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罗屿,编辑:尤蕾
面对介质老化、年轻人娱乐选择变多等现实,电影面临的危机远远没有解除。在观众越发追求“附近”“现实性”“代入感”以及“情绪价值”的当下,电影创作者如果不打破精英思维、说教套路,仍沉浸在旧日的荣光中,将很难走近现在的观众。
2025年电影暑期档(6—8月)呈现的“上半场混乱、下半场逆袭”,让影视制作人、监制、策划人谭飞有种“坐过山车的感觉”。
“春节档的表现远超预期,仅《哪吒之魔童闹海》就突破154亿元票房,这个成绩给了大家一种‘电影一枝独秀’的虚妄的繁荣感。”谭飞甚至一度参与了不少股市论坛,大家热烈探讨着:“投资电影是不是又热了?”
“然而,正当你觉得已经是高点的时候,市场却突然断崖式下滑。”春节档后,电影市场可谓“一地鸡毛”。工作日票房有时甚至低至1000万元,“降到了近10年的最低点”。包括谭飞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开始寄希望于暑期档。可现实是,6月仅有《酱园弄·悬案》《时间之子》两部国产影片的票房过亿元。7月初,《恶意》上映,票房突破2.5亿元,2023年夏天,同为陈思诚监制的《消失的她》,票房达35亿元。
(《酱园弄·悬案》受到不少争议)
“很多人很悲观,包括我。”谭飞忍不住想:是因为票房游戏规则变了,还是因为电影出于某种原因过时了,不再受年轻人欢迎了?“现在大家讲的是性价比,电影在这方面很吃亏。电影是重资产——投资大、制作时间长、消耗大,但回收难,跟现在讲轻资产的趋势格格不入。”
只是,当市场似乎降至冰点时,又出现了反转。
随着《长安的荔枝》上映,谭飞发现,火慢慢烧起来了。“到了《南京照相馆》,大家一开始预测会有10亿元票房,结果第二天一觉醒来,预测票房到了30多亿元。《浪浪山小妖怪》最早预测票房5亿多元,现在到了17亿元。”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8月10日16时32分,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85亿元。
这样的骤冷骤热,让谭飞觉得,“票房本身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
以下为《新周刊》与谭飞的对话。
目前关键的问题是
如何拯救电影院
《新周刊》:包括《南京照相馆》在内的几部国产电影都在今年暑期档后半程发力,它们在题材挖掘、叙事手法等方面有哪些特质?
谭飞: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的确有题材红利,契合了国家和民族主题。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影片整体制作精良、历史还原度高,像片中的日军摄影师,影射的就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全片讲述了人性的复杂,并没有过多渲染暴力血腥,表达上相对克制。
最关键的是,创作者讲述的视角可能正是现代人所喜爱的——没有站在所谓的高处俯瞰,而是以1937年南京沦陷期的几个普通市民在历史巨变中的处境,折射中华民族的历史。
电影以小见大,细微之处非常动人。现在的观众比较讨厌宏大叙事,像之前《蛟龙行动》这类影片遭遇票房口碑滑铁卢,正是这个原因。大家更多追求“附近”“现实性”与“代入感”。当观众看到《南京照相馆》的几个小人物时,会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自己身处1937年的南京会遭遇什么样的经历,电影带来的震撼感是很强的。
《新周刊》:暑期档电影市场,看上去终于“热”起来。这种“热”,是否也让业内人士恢复了一定的信心?
谭飞:像《南京照相馆》《东极岛》都属于特定题材,不可能每年都有。所以你问我“还对电影业悲观吗”,我不敢说。这还要看我们的电影储备,也就是目前生产完成的或者正准备生产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才能判断明年的情况。
现在除了春节档、暑期档等重要档期,在日常时间,电影是撑不起来的。但电影院就像卖场,不能只在两个季节卖东西,而其他时间关门。不能大档期有观众,小档期则惨淡到一个影厅里连一个观众都没有。
因此,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拯救电影院,也就是你的“卖场”还能不能存在。如果连“卖场”都没了,传统的院线电影行业肯定是面临危机的。
《新周刊》:如何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大家有没有找到一些破题方法?
谭飞:重要的是如何让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因为电影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年轻人的艺术,电影最大的危机能否解决,要看年轻人是否认可。年轻人不认可,各位专家天天给它鼓吹,没有用。
姜文在这个时代的失语
是一种必然
《新周刊》:《浪浪山小妖怪》能够收获票房与口碑,是否在于影片契合了对当下年轻打工人的现实投射?
谭飞: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浪浪山小妖怪》都提供了一个样本——普通人也能获得局部成功。即便“我”是冒牌的,“我”没取到真经,但“我”救了孩子,“我”也是一个英雄。
在上升通道逼仄的当下,《浪浪山小妖怪》让处于人生迷茫阶段的年轻人更有感触,小妖怪想改变命运,就像他们想改变命运一样。没多大能力也能做英雄,冒牌的到最后也能向正主看齐——可以说,主创很懂年轻人的心,这对电影创作者是一种启示。
让年轻人有感触,感受到创作方的真诚,愿意站在他们的角度,与他们的视线齐平,共同生发各种感情,帮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年轻人讨厌一种所谓的正义凛然,他们喜欢那些有灰度、有缺陷的人物,觉得那才足够真实。他们已经形成了某种思考与审美的壁垒,电影创作者如果不打破这种壁垒,很难与他们走近。
但我们现在生产的电影,有些还带着成人化的说教,一些创作者还沉浸在旧日的荣光中,姜文的《你行!你上!》就是个例子。姜文没变,但市场和观众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看重的是去精英化、去中心化,以及对明星的祛魅。观众不希望看到创作者在他们面前显示权威——你越显示你牛,我越不看你。所以姜文在这个时代的失语,是一种必然。
观众不希望
电影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而要有直给的情绪输出
《新周刊》:从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一骑绝尘,到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罗小黑战记2》《聊斋:兰若寺》等片的“神仙打架”,国产动画电影是否会迎来红利期?
谭飞:首先,从万氏兄弟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动画电影一直表现不俗。我们的动画历史悠久,起点高,加上科技进步,无论是2D还是3D动画,我们都有优秀的人才梯队和技术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不落伍。其次,动画题材的限制相对较少。就像电影中哪吒在玉虚宫小便的情节,如果是真人出演很可能会被攻击,但不是真人出演,就没有演员被攻击的风险。
(《浪浪山小妖怪》目前豆瓣评分8.5,口碑突出)
现在的舆论环境要求导演、演员不能有“黑历史”。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粉丝与“黑粉”的争斗,会让争吵取代艺术本身。而在动画人物中,这些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加之营销号会把真人电影盯得很紧,动辄开骂,甚至完全背离事实,把作品骂成“大烂片”。所以动画电影一直会有红利期,如果操作成熟,盈利的可能性比真人电影更高。但创作者不能一哄而上,观众看疲了也会出现问题。
《新周刊》:今年暑期档,进口影片表现平淡,进口影片真的式微了?
谭飞:大家对好莱坞已经祛魅。好莱坞电影最主要的问题是IP老化。当年IP成功,是因为IP证明了这件事情的性价比合理且保险,但IP炒久了,其剧情、桥段、人物、梗都会老化,年轻观众甚至可能不知道“漫威宇宙”“DC宇宙”的来源是什么。
《新周刊》:由《唐人街探案》系列构建的“唐探宇宙”,之后是否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谭飞:“唐探宇宙”能持续的原因在于它讲述的是人性,它并非靠大工业、大特效打造的爆米花电影。好莱坞IP往往局限于几个人物,“唐探宇宙”的故事则可以发生在不同背景之下,秦风、唐仁两个主角能面对不同的变化,他们的视野和舞台更大。
(《唐探1900》在今年春节档表现亮眼)
同时,无论“漫威宇宙”还是“DC宇宙”,它们构建的故事往往不是强类型,内容讲的大多是“神仙打架,地球遭殃”,来来去去就是各种打斗和破坏地球。《唐人街探案》系列不同,探案本身就是强类型,可以有无数变化与可能性。
《新周刊》:你曾提出“观众大脑被格式化,追求短平快的情绪价值”,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电影已进入“以情绪定生死”的阶段?
谭飞:情绪价值已经谈了很多年,去年讨论得最激烈。观众需要一种舒缓、安抚或刺激,甚至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重口味的体验。大家不希望电影遮遮掩掩、拐弯抹角,而是能有直给的情绪输出,让观众产生即时的反应——让他们哭,让他们笑。观众在电影院里追求的未必是质量最好的电影,毕竟审美是有门槛的,但大家想要的,一定是在情绪上让他们有所触动的电影。我们的创作者,其实要把握这种感觉
中国电影的绝大部分收入依赖票房
这很不健康
《新周刊》:从春节档到暑期档,新人导演在哪些方面展现出独特性与潜力?
谭飞:说实话,很多新人导演正在逐渐取代老导演的地位,片方甚至可能不太敢用老导演,因为观众在信息的接受度上,可能更倾向新人导演带来的东西。老导演依旧有才华,但他们在电影语言、手法上,可能稍与年轻观众脱节。而新人导演追求的是精准——观众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我们讨论院线电影,结果是最大的参照物。
另外,新人导演创作电影的成本相对较低,其收取的酬劳和阵容费用也较低;老导演的团队非常成熟,但创作成本不低。新人导演执行与推进的速度也往往更快。
就像申奥,我在去年12月给他推荐了一位演员参演《南京照相馆》,到了今年暑期,这部电影已经完成制作并通过审查后上映。这样的速度,会让资方感到其效率更高,性价比更合理。
《新周刊》:今年暑期档的“电影+文旅”“电影+消费”等融合趋势明显,这种“电影+”模式在未来会如何发展?
谭飞:中国电影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绝大部分收入依赖票房,这很不健康。今年6月,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提到,中国电影有可能98%—99%的收入都依赖票房,而美国有些电影的票房在总体收入中占比降至40%,但其周边产品销售良好,这就是开源。
中国电影未来需要开发电影周边、衍生品和文旅项目,以减轻其对票房的依赖。否则,仅靠票房这一锤子买卖,一旦失败就难以挽回。
当然,这只是一个发展方向,并不好做。一部电影成功与否,取决于电影本身的影响力。还是要以内容为王,作品本身优秀,后续才能有所作为;作品本身不行,再怎么宣传也无济于事。
《新周刊》:结合暑期档的表现,你对2025年电影市场的走势,有怎样的预测?
谭飞:表面上看,目前这个数字挺可观,但你往后想,繁荣是靠题材和内容决定的。面对介质老化、年轻人娱乐选择变多等现实,我们也提到了,电影面临的种种危机远远没有解除。只能说,我们暂时渡过了一个难关。
希望暑期档不是回光返照。
下一篇:马斯克,有望成万亿美元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