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之际,记者深入乡村,探寻一个关于“小草莓”如何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的故事。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田野间,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里正是草莓种植基地。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他们精心照料着每一株草莓苗,从土壤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
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采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手段,这里的草莓不仅品质优良,而且产量稳定,深受市场欢迎。更重要的是,草莓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此外,草莓采摘园的兴起,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小草莓”不仅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曲阜市石门山镇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产业,搭建起草莓规模化种植、高标准育苗、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擦亮“石门优品”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发展、村民致富。
曲阜融媒记者高媛媛:“每到这个季节,石门山镇屈家村就迎来了草莓的丰收季,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点缀在藤蔓之间,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分装、打包,预备将这些草莓销往全国各地。”
曲阜市石门山镇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凡利:“一个棚(每年产量)大约在12000至13000斤,七个棚总产量大约在八万斤左右,总产值在八十万以上,(每年)总利润估计在二十万以上。”
2022年,在乡村振兴资金扶持下,屈家村建起7个草莓大棚,引进越秀、甜宝等优良品种,累计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前两年,由于缺乏育苗技术,不少高价购入的草莓种苗因感染病虫害,导致减产甚至死亡,让种植效益大打折扣。
曲阜市石门山镇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凡利:“从6月份到8月份我们这里是高温最厉害的时候,草莓它的病虫害主要是高温和土传病害,它最容易感染一种病毒是炭疽病,炭疽病就是下雨的时候比较潮湿,雨水把这个地面上的病虫害溅到叶面上去了。”
为此,石门山镇牵线搭桥,为村里引进草莓育苗新技术,建成草莓育苗试验示范基地。
曲阜市石门山镇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凡利:“采用他们(专业种苗企业)的种苗(技术),利用高架穴盘育苗,杜绝了土传病害。”
草莓产业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不少村民选择在大棚和育苗基地打工,增加收入。
曲阜市石门山镇屈家村村民屈会梅:“村里有这个草莓棚,(打工)一天七八十块钱,还可以,现在不用出村就把钱赚了。”
曲阜市石门山镇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凡利:“我预计明年我们的育苗要达到二百万株以上,带动周边的农户,从而实现强村富民。”
如今,在石门山镇,屈家村、董家庄、义衡庄等6个村已发展近500亩大棚草莓,年产值达2400万元,“小草莓”撑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曲阜市石门山镇副镇长孙强:“我们整合各类扶持基金,扩大草莓种植规模,加大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打造集草莓种植、种苗培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现代草莓产业,进一步擦亮‘石门优品’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