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神化AI搜索,不如先理解你的目标用户
创始人
2025-09-08 13:24:32
0

前几天,我写了一条段子文,总结AI搜索的用户画像:什么人会高度依赖AI搜索信息?比如,效率至上、对人的信任度较低、入行小白、缺乏主见等等。


当然,这些画像都是笼统的说法,带有一定幽默和夸张的成分。



但对于做GEO优化,搞清楚目标用户画像尤为重要。没有这个前提,你生产的内容就如同“空中楼阁”,很容易变成品牌自说自话。尤其是陷入“工作茧房”的甲方市场人,很容易自动屏蔽用户视角,失去敏锐的内容触觉。


对于AI搜索,我们也不必抱有“神化”的心态,而是要结合产品现状与用户实际需求,来做整体布局。用户是什么样的,就如何去攻克他们;市场再如何千变万化,也总有规律可循。此为营销之“道”,其他的都是“术”,切忌舍本逐末。


不妨先列出以下问题,再结合用户调研访谈的结论,来布局你的SEO或GEO内容:


用户在什么阶段会通过AI搜索了解一个品类?


这决定了你要通过什么方式,在品类中占据显眼位置,比如品类TOP5、TOP10等等。通常在这个阶段的,是对这个品类一无所知的小白,或者需要更新知识体系的行家。


我个人的习惯是:当觉得市场上产品太多,让人难以抉择时,我就会以排行榜的方式,先了解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


TOP列表往往彰显着品牌的历史与实力。


也许AI给的答案不一定都对,但总能快速给我圈定一个选择范围。否则,靠自己的判断力效率低,也不一定都正确。


用户又会在什么阶段通过AI搜索了解单个品牌?


这决定了你要如何阐述你的品牌特色、以及与其他竞品有何不同之处。


到这一步,也是用户选择品牌的关键阶段。如果用户从这个节点流失了,那么一定是因为用户对你有什么顾虑,或者被竞品截流了。


有时并不是你的品牌不够好,而是竞品切中了用户需求。


用户对该品类的痛点和担忧是什么?


这决定你要主动去控制哪些负面舆论,并重新审视产品本身,让用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要知道,喜欢通过AI搜索进行决策的用户,通常是消费保守型。


更有经验的AI搜索用户,往往不会关注品牌积极面,而是会寻找“避坑指南”。忽略负面舆情去做GEO,就像一位光头老汉在理发店卖防脱洗发水。因此,控评对于GEO也很重要。一个老用户在微博或知乎的吐槽,就能让潜客直接奔向竞品的怀抱。


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GEO当然不仅是市场营销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品牌公关人员的共同协作。


用户在消费前对产品最大的纠结点在哪里?


这决定你要全面理解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是想解决什么具体痛点。比如:便利性、质量、功能、成分、定价、颜值、销售组合等等。


拿笔记本电脑举例,不同细分用户群体,对产品的核心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商务人士更看重续航时间与机身便携性,以便随时随地办公,女性还会考虑美观度;AI内容创作者则优先考虑CPU多核性能 + GPU图形加速 + NPU AI算力;而游戏发烧友更关注独立显卡性能,以确保高画质、流畅运行大型游戏。


因此,用AI搜索优化来减轻他们的思考负担、提高决策效率是很有价值的。毕竟,没有哪个用户真的喜欢花时间,来仔细浏览你那张复杂的电商详情页。


你的用户有哪些具体使用场景?


通常你觉得自家产品可以被很多人使用,但对于真正的用户来说,“紧迫要用”与“可用可不用”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可用可不用”的人,不是你的目标用户,他们也不可能通过AI搜索来深度了解产品。


因此,如何阐述产品对特定人群的帮助很重要,你要抓的就是“紧迫要用”的用户。


比如,最近一家随身wifi的品牌主来咨询我:竞品到底布局了哪些AI优化内容,导致自己的排名被“人为”降低了?


我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其竞品在AI搜索布局的内容,主要靠“人为自造榜单”,把自己捧上了TOP1的宝座;而在社交媒体内容策略上,则主要围绕卡车司机和旅行博主来做。如果不是随身wifi的真实用户,可能很难理解这个产品的价值。


为什么卡车司机和旅行博主需要随身wifi?因为移动性职业对“稳定网络”有刚性需求。他们的工作场景和性质决定了:流量、信号、成本是三大核心痛点。


换言之,随身wifi是帮他们省钱的重要生产资料。倘若换成大学生或白领,这个产品就不是一个“紧迫要用”的需求,因为无线网络和移动数据就完全够用了。


你的用户通常是如何了解到产品并下单的?


这可以帮助你了解用户的具体消费决策路径。


比如,你发现已购买人群中,有80%是没有经过搜索了解产品,就在电商平台下单的,那么你布局AI搜索的必要性就不是很高;或者发现,60%以上的购买人群是通过KOL博主或素人推荐的,那么你的重点工作应该放在社媒达人营销或素人种草上;又或者发现,大部分人群是通过熟人推荐购买的,那么你的核心营销方式应该是私域电商或安利模式,而不是搜索。


营销方式与渠道千千万,顺应用户去反推你的营销方式,更能事半功倍,而不是反过来。


你的用户通常活跃在哪些平台?


这可以帮助你了解核心营销工作需要放在哪里。


尽管不同的AI搜索平台都有抓取偏好,但若你的核心用户平时都把时间花在短视频、直播间、微博或其他网络社区里,那么GEO优化只是前者的补充,而不是重点。


在高度碎片化的新媒体信息时代,有时在一个平台、一个社区或一个小众圈层中做深做透,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你很难营造一个大事件,但造一个小事件的成本和难度会低很多。


此外,有大量用户的消费决策是非理性的,这些人的钱是最好赚的,甚至他们可以为自己不那么需要的东西买单。反而是不断搜索比较的用户过于精明,在这些用户身上花时间未必值得。


尤其对于一些高度同质化但价格又低的快消品牌,适度放弃精明的用户,往往可以赢得更多的“傻用户”。


你的用户最容易被什么内容影响?


比如,他们更容易像雷军或胖东来的粉丝那样,喜欢听创始人与品牌故事?


还是更喜欢听董宇辉等电商主播,用各自的语言艺术,讲明白一个产品的实际功能?


又或者更易受到流行话题或事件的影响,为明星、IP或符号溢价买单?


或者就是喜欢纯干货分享,渴望成为这个行业的发烧友或半个行家?


又或者喜欢自己参与DIY、社群共创与交流,让产品成为自己决策的一部分?


……


必须承认一点: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用AI搜索主动找答案,被动跟风消费的“傻用户”可能更多。当用户把节省的时间,继续用在别处“杀时间”,你还是需要去寻找那些让用户停留时间更长的“关键渠道”。


总结


现在做营销,精力要放在研究消费者心理与内容偏好,而不是放在产品本身。尤其是,当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产能过剩的制造大国与商标大国,永远不缺产品,更不缺品牌。


老板、CMO和市场营销人可以参考竞品动态,也可以学习市场上流行的各种渠道打法,但核心依然是“理解用户”。理解了目标用户,也就成功了一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符号工作室,作者:金鑫YOYO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