tumor cells to prevent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2 trial. Nat Med (202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