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劲旅网,作者:陈杰,原文标题:《北京、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相继倒闭,蜡像馆还是门好生意么?》,头图来自:AI生成
一
9月4日,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发布公告称,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永久关闭。
至于闭馆原因,官方解释称是“由于租约到期以及品牌战略的规划调整所致”。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同时表示,闭馆之后少数蜡像会“荣休”妥善保存,大部分名人蜡像将移至中国其他地区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于2014年5月正式开业,彼时作为北京前门商业街首个国际化娱乐体验场馆,备受舆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国内第一家倒闭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今年5月8日,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也官宣倒闭。
杜莎夫人蜡像馆隶属于英国主题乐园与景点运营商默林娱乐集团,过往20年在中国共计落地5个项目,分别是:
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2000年开业);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2006年开业);
武汉杜莎夫人蜡像馆(2013年开业);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2014年开业);
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2016年开业);
随着重庆和北京两家杜莎夫人蜡像馆相继倒闭,目前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国内还剩3家。
为此有网友调侃,越晚开业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倒闭越早,这个品牌在中国没落的速度着实有点太快。
二
杜莎夫人蜡像馆在中国的衰退早有征兆。
今年上半年,默林娱乐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税前亏损额高达4.92亿英镑,相较于2023年亏损2.14亿英镑,亏损幅度进一步拉大。
默林娱乐集团持续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产价值大幅减值,尤其是杜莎夫人蜡像馆。
财报信息显示,2024年杜莎夫人蜡像馆品牌价值暴跌1.63亿英镑,成为整个默林娱乐集团资产价值跌落最大的源头。
而导致杜莎夫人蜡像馆资产价值如此大幅度贬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英国和中国市场所面临的严峻交易环境”。
国内的5家杜莎夫人蜡像馆此前并未具体披露过具体经营情况,但是最近两年其客流量与口碑日益下滑却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在社交媒体上,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游客给出最多的评价之一就是“日常客流量不多”,如果不喜欢在北京各大景区挤人头,这里倒是一个可以悠闲逛1-2个小时,打卡拍照的好地方。
更多游客给杜莎夫人蜡像馆给出的评价是“无聊”,如果并非某位入驻馆内明星(蜡像)的铁粉,大可不必来此耗费时间。
三
有业内人士向劲旅君透露,北京、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相继倒闭,最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营收低迷,无法覆盖蜡像馆高昂维护成本。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收入大头是门票。
此外还有一些联名二消文创产品销售、商业展览及场地合作、联名IP发布、企业冠名赞助等,但营收占比较小。
随着前往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游客量急剧减少,其核心营收必然遭到重创,出现断崖式下跌。
与此同时,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维护成本却不断攀升。
一方面,杜莎夫人蜡像馆大多坐落在人流密集的商业核心区,这里的场馆租金无疑是极为昂贵的。据了解,早期杜莎夫人蜡像馆入华时,由于品牌IP新鲜,得到了场地方在租金上的格外优待。例如,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就获得过10年免租期。但是随着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国内项目增多,后续项目其实在租金上很难获得更多优惠。
另一方面,杜莎夫人蜡像馆中的每位明星(蜡像),都是在英国本土由20个塑像师,耗费3-4个月,斥资大约150万人民币制作出来,然后再空运到中国各个展馆。为了保持蜡像栩栩如生,需要每天都进行精心维护,这一系列流程下来,也让杜莎夫人蜡像馆维护成本高企。
收入减少+成本高企,北京、重庆两家杜莎夫人蜡像馆难以为继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从国内游客的诸多评价来看,缺乏互动性、娱乐性与沉浸式体验的蜡像馆,如今已经很难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
杜莎夫人蜡像馆一直依靠明星效应来拉拢年轻粉丝,这些年更是频繁举办各类明星联名活动,只不过往往只能在活动期间拉动一时客流高峰,很难将这些粉丝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忠实游客,甚至提高复游率。
毕竟现在年轻人接触明星的机会太多了,仅仅靠着一尊蜡像很难让粉丝们保持长久新鲜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蜡像馆的生意以后恐怕会越来越难做。
这不禁让我们更加关注,香港、上海和武汉的杜莎夫人蜡像馆还能撑多久?
一个值得关注的小细节:今年6月,默林娱乐集团将位于英国黑池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等多家景区的运营权移交给当地议会,以此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那么,中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又要如何战略调整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劲旅网,作者:陈杰
上一篇: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潘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下一篇:少数人的繁荣