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是与市民饮食息息相关的基础食材,不少市民每天都会用它来烹饪各种菜肴。随着对于牛肉的认知提升,很多市民会选择购买进口牛肉来烹饪菜肴。
一组海关数据凸显出上海市场在进口牛肉领域的特殊地位——2025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牛肉155.2万吨,同比减少6.1%,但上海地区进口量达27.9万吨,同比增长55%,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由江杨农产品市场、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共同举办的“2025第二届江杨进口牛肉产业大会”今天举行,大会紧扣“全球牛肉产业下的国内消费市场”主题,深入剖析进口牛肉市场供需格局与消费趋势变化中的破局之道,以江杨冻品(品牌)交易中心在进口牛肉流通领域的核心承载作用,勾勒出上海“菜篮子”“买全球”的鲜活图景。
上海以55%进口增幅巩固枢纽地位
江杨农产品市场董事长刘智刚表示,2025年国内优质牛肉消费需求预计将增至220万吨,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品类分化特征,正朝着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加速演进,“尤其明显的是,商户对‘草饲’‘谷饲’‘有机’等高品质标签的关注度较以往增长200%,这既反映出消费者对食材品质的要求提升,也倒逼我们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引入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牛肉155.2万吨,同比减少6.1%,但上海地区进口量达27.9万吨,同比增长55%,占全国比重升至18.0%。记者从会上获悉,从市场整体特征来看,2025年上半年我国中高端进口牛肉市场呈现“量缩价增”态势:进口量同比持续下滑,进口额降幅收窄,吨均价格大幅上涨。而上海通过有序调整进口来源结构,实现“量增价稳”的动态平衡,有效应对了国际贸易环境变化。
目前进口牛肉来源地格局已形成“南美主导、澳洲激增”的态势。上半年,传统供应国如巴西、阿根廷等仍占据主导地位,合计贡献超六成进口量,而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高端谷饲牛肉的进口量同比激增40%,澳大利亚持续稳固其作为中国高端谷饲牛肉核心供应来源国的地位,旗下2GR、KINGRIVER、御樱牛、TAJIMA、托马斯等品牌在江杨市场订单量稳步增长。
此外,随着美国牛肉进口量逐步减少,市场内一些主要经营美国高端牛肉的商户也在积极拓展新的来源地。“我们正将部分高端牛肉进口转向国产中高端产品,目前已经引入几个国产优质品牌,客户接受度还不错。”江杨冻品品牌交易中心一位商户的话,道出了市场对“国产替代”的主动探索。
当下,中高端进口牛肉商贸份额占上海60%以上的江杨冻品品牌交易中心,正通过“搭建国际国内双平台”优化供应链:一方面深度连接美澳、拉美等存量中高端市场渠道,同时引入国产精品牛肉,构建起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为市场应对不确定性提供支撑。
渠道向家庭线上采购倾斜
“以前来采购的多是区域型贸易企业和大型餐饮企业,货主要供给高端餐厅,现在每周都有不少家庭消费者通过直播咨询、下单,高端牛肉不再是西餐厅的‘专属’了。”在江杨冻品交易中心经营多年的商户,直观感受到客户结构与消费生态的悄然转变——如今渠道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正重塑进口牛肉市场的增长逻辑。
记者在江杨冻品中心内看到,不少商户支起直播设备,通过“现场切肉展示纹理”“煎制牛排试吃”“讲解火锅涮煮技巧”等场景化呈现,帮助消费者直观区分不同品种、等级、部位的牛肉,既解决了选购困惑,也让高端牛肉的消费门槛进一步降低。
消费场景的拓展同样显著,进口牛肉已彻底跳出“高端餐厅宴请”的单一框架,全面融入家庭日常与多元中餐场景,实现从“小众奢品”到“家常食材”的转变。过去,中高端进口牛肉多通过餐饮渠道流向高端餐厅,用于制作西冷、眼肉等经典牛排,消费场景集中在商务宴请、特殊纪念日等;如今,家庭餐桌成为重要消费场景,无论是家庭小聚的煎牛排、雪花牛肉粒,还是日常涮火锅、炖牛腱,都能见到进口牛肉的身影。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云贵川等地方菜系的兴起,进口牛肉在中餐场景中的应用边界持续拓宽——适合火锅的牛肋条、适合红烧的牛腩、适合生烫的牛肉片等,商户反馈此类“中餐适配型”牛肉订单量增长明显。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0.4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8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发放,以及开学季、中秋国庆双节对文旅、宴席消费的提振,餐饮市场有望进一步复苏,这也将为进口牛肉在餐饮和家庭场景的消费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强化“上海行情”引领作用
作为国内进口牛肉流通的核心枢纽,江杨农产品市场目前已成为上海主力进口牛肉集采地之一,汇聚美国JPS、JBS,澳洲2GR、KINGRIVER等全球百余个知名牛肉品牌,中高端进口牛肉商贸份额占上海60%以上,是“全国牛肉价格首发之地”“全球谷饲牛肉品牌聚集之地”。
自去年首届牛肉产业大会首发《江杨进口牛肉价格行情》以来,价格信号经经销商网络传遍华东及全国,打造出一个“进口牛肉价格晴雨表”。“上海行情、全国参照”的良性格局已逐步成型。这一基于大数据的服务模式,正是上海“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开展大合作的生动实践,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精准的决策参考,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透明的消费环境。
“进口牛肉市场竞争已进入多维度综合较量阶段,依托江杨冻品(品牌)交易中心,江杨市场致力于打造进口牛肉的中国枢纽。”江杨农产品市场董事长刘智刚表示,冻品中心一方面整合海外优质产地资源,助力国内供应链企业及时捕捉国际市场动态,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未来计划联合长三角30家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覆盖区域80%进口量,预计首年提升区域供应链响应速度30%,进一步强化“上海行情”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