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近半年,遇到运营困境,也收获温暖和成长
“星点心愿”:公益路上的坚持与梦想
“星青年”在店内服务客人。
在今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一家名为“星点心愿手作饺子茶咖空间”的店面在鼓楼区杨桥中路254号开业。门店墙上“星星的孩子,别样的光芒”标语,不仅体现门店的温暖定位,也承载着“星青年”(孤独症青年)用劳动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的期盼。
近半年过去,门店的运营状况如何?“星员工”们是否实现了成长蜕变?公益与经营如何平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门店,探寻公益事业背后的故事。
运营困境:
高成本下“负重前行”
“从开业到现在,我们始终在和成本‘较劲’。”谈及门店的运营现状,“星点心愿”负责人、福建省心启航助残帮扶中心理事长张秀丽直言压力不小。据她介绍,店铺前期投入超60万元,其中装修改造近40万元,设备、家具及软装支出近20万元,再加上前期对“星青年”的培训费用,所有经费均来自心启航多年积攒的自有非限定性资金。
运营数据的“波浪线”走势,凸显门店的生存挑战。开业首月,借助社会各界的热情与媒体聚焦,小店迎来“开门红”,实现阶段性盈利。但随着热度回落,5月,门店经营陷入亏损。直至6月,因知名艺人任贤齐到访带来的流量效应,门店再度迎来客流高峰,重新实现盈利。“但热潮退去后,经营压力再度显现,七八两月门店连续亏损,9月初开学季到来,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张秀丽表示,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团队对未来实现收支平衡充满信心。
人力成本高企,是门店最大的经营压力。为保障15名“星青年”顺利工作,店内需配备特殊教育老师与辅导员,目前共有7名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此外,店内还为14名正式“星员工”支付工资,并为所有员工提供免费餐食,进一步增加了开支。
尽管困难重重,社会善意还是不断为门店注入“暖流”。任贤齐的到访,带来了一波流量高峰,日营业额回升至五六千元。任贤齐生日当天还通过厦门一家传媒公司向心启航捐赠30万元善款,这笔“及时雨”恰好解决了门店购置咖啡车等资金难题。“小齐哥的关爱,不仅缓解了经费压力,更让我们看到‘星青年’的事业正被更多人看见。”张秀丽感慨道。
破局探索:
开源节流与模式创新
面对经营压力,张秀丽与团队积极开源节流,力求让公益模式“活下来、能延续”。
开源第一步,是丰富产品线。除了保留招牌的手作饺子与茶饮,团队引入的咖啡车已到位。“我们选了冲泡流程简单的咖啡品牌,就是为了让‘星青年’能尽快学会。”张秀丽解释道,目前已有6名“星青年”在辅导员指导下练习冲泡,“等熟练了,他们就能独立为顾客制作咖啡。”
拓展业务场景是开源的另一抓手。门店开始承接生日会与企业团建活动,邀请市民、企业员工与“星青年”一起包饺子、做茶饮。“上周有家企业来团建,16名员工跟‘星青年’搭档包饺子,结束后还充值了‘星饺公益银行’。”张秀丽说,“爱心饺子”认购活动也在持续,顾客可认购饺子捐赠给特需人群,在店内留下祝福卡片。
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团队还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开支。“给‘星青年’提供稳定的职业平台、融入社会的窗口,让他们成长是我们的首要目标。”张秀丽表示,门店虽不以赚钱为目的,但只有实现“自我造血”,才能让这份事业长久延续。
对于模式推广,张秀丽既期待又谨慎。开业至今,已有省内外多家组织前来调研取经,可她总会反复提醒:“这种模式需要‘负重前行’,高昂的人力成本是绕不开的现实。其他组织须先评估经费储备与亏损承受能力。”
成长蜕变:
从封闭自我到主动服务
让张秀丽与团队欣慰的是15名“星青年”几个月来的成长。从开业初期的经常情绪失控、做事毫无头绪,到如今主动跟顾客说“您好”、认真完成工作并主动配合其他同事,这些“星青年”正在职场中慢慢“发光”。
“以前他很封闭自己,现在他能自己上班,也越来越自信。孩子在融入社会,社会也在接纳他们。”提起儿子的变化,“星员工”小宇(化名)的妈妈陈女士红了眼眶。
在“星点心愿”,“星青年”们过着规律的职场生活,他们实行早班(9:00—13:30)、晚班(16:00—20:00)排班制,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店长张丹妹介绍,岗前会议上,辅导员会带着他们做工作笔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当日任务——比如“包50个饺子”“泡10杯柠檬水”,还会布置“作业”,比如巡台、统计员工用餐、系统免单处理等。这种规范化训练,让“星青年”逐渐建立起规则意识。
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阿杰(化名)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凭借努力,他成为门店的销售冠军。“刚来时他从不会主动表达需求,现在他不仅能清晰地规划并说出自己的工作安排,还主动扛起责任,这一蜕变太难得了。”谈及阿杰的变化,张丹妹满是欣慰,“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能展示自己的平台,一份能证明自身价值的工作。”
未来展望:
助力“星青年”创造精彩人生
尽管面临经营压力,但张秀丽与团队对“星青年”事业的未来充满期待。心启航理事会已计划在两三年内开设第二家“星点心愿”门店,“我们想让更多‘星青年’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让他们的父母看到希望。”张秀丽说,她在南京考察时发现,灌汤小笼包、鸭血粉丝汤制作流程简单,很适合“星青年”学习,“以后或许会让他们尝试包包子,既能丰富技能,也能增添新特色。”
公益事业的推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在市、区残联的统筹指导下,鼓楼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联动多部门,为项目落地解决了场地、水电及资金等问题。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星点心愿”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孤独症青年的职业重建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开辟了新思路。该中心也呼吁更多企业与爱心人士加入,通过爱心餐团购等方式,助力公益门店模式进一步推广和孤独症青年就业、成长。
“我们所做的是一场耐力赛。只有坚持才能让种子发芽、长叶、开花,最终成为一片能为‘星星的孩子’遮风挡雨的新绿。”张秀丽说,希望每一名“星青年”都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人间星河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记者 赖志昌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