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9月1日至11月30日为过渡期。
新国标实施后,福州的电动自行车市场有何变化?记者4日进行了走访。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体型”相对更小。
新旧国标有何不同?
电动车国标修订于2018年,7年过去,车速、重量和电池能量密度增长,标准却一直滞后。换句话说,旧标准已无法覆盖新技术、新材料所带来的新风险。因此,工信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了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增加了许多规定和功能,如塑料质量占比不得超过5.5%,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自动断电,不再强制安装脚踏,新增北斗定位模块。与旧国标车型相比,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更安全了。”九号、雅迪、爱玛、台铃等品牌的福州经销商向记者介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就会自动断电,对速度进行了限制,购车时还配备头盔;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设置脚踏骑行装置,给车型设计更多空间;鼓励安装后视镜,增加低速运行时的转矩指标,让车辆爬坡更轻松;减少塑料件使用,在火情发生时延缓火势蔓延速度。
“最重要的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具有北斗定位功能以及通信与动态安全检测功能,一旦发生车辆被盗、蓄电池温度异常或电压过高等情况,可借助通信模块第一时间提醒消费者及时处置,相当于给车辆配了‘贴身保镖’。”商家们表示,根据新规,用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活动的电动自行车应具有北斗定位模块,并具备防拆卸、防篡改功能。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动自行车,应设计有北斗定位模块,但是在销售时由消费者选择是否保留。
此外,针对市场上电动自行车改装泛滥这个问题,新国标专门从技术层面设置防篡改门槛:对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还通过“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互认协同功能,从技术上防止非法改装。在续航方面,新国标对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进行了调整,从旧国标的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数据显示,调整后部分车辆的续航里程可增加约20公里,能有效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目前福州市场上旧国标电动自行车仍占据主流位置。
新国标车已上线销售
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福飞路和东浦路附近的电动自行车“一条街”,以顾客身份咨询商家。
在一家知名品牌电动自行车销售店,记者看到,新国标车已经在组装销售。从外观上看,它们比旧国标车更小巧,塑料部件更少,全部配备后视镜和转向灯,车身醒目位置标有“CCC”认证标志。
和旧国标车相比,新国标车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记者看到,新国标车的仪表盘上,基本贴有二维码,车主扫码可下载相关App,绑定车辆。这样,万一车辆丢失,车主可找到车辆位置。如果忘记带钥匙,车主也可以用手机直接解锁车辆。
“新国标车安全性更高,车型相对更小巧,限速25公里/小时。由于材质的升级、新增北斗定位功能等,价格整体比之前有所上涨。”店老板刘先生说,新国标实施后最先影响的是生产厂家,因为从今年9月1日开始,所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必须停止生产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我们经销商还有缓冲期”。
据悉,政策的确为新国标的实施设置了过渡期:2025年8月31日前,企业可按旧标准或新标准生产;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必须符合新国标。为消化旧国标车库存,新标准额外给予2025年8月31日前按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2025年12月1日后,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必须全部符合新国标。
因此,目前,旧国标车型仍然是主打产品。在位于西二环路附近的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店,店员廖先生说:“目前整个福州市场大家都在清库存。”由于市场需求较大,库存的去化速度比较快。
不过,记者也发现,在电商平台上,雅迪、小牛、台铃等品牌电动自行车官方旗舰店均已不再售卖旧国标车型,点进这些店铺的商品售卖页,可以看到很多车型已经下架。
已上牌旧国标车不受影响
新规实施后,旧国标车型怎么办,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记者从福州市交警部门获悉,12月1日之后,所有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产品均必须符合新标准规定,届时只有符合新标准的车辆才能办理登记上牌,旧标准的车辆则无法办理。已登记上牌的旧国标车辆仍可以正常上路行驶,不会受到影响。
在市区各大电动自行车销售店,商家明确表示,目前在售车型,无论是新国标还是旧国标,都可以正常上牌,正常上路行驶。11月30日前,是旧国标车型上牌、置换的关键期,有需求的市民可尽早规划。(记者 江海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