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猪价有点迷糊,上来就来了个开门红,并且还一度重回7元大关,这行情着实把人看得迷糊。
不是说去产能吗?
不是说供应压力大吗?
不是说需求不行吗?
怎么反倒涨了呢?
但好景不长,当然也长不了,也只是在7元上站了两分钟,然后就又跌下来了。
然后这一跌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别误会,一发不可收拾说的是市场情绪,而并非是猪价行情。
现在对于9月份的行情市场争议比较大。
一方面认为,生猪在去产能的压力下,总要迎来一个深跌,产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去化,否则基本就是小打小闹,很难有实质性进展。
比如官方喊话去产能从5月份就开始了,然后六七月份再次强化,但从产能情况来看,6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而7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42万头,可见去化幅度并不大。
按照官方给出的指标来看,要将产能在现在基础上再调减100万头,后来8月份又进一步提出,在2025年末产能要降到3900万头。
所以可见年内产能去化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如果按照这个目标,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母猪淘汰要增加,生猪出栏也要大幅增加才有可能完成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供应要激增,猪价要继续往下跌。
但另一方面则认为,产能去化本身就是一件急不得的事,参考上一轮去化,是经历了多长时间,而且经过上次去化以后,养殖集中度明显提升,而规模企业的抗风险抗压能力要更强。
而且现在来看,即便猪价已经跌破7元,但凭借规模优势,头部猪企依然处于盈利状态,这么一来,去产能的动力也就更弱了。
再加上马上就到全年消费旺季了,中秋、国庆,腌腊、春节,都是一年中消费最旺的时候,谁又会甘心在倒在黎明前呢?
其实没啥可争的,从官方先后的一系列动作就可以判断出接下来猪价的大致走向。
首先,大跌的几率不大。
虽然说产能距离目标产能还有很大距离,但相比达标,市场更要稳,毕竟刚刚稳定下来的猪市,再经不起大风大浪了。
七八月份本来是二次育肥以及猪价最旺的时候,但七八月的猪价熄火了,并且随着猪价直线走跌,猪粮比也跌到了6:1以下,进入到了猪价过度下跌的三级预警区间,于是启动了猪肉收储。
而我们之前分析过,三级预警时通常并不启动猪肉收储的,二级预警时也是视情况启动,只有一级预警时才全面启动。
所以这次三级预警就启动了收储,也说明官方稳市的态度,避免猪价一下冲得过猛,造成再次大起大落。
其次,9月的行情已初见端倪。
8月底9月初有一波开学备货,而猪价行情来看,反应不错,在产能去化、降重出栏,以及严控二育的压力下,猪价还能再次冲上7元也说明动力并不小。
当然这个动力主要并不是供需,而是情绪引发的,确切地说,是供应端缩量,需求端增量引发的。
而后续来看,中秋、国庆以后再后面的腌腊,哪一个都比开学备货的动力要高,所以预计猪价也会得到相应的支撑。
所以预计9月的猪价持续震荡,但也相对坚挺,尤其是临近中秋国庆,可能仍有一波利好。
但这么一来也就意味着,去产能这事又要延长了,猪价还得继续磨。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